眼睛保健与维生素.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023650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睛保健与维生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眼睛保健与维生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眼睛保健与维生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眼睛保健与维生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眼睛保健与维生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睛保健与维生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睛保健与维生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眼睛保健与维生素许多事实表明,眼睛的诸多病变,除了与不良的阅读习惯,长时间操作电脑等学习、工作、生活方式有关外,还与体内某些维生素缺乏有密切的关系。维生素在人体营养和新陈代谢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学会自我诊断体内是否缺乏某种维生素,并及时给予补充,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眼睛是心灵之窗,同样也可流露出体内维生素缺乏的信号。如果眼睛出现某种下述“信号”,就应该及早引起重视,加以补救。维生素A缺乏 人体每日需要维生素A约5000-7000国际单位。正常人血液中的维生素A含量约为50至70国际单位/升。低于20国际单位/升以下时将引起维生素A缺乏症,在眼部表现为夜盲、干眼症及角膜软化症。少数人还可并发表

2、层巩膜炎、视网膜及视神经炎。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主要有牛肝、羊肝、猪肝、鸡肝、牛奶、羊奶、鸡蛋黄、黄油、强化的人造黄油等。这些食品有利于维持眼睛角膜正常。此外,还有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食品,主要有南瓜、青豆、番茄、绿叶蔬菜、胡萝卜等。吃这些食物最好用油煮吃或加些油做凉拌,因为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身,与油同服,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更容易。小孩、老人因体内酶缺乏还应适当服些鱼肝油。维生素B1缺乏 人体每日需要维生素B1约1毫克。维生素B1缺乏者70%有眼部症状。如结膜、角膜上皮缺损引起的干眼症、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或眼球运动麻痹。眼部干燥,有烧灼感,视力减退,黑眼仁表层出现点状炎症,上眼皮下垂、

3、近视。另外还会出现视疲劳、弱视及视野改变等。注意供给含有适量维生素B1(硫胺素)和尼克酸的食物,如小麦、玉米、鱼、肉、糙米、麸皮面、玉米等。因为维生素B1和尼克酸缺乏时,会出现眼球震颤、视觉迟钝、眼球麻痹等症状,甚至会视力丧失。维生素B2缺乏(包括烟酸及核黄素缺乏两种)人体每日需要维生素B2约12至15毫克。烟酸缺乏可产生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睑缘炎、角膜上皮剥脱、并发性白内障、复视及斜视等。核黄素缺乏时致睑缘炎、结膜炎、眼皮瘙痒,有异物感,酒糟鼻性角膜炎、角膜缘新生血管形成及球后视神经炎等。富含维生素B2(核黄素)的食品主要有牛肉、羊奶、瘦肉、蛋类、扁豆、紫菜、冬苋菜、黄豆、小米、绿叶蔬菜等。

4、维生素B2是做成辅酶的重要原料,能保证角膜的正常代谢。眼睛缺少维生素B2,会流泪、怕光、眼痉挛。维生素C缺乏 正常人每日需要50至100毫克维生素C。正常人血浆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6.32毫克/升。缺乏维生素C可引起睑缘炎,结膜、前房、玻璃体、视网膜及眼眶出血。另外白内障的发生也可能与维生素C的含量不足有关。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眼部疾病多见于儿童,且往往合并骨质发育不良。表现为眼眶狭窄、眼球突出、眼睑痉挛及屈光不正等。也可并发低钙性白内障。此种维生素最简单的补充办法是可多吃些深色蔬菜、动物肝、蛋黄等食品。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是人体血液凝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故维生素K缺乏可使全身

5、及眼部广泛性出血,眼部表现有眼睑、结膜、眼眶及视网膜出血,可造成眼球突出、上睑下垂;玻璃体内积血机化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使视风膜脱离。眼眶及颅内出血可使眼肌麻痹。 铬 近视的发生与缺铬有关。铬在人体只含量甚微,只有6-7毫克,但当人体缺铬时,胰岛素的作用降低,会出现动脉硬化糖尿病缺铬综合症,从而影响眼睛的视力。人体一旦缺铬,胰岛素调节血糖的功能便会受影响,血浆渗透压上升,从而使水晶体屈光度增加,造成近视。硒 人体中硒的含量甚微,只有一毫克,但如果缺乏,也可导致近视的发生。眼睛细胞中含有谷光甘肽氧化酶。这是一种含硒的酶,它能保护眼睛的细胞膜,此外,瞳孔的收缩和眼球的活动等都离不开

6、硒的作用。为了防止近视的发生,要多吃一些食钙、铬、硒的食物。食钙丰富的食品如黄豆、海带、木耳等;含铬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蘑菇、牛肉、黑胡椒等;含硒丰富的食物如白菜、鱼和动物的眼睛组织等。必须指出的是,吃糖过多会使体内的钙、铬流失,在补充微量元素的同时,要减少糖分的摄入,少吃糖果,不饮过量的甜饮料等。维生素缺乏导致的眼睛,明确诊断后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迅速补充所需维生素对眼睛保健和治疗会有很好的作用。 作者:黄 叶相关链接维生素命名的由来维生素是人体和动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和健康所不可缺乏的营养成分,至今发现的有好几十种之多。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由于维生素

7、的种类比较少,那时在我国曾采用天干来编号,曾分别命名为维他命甲、乙、丙、丁等。随着科学的发展,维生素的种类日益增多,用天干命名不够用了,于是同其它国家一样,改用英文字母命名,称为维生素A、B、C、D维生素的命名有多种情况,有的是按被发现的时间先后来命名的,如维生素E。有的是用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的,如维生素B2,它原来叫维生素G。G在英文字母中排行第七,但B2不是第七个被发现的,而是为了纪念对研究B族维生素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哥德柏格(Goodburger),以他名字的第一个字母“G”来命名的。另外一种是与维生素本身的药理作用有关,如维生素K、P、U,如按英文字母顺序则应为11、16、21。它们的

8、得名又与发现的时间先后无关,而是取其本身主要药理作用的第一个字母,如维生素U是医治溃疡病的,溃疡的英文是“UIcer”,故被命名为维生素U。此外,由于过去被认为是单一的维生素,以后又陆续发现了若干种药理作用相似而结构稍有差异的类似物,如B族维生素今天被发现的就有十几种。于是,在维生素B的后面就出现了阿拉伯数字,如维生素B1、B2等等。尔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新的维生素又有新的发现,其中的一些又发现有若干种类似物,于是只好在阿拉伯数字之后再用英文字母来编号,以资区别。如维生素B12今天已发现的就有多种,分别被称为维生素B12a、B12b、B12c等。作者:黄 叶 清明节的起源清明,天文学上指太

9、阳过黄经十五度的位置时即为“清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篇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到指乙为清明。”这是“清明”这一名称的较早版文字记载。到了清明时节,气候怡人,草木萌动,风和日雨,鸟语花香,晴日清明暖,长河柳邑匀“,到处一片生机盎然景象,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节,纷纷到户外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插柳、扫墓等等,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关于清明节和清明扫墓习俗的由来,较为普遍的认为,起源于古代晋文公悼念他的有功之臣介之推的寒食节。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期,帮助晋文公重开复国的介之推,跟随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饱经磨难,在最困难的时期,介之推还曾经割下自己腿上的肉供晋文公充饥。晋文公归国得

10、位后赏赐他长期逃亡在外的有功之臣时,偏偏把功臣介之推忘了。介之推淡薄利禄,也不争功,认为自己现在可以功成身退了,便背起深明大义的老母到山西介休县东南的绵山中隐居起来。晋文公找不到他,就烧起一把火,想介之推孝母,一定会背着老母出来。三天三夜的大火把绵山烧个精光,介之推与他的老母也抱着一棵枯柳被烧死了。相传介之推曾留下血诗一首,其中“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等句,晋文公读了介之推的遗诗,更加伤心之极,便把他们安葬在绵山,并立庙纪念,改绵山为介山。焚烧绵山这天,正好是“清明”前一天。人们为了追念介之推,每年从这一日的前两天起就不忍举火,宁愿吃冷饭,所以又把这天叫做“寒食节”。往后,古人们在这天不光祭自己的祖先,同时也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为老百姓做过好事的人进行祭拜。作者:黄 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