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创先争优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602715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局创先争优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局创先争优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局创先争优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局创先争优汇报材料.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教育局创先争优汇报材料 特征码 GAqmLsSLyoNAKXzaGzEp 尊敬的小娅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 感谢大会给予我区这个机会,向各位汇报、交流我区教育的改 革与发展以及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 区域教育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的思考。我的发言分三部 分: 一、 成华区教育基本情况 成华区是 1990 年 10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成都市新区,地处 主城区东北部,幅员面积 110.6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63.2 万人, 流动人口 25.7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307.8 亿元。全区现有公办 中小学、幼

2、儿园 41 所,公办在职教职工 3980 人,在校中小学 第 2 页 生 7.7 万人。全系统共设党支部 45 个,共有党员 1780 名,占 公办在职教职工总人数的 44.7%。 成华区曾经是成都工业文明的摇篮。建区之初,全区的学校大 多在农田和厂房的怀抱中,驻区企业办子弟校、乡级农村学校 占我区教育半壁江山,与区属学校、市属学校共同构成了我区 教育“三元结构、四分天下”的分散发展格局。 建区以来,成华区委、区政府面对区域企业办学、农村办学、 农民工子女教育任务极其繁重的区情实际,始终坚持把教育放 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城 乡教育一体化,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3、历经“子弟校剥离、 农村校收编、市属校下放、举办民工子女校”等重大历史性变 革,成功实现.了从“分散薄弱”走向“统筹均衡”的历史性跨 越。 二、成华区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近几年来,我区教育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办学体制、 发展模式的大胆改革,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不断创新, 大力开展“全国和谐教育实验区”建设,大力实施区域优质教 育全覆盖、学校特色品牌发展、教育集团发展等战略,努力构 第 3 页 筑“生态成华和谐教育” ,促进了全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 成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服务环境和人才保障,为 成都教育改革的春天增添了片片新绿,许多工作走在了省市乃 至全国的前列。 第一,

4、围绕办学体制改革,提升教育一体化水平。一是全面完 成企业办学分离改革。从 1998 年起,历时 8 年,耗资 3 亿,完 成了全市体量最大的驻区子弟校分离改革工作,全面结束了企 业办学的历史,翻开了成华教育新的一页。二是率先实现.农村 免费义务教育。20XX 年,在全市率先打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 大会战。通过,改革管理体制,29 所乡村学校全部上挂区政府 统一管理,700 余名教师、2 万名学生全部进入政府公办学校, 随即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彻底打破了城乡教育 二元结构。成华区城乡教育均衡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成为成都 均衡教育的亮点。三是不断提升市属下划学校质量。为了配合 成都市教

5、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20XX 年,成华区接收了 11 所市属中学,彻底结束了教育管理体制“三分天下”的格局, 真正实现.了区域教育管理一盘棋格局。四是努力破解民工子女 上学难题。20XX 年,成立四川省第一家农民工子女学校成 华区红花学校,并在全市率先全面开放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 女就近入学,建立健全了农民工子女就学保障体系。截止目前, 在我区就读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已达 3.6 万多人,占全区义务 第 4 页 教育段学生总数的 54.58。今年,红花学校 16.82%的孩子升 入了省重点高中就读。20XX 年,学校学生合唱队参加“全国第 二届少儿合唱比赛”得银奖。成华区农民工子女公平教育走在

6、 了全省的前列,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誉。 第二,围绕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优质教育全覆盖。一是实施 “一带四区”优质均衡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二环路优质教育发 展带,猛追湾、北部新城、龙潭新城、东方新城优质教育发展 区,努力实现.优质教育全域化。二是实施“三位一体”特色品 牌发展战略。提升现有品牌,打造新兴品牌,引进优质品牌, 实现.全区学校品牌特色发展。三是实施“雪球滚动”集群组团 发展战略。按照优质教育全域覆盖规划,以市、区名校集团为 核心,通过,同质整合、异质融合、 “公办+民办” 、 “名校+新校” 、 “名校+弱校”等形式,组成跨段、跨区、跨体制等多种雪球 发展共同体,在球核学校的带动

7、下,实现.各级各类学校集群、 组团、成片发展,从而引发“滚雪球”效应,使区域教育的整 体实力不断壮大,办学品质不断提升。 第三,围绕三全三走思路,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立足全 面育人,实施学生“走班制” 。打破班级界限,推行国家课程与 校本课程相结合、 “定班制”与“走班制”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 式,开展班级授课模式改革实验。此举受到时任教育部部长周 第 5 页 济及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关注,香港大公报对此做 了大篇幅专题报道。二是立足全域成华,实施教师“走校制” 。 打破校际壁垒,探索教师“区管校用”机制,引导优秀教师、 特长教师在集团内、城乡间、公民办学校之间有序流动,实施 “名师走校帮带” ,实现.帮带双向共赢,促进全区教师队伍专 业水平快速提升。三是立足全程管理,实施校长“走段制” 。打 破学段、体制界限,由优质高段学校带动普通下段学校,由优 质高段学校的校长出任相邻学段普通学校的学监或总校长,拓 宽干部管理视野,提升干部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开展跨段衔 接的育人实验。 第四,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内涵发展新路径。一是管理创 新提升教育内涵。制定实施八条规定 ,把学校还给校长,把 教师留在课堂,把学习还给学生,扎实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切 实ht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