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金色的鹅洲镇;.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603219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金色的鹅洲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金色的鹅洲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金色的鹅洲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金色的鹅洲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征文:金色的鹅洲镇; 特征码 SaCFiBikbasTByBufySa 1978 年的春天,当蔷薇花开满篱笆的时候,一只喜鹊落在 我家门前的苦楝树上,对着我家的两间破屋叽叽喳喳叫起来。 此时,娘正在厨房的柴灶上做饭,红红的柴火在她的脸上跳跃, 眼里闪烁着熠熠的光亮。 今天有什么喜事?我疑惑地问娘。娘抬起头,迷茫地看着我, 好久,神思才从遐想里拉了回来,少女般羞涩地朝我一笑,这 是我记事以来看到的娘最美丽动人的一笑。 果真,娘神秘地朝四周看了看,然后把嘴靠近我耳边,努力压 抑着心中的喜悦和激动,悄悄地说,妈要进纺织厂做工 人了! 娘说这话的时候,似乎有纺织厂的机

2、器轰鸣声袅袅飘进我耳朵, 让我的双眼发亮。我似乎看到了娘戴着白色的兜兜帽,围着白 围巾,巡视在织布机前。一匹匹白雪似的布匹从机器的大口里 吐出来,娘的头微微仰着,眼神专注地看着一根根琴弦样的细 纱,看到一根纱头断了,便会用灵巧的手拈起来,飞快地打了 第 2 页 一个扁结,然后微微一笑,又转到别的机器前巡视。 这是记忆中的一个难忘场景。1978 年春天,镇纺织因征用我们 村的数十亩土地,给了我们村几个招工名额。这就意味着村里 将有几个女人一步踏进天堂,和鹅洲镇上那些细皮白肉的女人 一样成为一个纺织女工。 小镇古称鹅洲,传说范蠡和西施为逃避越王勾践的迫害,曾装 扮成渔民,驾一叶装满白鹅的小舟,弃官

3、隐藏在这里。一千五 百多年的文化积淀,江南暖风细雨的浸润,使这个水乡小镇有 着天堂般的美丽。 我们村和鹅洲镇只相隔一条青石板小路。村路只有三里长,鹅 洲古镇在路的那头,我出生的村庄鹅洲公社陆 家生产队在村路的这头。每天,我们会去镇上的农机厂、耐火 材料厂捡拾煤渣;黄昏的时候也会提着两只竹篾壳的热水壶, 像镇上人一样晃晃悠悠地到中兴桥下面的老虎灶上打壶水,然 后再晃晃悠悠地从镇上走回家,然而,走着走着,一声悠长叹 息便会(本文来自中 http:/ 转载请注明!)从心里奔涌而出 这天堂般的小镇不属于我们。 这年夏初,娘凭着年轻有文化、劳动积极,终于从全村几百个 第 3 页 妇女中脱颖而出,成为鹅洲

4、纺织厂的一名纺织女工。尽管她只 能从厂里领五元钱工资,其余的工资还得交回生产队记工分, 但她毕竟一脚已踏进了鹅洲镇。记得娘从纺织厂劳保处拿回白 色的衣帽、肥皂、饭盒等等劳保用品的时候,我看到她的眼角 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纺织厂没食堂,我每天都得给娘送饭。青石板村路弯弯长长, 蓝天白云下的鹅洲镇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背着饭篮,晃晃悠悠 走在这条长满了柔嫩小草、开满野花的村道上,我的心就像一 只翱翔的小鸟,飞得很高很远。 花开花落,转眼到了 1982 年的夏天。这时农村已经实行联产承 包责任制,我家五口人,分到了 3 亩承包田。人均 6 分田,能 勉强填饱我们的肚皮,却无法富裕我们的生活。十六岁那年,

5、 我独自一人去远方的城市打工。是娘把我送到车站的。她扛着 半布袋的大米,默默地走在我的身后。云压得很低,空气有些 闷,风雨就要来临。上车后,娘把肩上的米袋举过头顶,从车 窗口把米袋递给我,我看到她的头顶已有好多的白发。娘说, 儿,在外当心些。我目视远方,远方一片迷茫。 但迷茫深处,有我的梦想和天堂。 太湖边的一家啤酒厂工地上,我扛着长长的钢管爬上高高的脚 第 4 页 手架。烈日似火,幻觉里,空气里也如刚出锅的粥,呼一口便 感到灼心灼肺地痛。脚底下的脚手架在喘息,整个世界仿佛都 在喘息,沉沉的钢管就像座山压在我的肩上,觉得天地都在旋 转。 就在这一年,在一次事故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健康的双腿。 是

6、爹娘用担架把我从医院抬回家的。风无声地吹过旷野,大地 沉默着,爹娘沉默着,灰暗的天空中鸟雀无声地滑过。我闭上 了眼睛,那厚重的撕扯不开的死寂和灰暗到现在还让我惊惧。 我在这头,金色的鹅洲镇在那头。坐在村口的苦楝下,望着不 远处的鹅洲镇,只有冰凉的风无声地滑过我脸颊。 乡村中那个清寒的家在风雨中飘摇,可一盏希望之灯却顽强地 亮起来。90 年底,我和弟弟办起了一家玻璃仪器厂,专门为科 技院所配套生产各种高精密的玻璃、石英分析仪器。鹅洲镇上 的灯光很亮,照亮了夜空;我家的机器轰鸣,乡村的夜从此不 再寂静。年底时候,全家人一遍遍数着新崭崭的钞票,弟弟说, 不数了,不数了,数不过来了。其实,钱并不 多。

7、这年,我家就造起了全村最漂亮的楼房。 第 5 页 金色的鹅洲镇在心里渐渐地暗淡下来。93 年的时候,村里许多 人买了户口,办了农转非,成了鹅洲镇上人。娘问我们, 是不是也去鹅洲镇买个城镇户口?我和弟弟看 着村路那头的鹅洲镇,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不买了,不 买了,做农民一样有饭吃。 的确,国家政策好了,居民、农民没区别了。村里人家办起了 企业、做起了生意,成了老板和企业家,家有别墅、出有汽车, 谁还在乎自己是什么户口?可是,娘却在乎,她扳着被绵纱勒 出条条口子的手指算:再过几年退休了,我坐在家里, 也能拿退休金了。 1998 年,在市纺织厂做了 20 年挡车工的娘光荣退休。看着娘 胸戴着红花,走在

8、锣鼓声中的娘,种了一辈子田的爹颇失落, 他苦笑着和娘说,农民啥时候有退休就美气了。 我们都笑了,安慰他,会的,会的,总有一天,农民也 会像镇上人一样有退休金,看病有社保。 这几年,村里的土地陆续被鹅洲镇征用了,失去了土地的爹就 丢了魂,常常游荡在星光下,看着已变成宽阔马路和繁华商场 的土地,哼唱只有他一个人能懂的歌。我们劝慰他,这是社会 第 6 页 发展的必然趋势,乡村变成了城市,我们的生活才会一天比一 天好。 可爹是死脑筋,没了土地就像没了爹娘,无论我们怎么劝导, 仍说服不了他,最后,他仍是转包了别村的两亩地。想想现在 种田都是机械化,不像过去脸朝黄土背朝天,我们也只能随他, 不然真会把他憋

9、坏的。 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又种上田的爹却越活越有劲了,原先不是 背疼就是腰痛,现在天天要喝三杯老酒,挑起一百多斤的担子 快步如飞。那天,在田里干活的爹急匆匆跑回家,兴奋地告诉 我们一条新闻,种田不用再缴皇粮国税。我笑 起来,这算哪门子的新闻?我们早就从网络、电视里知道这消 息了,国家非但免除各种农业税费,还给农业补贴呢。然而有 一条农民也能每月拿退休金的新闻,却让我一 直不敢相信祖祖辈辈在土里刨食的泥腿子,也 能每月拿退休金,这不会是说梦话吧?直到前年爹拿到了农保 卡,从银行拿到了养老保险金,我们才确信这个时代真的变了, 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已不是做梦。 三十年光阴荏苒,三十年沧海桑田,不知不觉间,通往鹅洲镇 的青石板村道早就变成了通衢大道,我们的村庄也已变成了住 第 7 页 宅小区,我们终于走进了金色的鹅洲镇,梦想中的天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