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教育故事.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035558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一个教育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的一个教育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的一个教育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的一个教育故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的一个教育故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一个教育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一个教育故事.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做合一,造就“懒”老师成就勤学生平湖市第二幼儿园 陈秋蕾【论文摘要】如何让教师彻底从“无私的繁忙”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勤快、主动又有益呢?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教的目的是为了不需教而教,是为了“学”而“教”,而不是为了“教”而“学”,教学做要合一。这“不需教”的境界就是成功的“懒”老师的追求。教师可以尝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自己造就成“懒”老师,由此来成就勤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为自己积累一些“懒”的资本:在课前,必须对任何一项教学内容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在具体活动中,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做合一”的尝试,不断积累调整“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机智,在解放自己的同时

2、,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养成勤于动眼、勤于动手、勤于动口、勤于动脑的习惯,让孩子拥有自主学习的幸福感。【关键词】 教学做 懒老师 勤学生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应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的执行。”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在执行过程中,要倾注教师多少的努力,只有教师自己最清楚。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每一个教师在新课程面前都成了“新手”,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重新探索一条“新路”,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渴望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最终能轻松面对“新课程”。而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

3、往往习惯为孩子考虑周全:每天为资料查找忙得疲惫不堪,为的是在课堂上,当孩子们不能回答时,能精彩地为孩子 “代言”;每天为准备教具、学具而费劲心思, 以为可以给孩子留下更多学习和游戏的时间,心甘情愿为孩子的“代劳”;这其中包含着孩子许多的被动,牵动着孩子许多的不情愿,也使孩子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会。 那么如何让教师彻底从“无私的繁忙”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勤快、主动又有益呢?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教的目的是为了不需教而教,是为了“学”而“教”,而不是为了“教”而“学”,教学做要合一。这“不需教”的境界就是成功的“懒”老师的追求。教师可以尝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自己造就成“懒”老师,由

4、此来成就勤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为自己积累一些“懒”的资本:在课前,必须对任何一项教学内容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在具体活动中,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做合一”的尝试,不断积累调整“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机智,在解放自己的同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养成勤于动眼、勤于动手、勤于动口、勤于动脑的习惯,让孩子拥有自主学习的幸福感。一、在教学做中合一中,努力提升教师自身水平,为自己积累“懒”的资本(一)在教学做中,提升教师关注幼儿经验水平的能力 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决定他们子的活动兴趣和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已经会的不需要教,一点不了解的不能教,只有为孩子积累相当适宜

5、的基本经验,孩子又有兴趣时所进行适当的引导才会轻松、自然又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家对超级变变变的节目并不陌生,要将它设计成一个综合活动,估计非得累垮老师和孩子吧!但如果关注在教学做前的经验准备,情况全然相反。由于教师在课前请幼儿已多次观看过“超级变变变”节目,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显得分外投入,表演无一重复。其中有一组孩子表演吃“肯德鸡”的冰激凌,嘴里还发出“啧啧”的声音,给人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还引来了观看的同伴阵阵欢笑,有人猜是吃冰棍,有人猜是吃棒棒冰,还有人猜这是小狗在啃骨头正是由于“学”前的是视觉丰富,才让孩子有“做”的兴趣和灵感,才会呈现孩子们的表现大胆,思维活跃,语言丰富的快乐课堂,也改

6、变了老师在课前一人忙乎的局面,同时,为老师下一步的“教”做了很好的铺垫。(二)以做定学,以学定教,逐渐完善教师“引领者”的角色观念新课程倡导“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孩子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如果作为前者,我们势必要为孩子准备好一切材料,在课堂上不断出示和呈现老师的“真才实干”,孩子或许能够明白其中的一二,但这只跟孩子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关,要想对孩子真正有利,还得让教师成为“促进者”、“引领者”,帮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发、快乐、轻松、有效地参与学习。在“纸棒变变变这个活动中用到的“纸棒”均是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自制的,孩子们往往对自己制作的东西很有感情,所以,活

7、动刚开始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讨论“纸棒”像什么,鼓励个别小朋友进行即兴表演时,很多孩子都蠢蠢欲动。在初次表演时,教师用“欣赏”的神情关注幼儿的表演,用“接纳”的态度倾听幼儿的猜测,用“赞叹”的语言评价幼儿的表现。当幼儿在猜测不到答案时,教师适时引导表演者自己公布答案。当我们从孩子“做”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能动性,努力实现以“做”定“学”,以“学”定“教”,惟有如此,课堂上的教师才会有“偷懒”的可能,孩子也才会有“勤奋”的机会。(三)教学做同步进行,提升教师过程引导能力在孩子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要包办,否定孩子的答案急于告知自己的观点,让课堂按着教师的思路,顺畅地进行,自己带着嘶哑的

8、喉咙离开课堂,而孩子却带着不服气离开课堂。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做的过程中,让孩子乐于并习惯于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而教师只需建立宽容、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在适时、适当的引导下,与孩子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超级边变变变在重点环节中,教师安排幼儿自由分组,三三两两进行商量、排练,轮流表演,排练结束,一组幼儿表演,请其余幼儿做评委。出乎意料,有的“评委”对极有创意的表演也不愿给分,使得表现总分达不到“15分”不能过关,这让我们这些“看客”老师觉得怪可惜的。这时,引领活动的教师没有急于批评而是主动出击,去“采访”他们为什么不给分,听听小“评委

9、”们的回答,他们可没有瞎糊弄,原来在他们的眼睛里,这几个同伴表演确实不太到位呢“做大象怎么能没有象牙呢”“做小树,应该会被风吹得摇来摇去的,可他们的身体一点都没动”原来如此,光说不练可不行,还得请评委上来示范一下,然后再指导表演者改进动作,努力使不同的角色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有的“评委”故意捣蛋不给分,教师也没有指责,毕竟他们是第一次尝试做“评委”。在活动中,能感受到教师始终能以尊重、接纳的态度参与及引领幼儿的学习活动,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包括不好的表现)和反应,倾听他们的想法、感受,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问题、困难与需要,并及时给予适宜的提示,避免了“一言堂”代言的劳累、窘迫境地,少了

10、“下断言”的多余环节,却让孩子在自己观察,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表现形式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学做”成果。(四)以教促“教”,以学促“学”,在“学习小组”中提高综合素质要想快速积累“懒”的资本,还得靠集体的相互影响力。我们在园长的倡议、组织下,由青年教师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大家通过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自身的全方位素质,在同伴身上找到适合的“懒”的方法及促成孩子“勤”的有效策略。我们每人精心准备一堂课,大家通过上课、听课、评课形式,发现他人有效的教学策略,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指出他人的不足之处,设想教学活动的改进方式,还积极探讨、交流日常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困惑

11、,确实获益不少。执教者领域及活动名称存在问题调整策略或建议引发的讨论A艺术活动:采茶座位分三排,有的幼儿视线被挡住;动作完全由教师传授新教律动最好是圆圈型座位,允许最后一句或前面几遍音乐可由幼儿自由想象创编在教授舞蹈和律动时,提倡以幼儿的创新为主还是通过教授让幼儿掌握优美整齐的动作技能为主,这个度怎样把握?B艺术活动:蜗牛在艺术活动中将科学认知的目标放在首位可将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放在课前或晨间活动进行教师根据幼儿不同能力为他们提供了难易不同的多种表现蜗牛的方式,但有的地方挤满了人,而有些人并不适合这个层次的操作,有的地方“无人问津”。是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还是引导其寻找适合自己能力的活动

12、方式呢?C科学活动:树的医生啄木鸟引出课题的故事较长,在科学活动环节安排上不太合理可将选用的故事内容适当压缩;环节可调整为:出示图片,认识其特征听故事看录象拼图讨论延伸在新纲要理念下,大家倡导综合活动,那么,类似科学、语言、艺术等活动如何有机、有效的结合,整合到一个主题活动中去,又能以某一种活动为主线,不偏离它的方向?我们还开展了一课多教的探讨活动,针对第一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大家集思广益,修改教学方案,由同年龄组的其他教师针对自己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再次开展活动,从而激发大家在“教学做”的循环探索中,不断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高青年教师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13、为自己成为“懒老师”更快积累经验。(五)在实践中,反思教学做的行为,提炼教学做的经验要想让日常教学工作“得心应手”,有能力“偷懒”,教师还要善于抓住这些在教学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找出问题所在,并针对性地进行探索实践,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会“重蹈覆辙”走回头路。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察要明察秋毫,思考要入木三分,否则发现的问题少,反思力度小,教学研究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在反思教学做行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炼出教学做的经验,达到轻松应对教学做合一的最佳境界。二、在教学做合一的循环中,成就勤学生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教学做是一件事,

14、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得累,学得也累。那么如何才能使师生共同轻松有效形成教学做合一呢?只要教师“懒”在“点子”上,孩子就能勤在“关键”处。(一)教师少些干预、少些代劳、多些引导,让孩子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教师在教学做中的“组织不能放羊,启发不能填鸭,点拨不能袖手旁观”。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导之得法,孩子的主体作用越能充分发挥。只有充分信赖孩子,创造条件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锻炼,才能帮助他们摆脱依赖,使学生真正勤快起来。(案例:“大家都来折青蛙”)情境描述:一天,我发现孩子们都围着ZXX,向她借小青蛙玩。一部分小朋友正开心的玩着,一部分小朋友却

15、因为没有得到同意还在不断恳求,而这时候,有几个小朋友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相同的青蛙,极其得意说:“我已经跟ZXX学会了。”情境分析:个别孩子在看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时,会主动去学,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尽管这个纸工有一定的难度,但有人能学会,说明ZXX有教的能力,而很多人想玩,说明大家对这个东西的喜欢程度,所以,这是很好的一个活动契机。物质准备:为幼儿准备长条白纸。大大小小椭圆形纸。活动引导:首先,组织幼儿自由选择ZXX或已经学会折青蛙的其他伙伴学习,教师观察讲解有困难的小组,适时进行帮助。在引导幼儿用油画棒为青蛙涂色的过程中,教师不提供范例,只是请大家把先涂过色的青蛙摆放在一起,引导大家观察,共同评价

16、、哪只青蛙最可爱,从而总结较好的涂色方法。之后,鼓励动作快的小朋友做荷叶。教师没有具体讲解荷叶的画法、做法,仍然鼓励大家相互学习自己喜欢的荷叶的方法,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引导。最后,大家在外墙合作布置“快乐的青蛙”,并引导感兴趣的小朋友在瓷砖上用记号笔自由添画了小蝌蚪,使整个展示更有意思。这与新课程强调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学定教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新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创造机会,让孩子在课堂上喜欢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变得更开放,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意义。因为课堂本来就是孩子展示才华的舞台,而不是教师展示自己勤快、聪明的舞台,在整个活动中,老师几乎

17、没有说什么,没有做什么。没有制止什么,没有用自己的思维结果取代孩子的思维过程,没有替孩子“代劳”,但很及时地抓住了一个可以“懒惰”的绝好时机,给孩子留下充分自主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真正勤奋并快乐地学。(二)教师少做代言、少说玩法、多给鼓励,让孩子,勤于交流、勤于尝试新课程倡导教师与孩子共学、共事、共修养,强调教师要与孩子平等对话,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孩子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发现,求得新的成长。在教学相共的过程中,在良好的师幼互动中,教师不随意下“断言”,不轻易做“代言”,而应该引发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有效

18、的沟通,适时地给予支持,培养孩子勤于交流与尝试的习惯。有一次艺术活动,制作“飞飞虫”,晨间活动时间,教师在先来的小朋友面前做范例。个别孩子已经了解了制作的全过程,一有小伙伴进来,就都忍不住向小伙伴“宣传”。很快大家在边玩边看中已经对这个小玩意有了一定的感情,同时,在同伴的介绍和自己近距离的接触和初步的交流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到了课堂上,因为这个玩具的制作环节并不难,已经有人看懂了,可以鼓励几名幼儿相互补充介绍,充分利用这些同伴互助的资源。玩具的玩法一般情况也应该重点介绍,如果告诉大家玩法,活动流程可能更顺畅些,但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大家自己去找适合的地方玩,教师发现孩子们找到了门把上、

19、黑板螺丝上、椅子背缝隙里、衣服挂钩上之后,又鼓励大家相互交流各自的玩法,孩子们都很勤快地到处去尝试同伴的介绍。我想这个孩子们自由寻找和相互介绍、交流的过程是非常好的发展机会,远比在教学做的过程中,由老师一一告知来得有意义!(三)教师少些制止、少限时空、多些肯定,让孩子勤于创新、勤于挑战很多时候,孩子并不喜欢被时刻“盯梢”,也不需要教师为他们“费劲心思”去“出谋划策”,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借自己的努力、拼搏去解决自己的难题,做自己的学问。他们需要的是教师热情鼓励、及时肯定其“成就”。一次,偶然发现幼儿对“绳子汽车”很感兴趣,只要两根绳子,就能让好多孩子到

20、处转悠半天也不闲烦。教师经常为孩子们在各区域间穿越、奔跑而提心吊胆,这不正好派上用处吗?于是,在征得幼儿同意后,将“绳子汽车”引入区域活动。有意思的是,游戏时,一个小朋友说:“我想带上数字宝宝头饰,那样,其他小朋友一看就知道这是几路车,开到那里去。”真为他的提议骄傲,戴上头饰的城市公交正式启动了。大家要是亲眼看到孩子们在区域口成熟的伸手拦车的样子,一定笑得直不起腰,而那“车”会很听话地慢慢停下,你禁不住要为他们间的默契拍手叫好。不知什么时候,在活动室的一个角落里出现了两个站在椅子上的男孩,手拿红、黄、绿、颜色的积木,我正想上前阻止,却发现他们原来是在指挥交通,再看那“公交车”然很自觉地在红灯时

21、停了下来,接着,又听到车上的“乘客”催促司机快开车,因为绿灯已经亮了就这样,如若车子的“司机”很少发生“交通事故”,会在自由活动时会被准许开到户外开“外环公交车”,活动更有快乐的挑战性。只有真正实现 “教学相共”的良好师幼互动,孩子们会更热衷于做个“勤于创新”“勤于挑战”的孩子,而教师可以轻松享用这颗丰收的“果实”。我们做个“懒”老师,并非在教学做中真的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应该用我们的“懒”去促进学生的勤奋和自主,当然这就要求,“懒得教”“勤奋学”的背后是教学的智慧和艺术,需要以教促学,以学定教,在实践活动中教学相长。当我们成为用心又聪明的“懒”老师,把孩子推到前台来,自己隐到台后去时,孩子们才真正有了勤快的学习的机会和舞台。懒教师并不好当,有道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成就一个“懒”老师,必须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不在累积。让我们在教学做合一的不断探索和尝试中,“懒”有计划,懒”出成绩,“懒”得收获,关键是“懒”得造就出一批批勤学生! 参考文献1赵明、恽跃荣,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刘焱,学前教育原理,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