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036062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加强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加强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加强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加强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加强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加强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中国大地上,有一批数量及其庞大的特殊儿童,因其父母为了生活为了事业,丢下了怜爱的孩子,我们管这些孩子叫“留守儿童”。在各级政府的鼓励和关爱下各地办起了一批新生的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这批特殊群体有其特殊性,作为接纳“留守儿童”主渠道的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应着力加强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让这些流动的花朵健康成长。一、“留守儿童”行为现状及成因分析“留守儿童”的烦恼,家长也很清楚,但无奈。有条件的便随父母带到各地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家庭经济状况好,学生成绩优的进入了公办学校)。但在生存与竞争的压力下,家长又能悉心关照多少呢?(校外时间,特别是节假日)孩

2、子无人看管,经常出入游戏厅,或是几个一伙沿河边、公路、公共场所风风火火到处串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东南商报宁波综合(2006.7.31)“记者从宁波市120急救中心了解到,7月初到30日为止,6岁到19岁的中小学生因意外事故受伤的共有32人。事故大多数发生在城乡接合部,受害人中90%为外来民工子弟”。华中师范大学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完善。表现在:柔弱无助、自卑闭锁、寂寞空虚,盲目反抗、逆反心理强,对父母怨恨与情感隔膜。“留守儿童”产生这些心理状况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长辈视孩子为“小皇帝”百般宠爱,娇生惯养所

3、至。二、制约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因素1、社会环境。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处于经济发达地区城乡接合部,周边环境复杂,外来人口较多,社会各流人员混杂,不良习气影响着学生行为素质良好发展。2、家庭环境。外来务工者常常白天外出打工,工作时间不定,晚上回家身心疲惫,根本没时间教育。少许孩子因父母不务正业,坏行为在他们身上潜滋暗长。3、校园环境。一般来说,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教学设施较差,学生活动空间狭窄,师资缺乏且流动性较大,教师的学识、经验相对较为缺乏等等,制约着学校正常教育活动的开展。4、办学理念。办出什么样水平的学校关键在于办学者的认识问题。是追求“双效益”还是“单效益”,是长期发展还是短期行为等等,直接关系到

4、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数量的增减、教师达标培训、学校日常活动的开展。在各种不利环境和因素的制约下,如何对这些孩子进行良好教育?三、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把儿童心灵比作“白板”,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成人在上面写什么就会有什么。小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所以,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加强对接纳的“留守儿童”及时地科学地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规范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从管理上抓行为规范教育。(1)制订德育工作目标。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每学期要制订德育教育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每个阶段要有鲜明的主题,明确的目标和清晰

5、的思路。行政人员要深入班级指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分析研究,协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2)强化德育管理层的工作效能。校长要有新的育人观和从严治校的管理理念。一个校长的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行为规范教育,校长要主管,政教处和辅导员要主抓,班队干部要行为示范作出表帅。德育工作管理要加强内部工作配合,层层深入,把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管理效能。(3)营建育人氛围。学校要定期举办行为规范主题教育的专题广播讲座;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墙报等校园媒体进行行为规范知识宣传;班级行为规范实行量化、考评;评选文明班级、“文明之星”进行大力表彰奖励。(4)创设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6、。建立以“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学校行政人员”的三级心理咨询网络;建立“悄悄话信箱”,让他们尽情诉说心里话,揭开他们心中的秘密,倾诉心中的烦恼。(5)学校应积极投入教育经费为德育工作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一系列的德育工作管理,来推动学校的德育建设,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其次,努力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艺术,狠抓班级学生常规训练,促使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教师大多是刚步入岗位的新兵,抓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方法比较简单,表现在经常是几句听厌的大道理,或是发现“问题生”就一阵疾风暴雨似的训斥。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能加剧师生的对立情绪,如此下去,教师也将陷入“黔驴

7、技穷”之窘地。因此,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就显得特别重要。“儿童是比教科书更厚、更大、更丰富、更不容易读懂的一本书,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它需要教师花很大的精力,很多的时间去用心读,读懂了儿童,才能读懂教育,才能实行人的教育。”可见,我们的班主任要管理好孩子就得先放下“架子”了解孩子,要用心换心,要用信任赢得信任,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要通过细心地观察、倾心地交谈、耐心地帮助,去了解孩子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善于把潜在的不良行为,根治在萌芽状态。班主任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罗森塔尔效应证明:只要教师真正“爱”学生,对孩子寄予期望,这些孩子

8、(包括差生)都会取得较大进步。可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是有道理的。能贴近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这就是班主任工作艺术,能把“留守儿童”教育好更是我们班主任艺术才能的展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班级教育是关键。首先,班级要从常规训练入手。如,进行集合排队、进场秩序的训练;上下楼梯靠右行的行走训练;做操动作规范,整齐划一的训练;站、立、行、走的军事化训练;行队礼、升旗仪式规范性训练;礼貌语、体态语的礼仪训练;听课、写字姿势训练;文具摆放,作业书写格式规范训练;文明就餐训练等。在常规训练中把好开学时段的强化训练关。其次,班级的事,让学生参与去做。班主任为学生创设各种类型的小岗位,让班级学

9、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如黑板报、清洁卫生值日、大扫除、图书管理、班级活动策划等,让每位学生清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再次,班级要注重爱心教育、感恩教育以及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感知班集体的关爱和温暖。通过班级的人性化管理,促使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第三,建立家长学校,努力提高家长素质,把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家长,应当先受教育。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学生家长大多文化程度低,参加学习的机会也少,家庭教育知识缺乏。学校要逐步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家长学校要以学校为阵地,以社区为依托,并邀请公、检、法、司及交通等

10、部门参与管理并开展一系列工作。(1)利用节假日和班级家长会、学校家长会的有利时机对家长进行道德、法律、家教等知识的专题学习。授课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科普知识、卫生常识等,并给家长发放家庭教育学习资料。(2)学校与家长签订家校德育共育协议,让家长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3)举办“跟我学做家长”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论坛。聘请专家、家庭教育出色的家长和街道干部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经验,接受失败教训。(4)征集学校教育“金点子”,评选“教子有方”好家长。(5)学校协同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单位搭建家长相互联系的平台,拓展家长社会交际圈,为家长提供劳动就业指导,切实帮助有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家长

11、学校办好了,就能提高家长的素质,就会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就会增大学校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就有了坚强的后盾。第四,通过一系列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成长。大多数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比较薄弱,有的还没有建立少先队组织,有的名存实亡。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缺经费、缺教师、缺活动经验等等。但是,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因陋就简、因势利导,开展校外联谊和有本校特色的活动,诸如:拔河、故事演讲、校园歌手、书画、象棋、乒乓、篮球、足球等比赛活动,把行为道德教育寓于体技与文娱活动的趣味之中。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开设多种形式的特色班,调动学生多种兴趣。要通过这些活动来

12、迎合他们个性特点,张扬他们个性,排除他们沉闷和抑郁的心理烦恼,让他们享受学习生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抓住儿童特点,进行正确导向,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五,发挥社会资源,多一份人文关怀。在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和流动人口积聚地建立“四点钟学校”或“假日学校”,让他们有校外学习、活动的场所,增加孩子校外生活的安全感,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是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各界应该广泛的关爱他们。一本书、一件寒衣、一句问候,都是对他们莫大的关怀。在社会大家庭的人文关怀中,外来务工子女就会倍加珍惜学习生活,更加勤奋学习。外来务工子女也就融入了我们的学校和社区,他们在和谐的社会大家庭中就会健康成长。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处于经济发达地区,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一所学校就是中国儿童学习生活的缩影。这儿的世界更精彩,这里有丰富的活动资源,有更多的地域文化。我们殷切地希望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能成为他们成长的乐园,能成为他们人生扬帆的新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