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038473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2.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雾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程导入:2分钟(板书:奇观)我相信同学们对于“奇观”这个词已经是屡见不鲜,那有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奇观”吗?(点名回答)所以,奇观就是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我们中国有四大自然奇观,大家知道是哪四个吗?好大家看屏幕,课件展示 “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它们是桂林山水(在哪里?)、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吉林雾凇(板书课题 “第23课 雾凇”,强调凇是两点水)(在吉林市,展示 吉林地图)。我们先通过几幅图片来欣赏一下雾凇奇观。那么,为什么说雾凇是“奇观”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雾凇。新课学习:8分钟一、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词。课件出示 本课9

2、个生词,提示汉字结构。堤d、提t/d(土字旁和大堤有关,提手旁和手有关);摄sh、蹑ni(区别偏旁);氏、纸、零lng、令lng(注意有没有一点,零、令都是后鼻音);幕、暮、墓(区别偏旁);凝nng、凇sng、淹(凝是后鼻音;三点水是水,少一点水是凝结的固体);模m m的两个发音;俗s。顺便提一下镀字和度、渡偏旁、意义的关联。凝、零、雾注意笔画、笔顺。集体朗读一遍。课件出示 其它需要注意的生词:水汽的“汽”要加三点水,水蒸气的“气”没有三点水;笼lng lng罩的“笼”是“笼子”的“笼”,但在这里是一个动词,念第三声。“蒸zhng”和“腾tng”都是后鼻音,“腾”字下面是个“马”(还能组什么词

3、);“弥m漫”和“漫步”的“漫”,都有三点水;照耀的“耀yo”注意写法;闪烁的“烁shu”;吹拂的“拂f”,注意读音;千姿百态的“姿”,注意下面是一个“女”;琼枝玉树的“琼qing”是王字旁,美玉的意思;情不自禁qng b z jn的“禁”前鼻音,在这里读第一声;雾、霜都是雨字头;缀zhu(读音)、缭绕lio ro都是绞丝旁。把词语集体朗读一遍。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0分钟朗读第一句话(出示课件)。这一句介绍了什么?(出示课件 :时间/季节、天气/气候)这里的“严寒”换成 “寒冷”还行吗?(不行)这句话中就有一个数字说明了严寒有多冷,你能找到吗?(三九)解释“三九”,课件展示“九九歌”,(一九

4、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大家找找“三九”在哪里?说明,三九是冬天最冷的时候,所以用“严寒”更准确。“大地冰封”进一步说明了寒冷的程度。读下一句。这一句话首先向我们指明了地点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提),描写了什么景物?(霜花)其实我们能从下文能看出,这里的“霜花”就是(雾凇)。大家在这句话中找找描写雾凇美的词语,用笔画出来。(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思考(出示课件):“十里长提”、“缀满”的作用。(说明“霜花”的特点:范围广、数量多)出示课件。朗读最后一句(出示课件)。现在,大家能明白为什么说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了

5、吗?对!正是由于它美丽而又数量众多的特点。出示课件,大家一起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第一段,注意重点词句。(请大家把书反扣在桌面上,看着屏幕上的提示,一起回忆一遍第一段。)三、学习第二自然段。20分钟大家默读第二段,谁能说说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找出描述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一句话。好的,既然第一句话向我们解释了雾凇形成的原因,那么请问雾凇的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板书: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这里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饱和”。课件出示 :饱和,事物达到了最高限度。这里说“过于饱和的水汽”,“过于”一词能去掉吗?(不能,说明水汽已经超过最高限度了。作者的用词真的非常精确!)大家再把这句话读一遍,注意停顿。

6、好,大家不要看书,一起把这一句话说一遍。我们知道了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大家接着找一找吉林雾凇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充分的饱和水汽(板书:雾);极低的温度(零下30摄氏度)找一找这第一个条件,“雾气”是从哪里来的?(出示课件: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大家心算“12月至第二年2月”一共是几个月?(板书:3个月)说明吉林雾凇的另一个特点持续时间长。(板书:时间长)我们已经知道,形成雾凇需要“过于饱和的水汽”,那么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说明水汽真的是非常非常多?请动笔圈画一下

7、文中的相关词语,并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弥漫”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课件展示:指江面上充满、布满雾气) “涌向”看出水汽量非常大,水汽很浓密。“笼罩”,全部罩住,十里长堤都罩住了,雾气很大。“淹没”也可以看出雾气非常大。出示课件,作者用了这些词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吉林松花江上充满了 “过于饱和的水汽”。看看这些词出现的顺序,体会一下文章想要表达什么?(雾气越来越多,特别是那些灯光、树影都模糊了,说明水气是足够的饱和了)大家再把这个部分,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大家想象一下这些飘散在两岸的雾气,它不仅是饱和的,也是美丽的吧。因此,吉林的雾凇还有这么一句话:“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此刻

8、的雾真是美极了,感觉像进入了云雾飘渺的仙境。那么这过于饱和的水汽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里的“镀”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板书:重点词语。大家再把雾凇形成的过程朗读一遍,注意黑板上的字,谈谈你觉得这一过程怎么样?(雾凇形成过程非常慢。)特别是哪些词可以看出?(出示课件 :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渐渐地”、“慢慢地”都表示一个缓慢的过程;“轻轻地”表示雾气轻,每层“镀”的“白银”很薄。)(点名回答)(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是的,我们从这些词能够感受到,雾凇正在非常缓慢的形成,它一

9、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儿的“白银”指的是?(雾凇)把它说成是白银就写出了雾凇的(洁白晶莹)?齐读。(多么缓慢的变化呀,其实这还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变化过程,大家仔细体会松针柳枝的变化,先变成银线,再变成银条,最后变成银松雪柳大家能把这些词语读好吗?用心来读。看看这三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突出了雾凇由细到粗的变化过程。)出示图片,感受变化。能把你所有感受放进这句句子里来读好它吗?指读。再指读。现在大家看着黑板,将雾凇形成的过程一起复述一遍。出示课件,大家看着屏幕将这一段话背诵一遍。布置作业:1、 背诵第一、二自然段。2、 请大家从“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三

10、个词当中选一个词语造句。3、 雾凇是较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中国和世界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美丽的身影,那么,为什么吉林雾凇能“闻名全国”呢?请四六人一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在小组内分析、讨论、归纳出几条有说服力的理由。4、 “雾凇”这个名称还曾引发了吉林市的全民大讨论。原来,长久以来,吉林人都称其为“树挂”。而最终,全市人民经过反复推敲,决定用“雾凇”这个称呼。请你了解一下这个命名过程,找出命名的依据。板书:雾 凇 范围广 奇观 数量多 颜色美 时间长 过于饱和的水汽 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 凝结 (遇)冷 最初逐渐最后第二课时旧课复习:一、 根据课件提示,集体背诵第一、二自然段。二、 大家

11、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雾凇的那两方面?板书:雾 凇 范围广 特点 数量多 颜色美 时间长 过于饱和的水汽 形成 凝结 遇冷 新课学习:一、学习第3自然段。首先请大家把最后一段朗读一遍。“寒风吹拂”、“雾气缭绕”这两个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描写环境,烘托出雾凇的魅力)“琼枝玉树”在文中指什么?(松花江两岸的树木)说明什么?(写出树木一片银白,晶莹美丽)“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抑制不了自己的情感)观赏者为什么要“情不自禁”?(反映出雾凇奇观的美丽)下文引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与上文“琼枝玉树”相呼应,进一步说明了雾凇之美与吉林人对雾凇的热爱之情)出示课件 ,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将最后一段朗读一

12、遍,注意屏幕上的字词。下面给大家2分钟,一起把这一段背诵一遍。二、练习出示课件。请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将它们归归类,想想哪些是描写“雾”的,哪些是描写“雪”的。(点名回答。笼罩、模糊、弥漫、蒸腾、缭绕、凝结、淹没;洁白晶莹、缀满、琼枝玉树)请挑选一组词语,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写在小作本上。(点名朗读)三、延伸拓展有谁知道课文最后引用的诗句出自哪里? 出示唐代诗人岑参(cn sh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注解】:北风卷地白草折(sh), 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胡天八月即(j)飞雪。 胡天:指西域的气候。忽如一(y)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n)入珠帘湿罗幕(lu m), 散入

13、珠帘湿罗幕:(雪)飘进珠帘里沾湿了罗幕。狐裘(h qi)不暖锦衾(jn qn)薄(b)。狐裘:用狐皮制的外衣。锦衾薄:用锦缎做的被子都显得薄了。将军角弓不得(b d)控, 角弓:用动物的角和竹木、鱼胶牛筋制作的弓。都护(d h)铁衣冷难着(zhu)。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难着:难以穿上。瀚海(hn hi)阑干(ln gn)百丈冰,瀚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yn)归客,中军: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回去的人,指武官。胡琴琵琶与羌笛(qing d)。胡琴、琵琶、羌笛:乐器。纷纷暮雪下辕门(yun mn), 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

14、遂称营门为辕门。风掣(ch)红旗冻不翻。 意思是说红旗在冰雪中僵冻,遇风也不能翻动。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去时:分手上路的时候。山回路转(zhun)不(b)见君,雪上空留马行(xng)处。你知道当时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雪景),诗句中的“梨花”指什么?课文中的“梨花”指的是什么?(雾凇)为什么把它说成是“梨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挂满枝头的白雪)比作(被春风吹开的梨花),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春意盎然。这句诗用在文中,描绘雾凇的壮美景象是再贴切不过了。那么,还有那些描写雪景的诗句呢?课件展示。孤舟蓑笠(su l)翁(wng),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欲度黄河冰塞(s)川,

15、将登太行(ti hng)雪满山。李白行路难窗含西岭(lng)千秋雪,门泊(b)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千里黄云白日曛(xn),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柴门闻犬吠(fi),风雪夜归人。刘长卿qng逢雪宿芙蓉f rng山主人青海长(chng)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欲将(jing)轻骑(j)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si下曲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大家读一读、记一记。四、合作探究昨天布置了两个查找资料的作业,出示课件。首先,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雾凇的命名过程?(点名回答)那么,吉林雾凇为什么能够“闻名全国”?哪个小组总结出来了?举手发

16、言。(点名回答)课件出示:1、吉林雾凇的出名与吉林的另一个名字“北国江城”密切相关。每到冬季,吉林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天数多达六七十天,但令人叫绝的是,穿越而过的松花江水带有丰富的热能,巨大的热能使其临寒不冻,具备了形成雾凇的两个必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足够的低温和充分的水汽。2、江水与空气之间的巨大温差,将松花江源源不断释放出的水汽凝结在两岸的数木和草丛中,形成厚度为4060毫米的树挂,远远超过510毫米的普通树挂的厚度。雾凇家族中最罕见的品种是毛茸形晶状雾凇,而吉林雾凇正是这种雾凇中厚度最大、密度最小和结构最疏松的一种,被称为“精品中的精品”。3、雾凇的形成过程复杂,所以形成难度大,存活更是难上加难,轻微的天气变化都会造成它的脱落,因而大规模的雾凇景观较为罕见。2002年12月下旬,吉林雾凇连续现身7天,琼枝玉叶的杨柳婀娜可人、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4、全世界的雾凇景观不计其数,但没有一个地方的人对其倾注了如此之多的情感因素,这也是吉林雾凇闻名全国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