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60413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PPT 页数:259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9页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9页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9页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9页
劳动保障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劳动保障基础知识劳动保障基础知识(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HR群群QQ号号46189163一、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一、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劳劳动动经经济济学学以以个个人人、家家庭庭和和企企业业在在劳劳动动供供给给和需求方面的基本经济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和需求方面的基本经济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主主要要研研究究劳劳动动力力市市场场的的运运行行规规律律、劳劳动动力力资资源源的的充充分分开开发发与与优优化化配配置置、就就业业与与收收入入分分配配以以及有关的公共政策等。及有关的公共政策等。1、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

2、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资源的稀缺资源的稀缺性。性。稀缺性的本质表现为是消费劳动力资源的支付稀缺性的本质表现为是消费劳动力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案例:从案例:从“民工潮民工潮”到到“民工荒民工荒”问题:既然劳动力资源是稀缺的,为什么失业问题:既然劳动力资源是稀缺的,为什么失业和就业不充分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和就业不充分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2、效用最大化与选择、效用最大化与选择社社会会和和个个人人需需要要的的满满足足程程度度受受到到资资源源稀稀缺缺性性的的约约束束,追求效用最大化,人们就要对如何利用资源进行选择。追求效用最大

3、化,人们就要对如何利用资源进行选择。案案例例:个个人人对对职职业业的的选选择择(是是“下下海海”还还是是公公务务员员)企业对生产方式的选择(是多用劳动力还是机器)企业对生产方式的选择(是多用劳动力还是机器)政府对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科学发展观)政府对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科学发展观)劳劳动动经经济济学学的的研研究究对对象象就就是是由由劳劳动动力力资资源源的的稀稀缺缺性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问题。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问题。企企业业与与个个人人都都有有自自己己的的目目标标。都都追追求求效效用用的的最最大大化化。企业追求是利润,而职工追求的是工资或闲暇。企业追求是利润,

4、而职工追求的是工资或闲暇。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通通过过劳劳动动力力的的供供给给与与劳劳动动力力需需求求的的运运动动,实实现现劳动力配置的机制和形式。劳动力配置的机制和形式。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居民户居民户企业企业货币支出货币支出劳务的供给劳务的供给商品和服务商品和服务的供给的供给消费的支出消费的支出劳动力劳动力1、概概念念“人人的的身身体体即即活活的的人人体体中中存存在在的的、每每当当人人生生产产某某种种使使用用价价值值时时运运用用的的体体力力和和智力的总和智力的总和”。1)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2)是存在于人体之内

5、是存在于人体之内;3)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4)劳动力和劳动不同)劳动力和劳动不同.指指在在一一定定年年龄龄之之内内,具具有有劳劳动动能能力力与与就就业业要要求求,能能够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劳动力的特点:劳动力的特点:1)劳动力的存在具有人身依附性劳动力的存在具有人身依附性 2)劳动力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劳动力的形成具有长期性 3)劳动力的储存具有短期性)劳动力的储存具有短期性 4)劳动力的再生产具有不可间断性)劳动力的再生产具有不可间断性 5)劳动力的投入和使用具有不可分割性)劳动力的投入和使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6)劳动力的支出具有可重复性和

6、不可回收性)劳动力的支出具有可重复性和不可回收性 7)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具有能动性作用。)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具有能动性作用。劳动者与劳动力劳动者与劳动力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劳动力是生产要素,在市场中有交换的需求劳动力是生产要素,在市场中有交换的需求和价值。和价值。劳动者不是商品劳动者不是商品基于保护人权的原则,基于保护人权的原则,“劳动者不是商品劳动者不是商品”。劳动者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劳动是公民的劳动者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权利和义务,劳动者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主体。务的主体。劳动力和劳动者二者相互依存,既不能相劳动力和劳动者二者

7、相互依存,既不能相互代替,也不能相互否定。互代替,也不能相互否定。16岁以上人口受雇者劳动力非劳动力就业者失业者家庭从业者业主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国际上把年龄在周岁劳动年龄人口:国际上把年龄在周岁定义为劳动适龄人口定义为劳动适龄人口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就业人口失业人口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在业人员在业人员失业人员失业人员丧劳人员丧劳人员学学生生家家务务军军人人其其他他1564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就是具有一国或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就是具有一国或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议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议赞成赞

8、成反对反对1.降低养老金的负担降低养老金的负担2.充分利用人力资本充分利用人力资本3.防止养老金演变成工资外防止养老金演变成工资外的额外福利的额外福利4.有利于体现男女平等有利于体现男女平等5.没有证据说明会带来失业没有证据说明会带来失业率的上升率的上升6.是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1.增加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压力2.给低收入群体带来不给低收入群体带来不利影响利影响3.使企业活力不足使企业活力不足采取弹性的退休制度,从女性起步,逐年增加.上海市未来劳动力供需发展趋势上海市未来劳动力供需发展趋势就业统计的标准:就业统计的标准:1、在规定时间内正从事有报酬或有收入的职业的、在规定时间内正

9、从事有报酬或有收入的职业的人;人;2、因疾病、休假、天气恶劣、劳动争议等原因,、因疾病、休假、天气恶劣、劳动争议等原因,有职业但暂时没有工作的人;有职业但暂时没有工作的人;3、雇主、个人经营者、协助家庭从事经营而不领、雇主、个人经营者、协助家庭从事经营而不领取报酬的家庭成员,在规定时间内从事一定时间劳取报酬的家庭成员,在规定时间内从事一定时间劳动的上述人员。动的上述人员。就业率就业率=就业人口就业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劳劳动动收收入入法定劳动时间一半最低工资充分充分就业就业不充分不充分就业就业灵活灵活就业就业灵活灵活就业就业失业人员:失业人员: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

10、劳动能力、在调查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求工作的人员。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求工作的人员。统计标准:统计标准:1、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参加工作、积极寻找工作、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参加工作、积极寻找工作而没有工作的人。而没有工作的人。2、在规定时间内被临时解雇、正在等待重新雇、在规定时间内被临时解雇、正在等待重新雇佣的人。佣的人。3、由于疾病而妨碍寻找工作的人。、由于疾病而妨碍寻找工作的人。失业率失业率=失业人口失业人口/劳动力劳动力 在低收入国家中青年的失业率低,就业率高。在低收入国家中青年的失业率低,就业率高。随着国家财富的增加,青年人失业率也随之增加,随着国

11、家财富的增加,青年人失业率也随之增加,这是收入来源增加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加强导致青这是收入来源增加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加强导致青年人可以承受年人可以承受(啃老族啃老族),就业率的下降因为青年,就业率的下降因为青年人上学的时间增多。人上学的时间增多。资料来源:Fares,Montenegro and orazem(2006a).图图.上海市常住人口分性别、年龄的调查失业率上海市常住人口分性别、年龄的调查失业率资料来源:上海市资料来源:上海市20052005年年1%1%人口抽样调查人口抽样调查 在业、失业与无业之间的界线不一定很明确在业、失业与无业之间的界线不一定很明确在业在业失业失业无业无业 劳动力参

12、与率劳动力参与率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总人口总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某年龄(性别)劳动力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该年龄(性别)人口例:某地区总人口某地区总人口200万万 成年人口成年人口 170万万 在业人口在业人口120万万 失业人口失业人口20万万计算计算: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120+20)/170=82.4%就业率就业率=120/170=70.6%失业率失业率=20/(120+20)=14.3%中国与世界劳动

13、力参与率的比较中国与世界劳动力参与率的比较总计总计男性男性女性女性世界平均世界平均73.385.560.7中国中国84.985.680.0资料来源:资料来源:2000年世界劳动报告年世界劳动报告5、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1)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2)工工资政策和工政策和工资水平水平3)个人的非个人的非劳动收入收入4)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5)性别、年龄的影响性别、年龄的影响6)宏观经济状况宏观经济状况7)人口的健康状况人口的健康状况8)妇女的生育率妇女的生育率二、劳动力供给()二、劳动力供给()1、概念:指劳动力供给主体即劳动者个

14、人、概念:指劳动力供给主体即劳动者个人,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提供的劳动时间。2、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两项:、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两项:个体意愿个体意愿 时间要素时间要素 衡量劳动力供给规模变动的尺度,衡量劳动力供给规模变动的尺度,短期看:短期看:1、在既定规模的人口中,供给劳动的人数、在既定规模的人口中,供给劳动的人数2、每人向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小时数、每人向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小时数3、与每个、与每个“人时人时”相联系的努力程度相联系的努力程度 3、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宏观上是人口因素(

15、人口的规模、结构、素质)。宏观上是人口因素(人口的规模、结构、素质)。微观上是市场的工资率微观上是市场的工资率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WW1W0L0L1LS、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个体劳动力供给是一种时间利用方式的选择。个体劳动力供给是一种时间利用方式的选择。(1)效用与无差异曲线效用与无差异曲线效效用用是是从从某某种种物物品品的的消消费费中中所所得得到到的的满满足足。效效用用是是一一种种心心理理感感受受,其其大大小小没没有有客客观观的的衡衡量量标标准准,取取决决于于消消费费者者的的主主观观评评价价。其其大大小小不不能能准确度量,所以产生序数效用论。准确度量,所以产生序

16、数效用论。(2)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把劳动收入与闲暇具有相同把劳动收入与闲暇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的组合点连接起来。效用的所有的组合点连接起来。HaHbHYYaYbab特征:特征: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3)无无差差异异曲曲线线是是一一条条斜斜率率为为负负值值、凸凸向向原原点点的的曲线;曲线;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图。图。具有不同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偏好的无差异曲线收入收入 Y闲暇闲暇(H)Ia(重视收入

17、重视收入,不重视闲暇不重视闲暇)Ib(偏好闲暇,不太看重收入偏好闲暇,不太看重收入)偏好差异的原因:偏好差异的原因:个人性格的差异个人性格的差异人们所做的工作差异人们所做的工作差异闲暇的相对价值不同闲暇的相对价值不同(3)预预算算约约束束线线:在在既既定定的的市市场场工工资资率率条条件件下下,单个消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单个消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受到个人可支配时间的限制;受到个人可支配时间的限制;取决于个人劳动能力状况所能获得的市场工资。取决于个人劳动能力状况所能获得的市场工资。闲暇闲暇劳动劳动时间时间收收入入h1h2h3Y3Y2Y14、主体均衡:在资源约

18、束的条件下,闲暇、主体均衡: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得到最大效用的状态。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得到最大效用的状态。收收入入时间时间闲暇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反映了个人收入无差异曲线反映了个人的主观愿望,预算约束线则上个人的主观愿望,预算约束线则上个人的现实条件(可能性)。的现实条件(可能性)。Y1Y0 Y ha hb H abU1U0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必定提高。它使闲暇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必定提高。它使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加,劳动时间减少。hb ha HYbYa b a 替替

19、代代效效应应:工工资资率率提提高高,意意味味着着闲闲暇暇的的机机会会成成本本提提高高了了,消消费费闲闲暇暇的的代代价价变变得得更更加加昂昂贵贵,所所以劳动时间增加。以劳动时间增加。3)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曲线向后弯曲的曲线在在工工资资率率较较低低且且收收入入较较少少时时,由由于于工工资资率率提提高高而而产产生生的的替替代代效效应应大大于于收收入入效效应应,劳劳动动供供给给增增加加;在在工工资资维维持持较较高高水水平平且且收收入入也也较较高高时时,替替代代效效应应小小于于收收入效应,最终表现为劳动供给的减少。入效应,最终表现为劳动供给的减少。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替代效

20、应三、劳动力的需求()三、劳动力的需求()(一)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分析(一)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分析1、概概念念:劳劳动动力力需需求求是是指指企企业业在在特特定定时时期期内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且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且能够雇佣的劳动量.2、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引致)需求、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引致)需求劳劳动动需需求求根根源源于于社社会会消消费费,消消费费才才是是生生产产单单位位使使用用劳劳动动要要素素的的根根本本原原因因。当当社社会会消消费费者者具具有有一一定定的的有有支支付付能能力力的的消消费费需需求求时时,才才导导致致各各个个经经济济单单位位进进行行活活动动,组织社会生产。组织

21、社会生产。需求是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有效需求)。需求是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有效需求)。商品市场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解解决决就就业业问问题题的的主主要要对对策策:扩扩大大内内需需。而而当当前前影影响响就就业业的的因因素素在在很很大大程程度度上上是是消消费费(投投资资)不旺。不旺。讨论:讨论:“非典非典”对就业的影响对就业的影响 一种观点认为有严重影响;一种观点认为有严重影响;另一种观点是有影响,但是暂时性、局部性的另一种观点是有影响,但是暂时性、局部性的影响。影响。家家庭庭企企业业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22、 起源于起源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引发为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引发为全球的金融危机,又像多米诺骨牌正通过国际贸全球的金融危机,又像多米诺骨牌正通过国际贸易蔓延到实体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出现了倒闭、易蔓延到实体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出现了倒闭、裁员、减薪潮裁员、减薪潮,如美国的失业率由如美国的失业率由2006年的年的4.6%上升到目前的上升到目前的8.5%。国际劳工组织今年月发表的国际劳工组织今年月发表的全球就业趋势全球就业趋势报告称,如果形势继续报告称,如果形势继续恶化,恶化,2009年全球失业人数有可能比年全球失业人数有可能比2007年的年的1.9亿增加亿增加5000万,达到万,达到

23、多亿,这是全球失业人口历史上第一次突破多亿,这是全球失业人口历史上第一次突破2.3亿关口,全球失业亿关口,全球失业率将上升至率将上升至.。报告特别提出,新增加的失业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报告特别提出,新增加的失业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可以概括为“四大四小四大四小”:对外贸出口型企业影响大,对内向型企业影响小;对外贸出口型企业影响大,对内向型企业影响小;对纺织、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大,对高对纺织、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影响小;新技术企业影响小;对外资企业影响大,对民营企业影响小;对外资企业影响大,对民营企

24、业影响小;对外来农民工影响大,对本地劳动者影响小。对外来农民工影响大,对本地劳动者影响小。影响就业规模的主要是需求而不是供给,影响就业规模的主要是需求而不是供给,而劳动力的需求是派生需求。而劳动力的需求是派生需求。今年今年1月份,全国外贸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月份,全国外贸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5%,金融危机尚未触底,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金融危机尚未触底,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未来的经济形势仍不明朗。金融危机给义抬头,未来的经济形势仍不明朗。金融危机给社会带来最大的影响是就业问题,大量外贸型企社会带来最大的影响是就业问题,大量外贸型企业缩减生产规模。业缩减生产规模。由于国际旅游人数和商务

25、人员的减少,本市不少由于国际旅游人数和商务人员的减少,本市不少高档宾馆的客房入住率也不足高档宾馆的客房入住率也不足30%,服务业也因,服务业也因经济萧条而出现不景气。经济萧条而出现不景气。上海产业的外型度较高上海产业的外型度较高 根据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全国工业产品交货值年经济普查,全国工业产品交货值为为40484.17亿元,占当年工业产品销售值的亿元,占当年工业产品销售值的2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依次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依次是:广东(广东(44.75%)、福建()、福建(35.53%)、)、上海(上海(29.38%)、江苏()、江苏(26.41%)、)、浙江(浙江(25.78%

26、天津()、天津(25.21%)。)。这六省市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总量的八这六省市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总量的八成以上。成以上。从行业结构而言从行业结构而言上海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高于上海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高于50%有: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占71.41%)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占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占61.76%)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占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占60.85%),),其次有:其次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占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占48.3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占仪器仪表及文化、

27、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占46.29%)、)、家具制造业(占家具制造业(占40.79%)、)、纺织业(占纺织业(占35.36%)。)。从本市制造业分行业从业人员的构成比例排在前五位的是:从本市制造业分行业从业人员的构成比例排在前五位的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制品业。讨论:为什么说创业对于就业具有倍增效应?讨论:为什么说创业对于就业具有倍增效应?就业岗位的提供者就业岗位的提供者企业企业1、企业是社会就业的承担

28、者、企业是社会就业的承担者2、企业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源泉、企业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源泉3、企业的技术结构和资本密集程度决定着就、企业的技术结构和资本密集程度决定着就业状况业状况4、政府的经济社会政策最终都要落实到企业,、政府的经济社会政策最终都要落实到企业,对企业用人和就业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对企业用人和就业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只有鼓励创业只有鼓励创业,才能增加企业数量才能增加企业数量,才能增加劳才能增加劳动力的需求动力的需求,才能真正扩大就业的容量才能真正扩大就业的容量.问题:政府一些部门的执法、收费、罚款、问题:政府一些部门的执法、收费、罚款、限制性规定,使创业困难。限制性规定,使创业困难。对策

29、对策:废除一些机构的超收奖励和罚款提成体制废除一些机构的超收奖励和罚款提成体制 允许非登记企业的存在,个体工商户实行备案制,允许非登记企业的存在,个体工商户实行备案制,放宽对非正规创业和就业的各种限制,清理和合放宽对非正规创业和就业的各种限制,清理和合并各种执法。并各种执法。区别情况,住宅可以用于经营注册。区别情况,住宅可以用于经营注册。放开金融市场,鼓励小额贷款。放开金融市场,鼓励小额贷款。3、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企业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生产剩余,企业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生产剩余,也就是为雇主提供利润。当这种生产剩余的能力也就是为雇主提供利润。当这种生

30、产剩余的能力为零时,需求量则不会再增加。为零时,需求量则不会再增加。1)工资率的变化)工资率的变化工资对于工人来讲是收入,而对于企业来讲则工资对于工人来讲是收入,而对于企业来讲则是成本(支出)。是成本(支出)。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提高,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曲线概念:在特定劳动力市场上所有厂商在每一实概念:在特定劳动力市场上所有厂商在每一实际工资水平上的劳动力需求数量总和。际工资水平上的劳动力需求数量总和。WDL总收益()总收益()=产品数量()产

31、品数量()价格()价格()成本成本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可变成本 总成本()总成本()利润总收益总成本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R-C=QP-(Lw+Kr)人工成本人工成本 =工资总额工资总额+职工福利职工福利+劳动保护费劳动保护费+教育培训费用教育培训费用 +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住房费用(公积金)住房费用(公积金)+工会费工会费+其他其他人工成本是企业获取利润必须付出的代价。人工成本是企业获取利润必须付出的代价。亏损利润 产出产出收收益益和和成成本本市场市场类型类型厂商厂商数目数目产品差异产品差异程度程度对价格的对价格的控制程度控制程度进出行进出行业的难业的难易程度易程度接近哪种接近哪

32、种商品市场商品市场完全完全竞争竞争很多很多完全无差别完全无差别没有没有很容易很容易农产品农产品垄断垄断竞争竞争较多较多有差别有差别有一些有一些比较容比较容易易轻工产品轻工产品零售业零售业寡头寡头几个几个有差别有差别相当程度相当程度比较困比较困难难钢钢汽车汽车垄断垄断惟一惟一惟一产品惟一产品,且无且无相近的替代品相近的替代品很大程度很大程度,但但经营受到管制经营受到管制很困难很困难公用事业公用事业,如水如水电电市场条件市场条件表表.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 工资价格变化与企业的劳动需求工资价格变化与企业的劳动需求 规模效应规模效应较高的工资意味着较高的成较高的工资意味着较高的成本

33、从而导致较高的产品价格,价格上升,本,从而导致较高的产品价格,价格上升,消费者会减少购买量,雇主会降低产出水平。消费者会减少购买量,雇主会降低产出水平。替代效应替代效应工资上升,雇主会采用更多工资上升,雇主会采用更多依赖资本而更少依赖劳动,以降低成本。因依赖资本而更少依赖劳动,以降低成本。因此,如果工资上升,由于生产模式此,如果工资上升,由于生产模式“资本密资本密集化集化”,需要的就业量下降。,需要的就业量下降。资本供给价格变化与劳动需求资本供给价格变化与劳动需求规规模模效效应应资资本本价价格格下下降降时时,生生产产成成本本下下降,刺激生产扩张,势必提高就业水平;降,刺激生产扩张,势必提高就

34、业水平;替替代代效效应应资资本本便便宜宜,企企业业将将采采用用资资本本更更加密集的技术,用资本替代劳动。加密集的技术,用资本替代劳动。技术水平与劳动需求技术水平与劳动需求经经济济需需求求能能形形成成多多大大数数量量的的劳劳动动需需求求,还还取取决决于于社社会会的的技技术术水水平平,技技术术水水平平高高,即即资资本本劳劳动动比比例例系系数数大大,则则劳劳动动需需求求的的数数量量就小,反之则大。就小,反之则大。那那么么,企企业业是是如如何何选选择择资资本本和和劳劳动动的的比比例例呢?效益。考虑资本与劳动力的价格比较。呢?效益。考虑资本与劳动力的价格比较。4、短期的劳动力需求、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边际生

35、产率理论边际生产率理论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单纯是由生产产品和服务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单纯是由生产产品和服务需求决定的,雇主对于实际产量的决策必须根据收益需求决定的,雇主对于实际产量的决策必须根据收益和成本的对比分析才能做出。同样雇主对劳动力的使和成本的对比分析才能做出。同样雇主对劳动力的使用也要根据对增加劳动力所花费的成本和其所能增加用也要根据对增加劳动力所花费的成本和其所能增加的收益进行比较。的收益进行比较。边际生产率理论的核心是要对某种生产要素的边际边际生产率理论的核心是要对某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和它的边际成本做比较。收益和它的边际成本做比较。边际生产率理论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36、边际生产率理论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表假设汽车经销商的劳动力边际产品表假设汽车经销商的劳动力边际产品人数人数销售数销售数量量边际销边际销售量售量边际收边际收入入边际成边际成本本边际利边际利润润120-230101500030001200033881200030009000443575003000450054634500300015006482300030000749115003000-1500849003000-3000QLTPAPMP边际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总产量增加平均产量增加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边际

37、产量递减,总产量增加总产量增加平均产量减少平均产量减少总产量减少总产量减少平均产量减少平均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边际产量为负AP=Q/LMP=Q/LQ/L边际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MP 0,TP ;MP AP,AP;MP 1 富有弹性,高档商品富有弹性,高档商品Ep 1 缺少弹性,低档商品缺少弹性,低档商品Ep=1 正常商品正常商品商品的收入弹性商品的收入弹性Er=(Q/Q)/(R/R)Er 0 低档商品低档商品0 Er 1 高档商品高档商品3)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劳动成本占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总成本的比率越大,劳动力

38、需求弹性越大。(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4)资本(其他投入品的供给弹性)的供给资本(其他投入品的供给弹性)的供给弹性。弹性。资本供给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资本供给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即无需大幅度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价越大。即无需大幅度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使用量便可以增加。格,使用量便可以增加。四、四、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是劳动力交换关系的总和,即劳动力供给方是劳动力交换关系的总和,即劳动力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交换劳动力的场所和机制。和需求方之间交换劳动力的场所和机制。(二)(二)劳动力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的

39、不同特点:劳动力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的不同特点:1 1、劳动力与劳动力的所有者不可分割;劳动力与劳动力的所有者不可分割;劳动力与劳动力的所有者不可分割;劳动力与劳动力的所有者不可分割;、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具有能动性作用。、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具有能动性作用。、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具有能动性作用。、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具有能动性作用。、劳劳动动者者及及其其家家庭庭的的动动机机和和行行为为对对劳劳动动力力市市场场的的运运行有重大影响;行有重大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以及就业和工资决定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以及就业和工资决定的机制受到一定的制度结构的制约。机制受到一定的制度结构的制约。(三)劳动力

40、市场的机制(三)劳动力市场的机制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1、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WLSD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1)劳动力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2)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表表.当供求移动时当供求移动时,工资和数量发生的变动工资和数量发生的变动供给不变供给不变供给增加供给增加供给减少供给减少需求不变需求不变工资不变工资不变,数量相同数量相同工资下降工资下降,数量增加数量增加工资上升工资上升,数量减少数量减少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工资上升工资上升,数量增加数量增加

41、工资不确定工资不确定,数量增加数量增加工资上升工资上升,数量不确定数量不确定需求减少需求减少工资下降工资下降,数量减少数量减少工资下降工资下降,数量不确定数量不确定工资不确定工资不确定,数量减少数量减少(四)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四)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2、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ABWaWbLLe外来劳动力对本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观点:外来劳动力对本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观点:外来人口剥夺了当地居民的工作机会;外来人口剥夺了当地居民的工作机会;外来人口是对当地劳动力的补充,是发达地区居

42、民不外来人口是对当地劳动力的补充,是发达地区居民不愿干的活。愿干的活。W1W20 N3 N1 N2 工人人数 本地供给本地供给 总供给总供给需求需求(五)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分析(五)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分析1、劳动力市场非均衡产生的原因劳动力市场非均衡产生的原因1)工资具有刚性(能上难下)工资具有刚性(能上难下)2)劳劳动动力力需需求求还还要要受受产产品品市市场场需需求求的的调调节节(产产品品市场的波动)市场的波动)3)劳劳动动力力供供给给还还要要受受家家庭庭总总财财富富、个个人人劳劳动动偏偏好好等因素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五、失业与促进就业()五、失业与促进就业()(一)充分就业(一)充分就业充分就业

43、充分就业:指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相平衡,国民经济指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相平衡,国民经济发展充分地满足劳动者对就业的需求状态。发展充分地满足劳动者对就业的需求状态。基本标志是:基本标志是:不存在大量的、长期的求职人员;不存在大量的、长期的求职人员;少量的劳动力处于短期求职状态,并能被逐步吸收。少量的劳动力处于短期求职状态,并能被逐步吸收。“充分充分”就业不等于就业不等于“零零”失业。失业。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正常失业与社会劳动力的比例。正常失业与社会劳动力的比例。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技术进步的速度)技术进步的速度2)劳动力人口构成的变化)劳动力人口

44、构成的变化3)工资刚性增强)工资刚性增强4)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与水平)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与水平5)失业人员寻找新工作的努力程度)失业人员寻找新工作的努力程度(二)影响就业的因素(二)影响就业的因素1、人口对就业的影响、人口对就业的影响四大难题四大难题就业压力严峻就业压力严峻城镇登记失业约城镇登记失业约750万,登记失业率为万,登记失业率为4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农村富余劳动力有1.5亿,今后每年将有亿,今后每年将有1000万万引入城市就业引入城市就业每年新增劳动力约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今年大学毕业生达万,今年大学毕业生达380万。万。为迎接入世的挑战,国企还将大量裁员为迎

45、接入世的挑战,国企还将大量裁员劳动力素质和产业发展的不相适应劳动力素质和产业发展的不相适应人口发展与就业的关系人口发展与就业的关系“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应之间的矛盾。”(江泽民(江泽民,1998年)年)2000年中国总人口占世界比重的年中国总人口占世界比重的21%;劳劳动力人口占动力人口占26%;老年人口(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岁及以上)中国占世界比重中国占世界比重20%。在未来在未来2030年中人口总量高峰、劳动力就年中人口总量高峰、劳动力就业高峰、

46、老年人口的高峰相继来临。业高峰、老年人口的高峰相继来临。人口数量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人口数量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人口增长过快使劳动力增长过快;人口增长过快使劳动力增长过快;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提高致使劳动力参与率的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提高致使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提高;随着死亡率的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随着死亡率的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人们的劳动年限增加。人们的劳动年限增加。讨论:我国有无必要推广阶段性就业和延长退讨论:我国有无必要推广阶段性就业和延长退休年龄,并阐明其理由。休年龄,并阐明其理由。资源的有限性和劳动生产率决定了就业岗资源的有限性和劳动生产率决定了就业岗位。中国

47、就业矛盾主要表现为人均资源的贫乏。位。中国就业矛盾主要表现为人均资源的贫乏。如,中国农村人均耕地约如,中国农村人均耕地约0.5公顷,日本为公顷,日本为15公顷,美国高达公顷,美国高达200公顷。公顷。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占世界的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占世界的26%,耕地资,耕地资源只占世界的源只占世界的7%,而资本资源只占世界的,而资本资源只占世界的4%。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压力很大。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压力很大。表表.中国劳动力供需中国劳动力供需状况预测状况预测(万人)(万人)2002200520102015供给量供给量74624769987984182387需求量需求量73295756067779680

48、457剩余量剩余量 1329 1392 2045 1930资料来源:牛文元主持完成的资料来源:牛文元主持完成的2004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我国有近我国有近13亿人口,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亿人口,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国家都复杂,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都繁重。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促进再就业,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就业,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家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大的政治问题。”(江泽民(江泽民.

49、1998年)年)“中国有中国有7.4亿劳动力,比整个欧美各国的劳亿劳动力,比整个欧美各国的劳动力总和动力总和4.3亿还要多,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达亿还要多,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000万,还有万,还有1400多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进多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一般保持在城农民工一般保持在1.2亿。中国面临巨大的就亿。中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业压力。”(温家宝(温家宝.2003年)年)2、科学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科学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新就业岗位产生新就业岗位产生劳动力需求减少劳动力需求减少在职职工在职职工收入提高收入提高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水平提高消

50、费结构变化消费结构变化失业失业就业就业再就业再就业+杰里米杰里米.里夫金(美)里夫金(美)在在1995年揭示高科技年揭示高科技时代对时代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影响。他认为随着世纪人类社会的影响。他认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生产日益自动化,前景是高科技的发展和生产日益自动化,前景是“工作的终结工作的终结”,是广大工人,蓝领、白领在,是广大工人,蓝领、白领在内的社会极大多数成员的失业,是世界分裂内的社会极大多数成员的失业,是世界分裂成由少数高科技的创造者和管理者组成的富成由少数高科技的创造者和管理者组成的富裕社会和千千万万失业大军组成的贫穷社会。裕社会和千千万万失业大军组成的贫穷社会。工作的终结工作的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咨询培训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