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方法浅析.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060454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题方法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解题方法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解题方法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解题方法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解题方法浅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题方法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题方法浅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概率解题方法浅析1、引言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学科。因为它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特征,概率论已成为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有力工具。然而,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往往给初学者带来困难,使他们常常感到理论好学、题难做。因此,总结概率论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帮助大家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本文选取典型例题,介绍了相应的3种求解概率的方法,有关的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也作了一一说明。2、概率解题方法浅析2.1 古典概率的计算 (1)基本思维模式 关于古典概率的计算,虽然有公式可循,但该公式本身并没有提供对某一具体问题求出n、k的任何具体方法。因此,

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呈现出来的灵活性往往让人深感困惑。但事实上,它们也不是无规律可循,其“思维框架”遵循一定的模式:问题所涉及的随机实验是什么?实验的基本结果是什么?互斥否?等可能否?样本空间如何确定?如何根据题设条件去区分两个不同的基本事件?在能区分不同基本事件的前提下,分析基本事件的数学结构。如果可能,可作图形象表达,以求n。所关心的事件是什么?如何由基本事件所构造?如果可能,可作图形象表达其数学结构,或者是解剖事件而化整为零,或反面思考间接处理,以求k。例:某年级有n个人(n365),问至少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天的概率有多大?试验:对人数为n的年级进行生日调查。实验的基本结构:n个人生日

3、的一种具体分布的等可能性。基本事件的数学结构构造性处理:把365天设想当作365个房间,然后按n个人的生日“对号入室”。基本结果总数:n个人安排进这365个“房间”的所有可能的不同方法数,即从365个元素中每次取出n个允许重复的排列种数365n。所关心的事件 该事件较为复杂,不妨考虑其逆事件结构:=任意两个人的生日不在同一天=个人的生日全不相同=恰有n个“房”,其中各住一“人”=365个不同元素,每次任取个依一定顺序排成一列。这样就抓住了事件的数学结构本质,从而知对有利的事件数为总之,一抓样本空间的确定,二抓事件的构造性处理与典型数学问题挂钩,再针对具体的数学结构,采用相应数学工具完成n、k的

4、计算。(2)对称性方法求解的功用与注意所谓对称的两个事件,是指二者的结构完全一致,完全处于对称、平等的位置,因而两对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应该相同,从而在相应问题的求解中,通过对称性判断可获得一个独立求解条件。因此在古典概率计算中,能注意到某些事件之间的对称性,无疑对产生简洁的思路、简便的计算上是大有好处的。例 甲乙两人掷均匀硬币,其中甲掷n+1次,乙掷n次,求“甲掷出正面次数大于乙掷出正面次数”的概率。试验:甲掷硬币n+1次,乙掷硬币n次。试验的基本结构:甲、乙掷出结果情况的一个排列。记:甲正=甲掷出的正面次数 甲反=甲掷出的反面次数 乙正=乙掷出的正面次数乙反=乙掷出的反面次数若直接按古典

5、概率的公式求P(甲正乙正)较为复杂,故从反面考虑:由硬币的均匀性,投掷的随机性,事件(甲正乙正)与事件(甲反乙反)完全处于对称、平等的位置上,相应概率相等。即:所以 此题巧用对称性,使繁杂问题迎刃而解。但此题得通过(*)式判明事件(甲正乙正)与事件件(甲反乙反)互逆,才能运用对称性。初学者往往抓住了“对称性”的一面,而易于忽视互逆或其它关系判断的重要性。请看下面的一道反例。例:甲、乙两人投掷均匀硬币,其中甲掷n+2次,乙掷n次,求“甲掷出正面次数大于乙掷出正面次数”这一事件的概率。由对称性:P(甲正乙正)=P(甲反乙反) (1)又有(甲正乙正)=(甲正乙正)=(甲反乙反) (2)由(1)及(2

6、)式可得 P(甲正乙正)=但遣憾的是,此结果错误。原因何在呢?不防以甲掷(2+2)次,乙掷2次为例,先考罕(甲正乙正)的结构:甲正乙正正反反反反反 相应概率:正正反反相应概率:正正正反相应概率:正正正正相应概率:所以 P(甲正乙正)=其实,错误的原因不在(1)式。因为事件(甲正乙正)与(甲正乙反)完全处于对称平等的位置,同理可算出P(甲反乙反)完全处于对称平等的位置,同理可算出P(甲反乙反)完全处于对称平等的位置,同理可算出P(甲反乙反)。因此只能从(2)式在一般情况下是否成立去寻找。仍以甲掷2+2,乙掷2次为例。因为正反反反反反即有利于事件(甲正乙正),又有利于事件(甲反乙反)。所以有。此时

7、(甲正乙正)(甲反乙反),二者仅有“对称性”关系而无互逆关系。综上所述:对称性条件的应用,使得古典概率的计算颇为方便,但需注意事件间的对称性虽然是客观存在,却并非显而易见,还得靠我们自己去分析、去判断。否则在对称性解法面前也只有望洋兴叹。此外,一定不能忽视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或其它关系的深入探讨,否则将导致错误。这正如两个未知量一般必须有两个独立条件才能求解一样。(“对称性”条件比于一个独立条件)。注意:计算古典概率时,不管是运用乘法、加法原理还是运用对称性,其前提必须判明问题性质,分辨所求事件是否同时满足等可能性及样本总数有限的要求。(1)样本总数n有限,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不相等的例子:n重贝

8、努利试验中,若,则可用古典概率定义来计算n次中事件A恰好了现K次的概率;若,则不能用古典概率定义来计算这个事件的概率。因为此时样本空间的2n个样本点不再是等可能的。充以表示在第I次试验时A出现这一事件,则基本事件(即样本点)A1A2An与概率为 但是,由于,所以;仅当时,。(2)样本点总数n无限,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的例子,即下面将讨论的几何概率。22 几何概率的计算几何概率问题,大体上分两类。一类是样本空间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样本点所在的区域中已直接给出;另一类是样本空间所对应的几何区域,题中未直接指明,需对问题作深入的分析。前者结构简单,易于求解;后者结构复杂,解答富有技巧性,往往用到积

9、分累积的思想。例:考查“Buffor”投针问题的变着:用两组互相垂直的直线把平面割成许多长为a宽为b的矩形,如针长1小于a和b,问针抛在这些格子上,与矩形边相交的概率如何?(1)“投针”问题如何转化为“投点”问题?投针的位置不能再仅由其中点到一条最近的平行线间的距离x及与之夹角 所确定,还应该加上该中点与上指直线相垂趋势直线间的距离y,也就是由一个三元有序数组所确定。从而“投针”变成了一个空间区域的“投点”问题。先任意固定,则针的位置由中点坐标所确定。此时“投针”与基本矩形内的“投点的问题相联系,从而“退”回到一个相应的二维问题,然后再借助于积分累积的思想去解决原问题”。(2)在固定的条件下,

10、所关心的事件是基本矩形中的一个什么样的子集?由针的两个极端位置,不难设想如果针的中点落在以AB为对角线,边与基本矩形的边平行的矩形中,投针与基本矩形的边是不相交的。从而可从反面考虑该问题:对一个固定的,投针与与基本基本矩形的边不相交的条件概率为,则得到相应概率(3)怎样从“二维”进到“三维”?其中P0投针水平倾角在()之间的概率;当固定时投针与矩边不交的概率。由定积分无限细分、无限累积的思想,即得知投针与矩边不相交的概率为从而所求“相交”事件的概率为:注意:几何率的定义及计算与几何图形的测度密切相关,因此所考虑的事件应是某种可定义测度的集合,且测度为有穷才行。这类集合的并、交也应该是事件,甚至

11、对它们的可列次并、交也应有这个要求。由于建立在某种等可能性上的古典概率定义本身有局限性,其适用范围有限,而当其推广到几何概率时,仍然适用范围有限,并且会引出新问题(如下面介绍的贝特朗奇论)。这些问题在引入概率论的公理化结构后,才能得以解决。贝特朗奇论:在半径为1的圆内随机地取一条弦,问其长超过该圆的内接等边三角形边长倍的概率等于多少?解1:先固定弦的一端点A与圆周上,以此点为顶点作等边三角形。显然只有落入此三角形内的弦才满足要求。这种弦的另一端点B跑过的弦长为的圆周,故所求概率为。解2:弦长只跟它与圆心的距离有关,而与方向无关,故假定它垂直于某一直径。且仅当它与圆心的距离小于时,其长才大于,故

12、所求概率为。解3:弦被其中点唯一确定,且仅当其中点属于半径为的同心圆时,弦长大于,此小圆面积为大圆面积的,故所求概率为。同一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答案,原因在于取弦时采用了不同的等可能性假定。解1中,假定弦的端点在圆周上均匀分布;解2中,假定弦的中点在直径上均匀分布;解3中又假定的弦的中点圆内均匀分布。三种答案针对三种不同的随机试验。对于各自随机试验而言,它们都是正确的。贝特朗奇论说明,求解几何概率时,必须时确指明“随机”、“等可能”、“均匀分布”等术语的含义,这又因试验而异。2.3 轨线法轨线法主要适用于“排队论”中的若干问题。其基本思想是将排队(例如售票问题)用“轨线”表示,然后借助几何直观,把

13、每个样本点都用坐标平面上的一条折线来表示,并利用“反射”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将问题转化为求从某点出发的轨线的条数的问题,最后通常利用排列组合来解。例:一只箱子装着m个白球n个黑球,(mn),由其中一个跟着一个地任意取出球来,问逢到所取出的球黑白数目都相等的时候的概率等于多少?设A为“黑白球相同”。一个连着一个任意取出球来,所有可能的总数是,其中任何一种排列都是等可能的。设想在平面上有坐标系XOY,以OX轴上坐标为1,2,m+n诸如代表球的位置,并令若在I个位置上取到黑球则累加纵标1,若取到白球则累加纵标+1,从原点出发连接诸点就得到一条折线。显见:(1)黑白球的每一种排列(每一个基本事件)与

14、折线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2)所有折线(共条)起点为(0,0)点,终点为。由于原折线与经X轴反射后而得到的新拆线是一一对庆的,所以求与X轴相交的折线数只须求出新折线数。从y=1来看即从(1,1)点算起:上坡线段数+下坡线段数=m+n-1下坡线段数+上坡线段数=m-n+1解得:下坡线段数=m解得:上坡线段数=n-1由此看来,在第一点纵标取+1的前提下又与X轴相交的折线数为,从整个来看,不与X轴相关的折线数为,所以3、结束语至此,本文已介绍了3种计算概率的方法。鉴于古典概率、几何概率是概率论历史上最先接触到的,也是最常见的两种概率,它们均局限在“等可能性”条件下,因此对这两种概率的计算求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使人们能掌握其思维方法,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至于轨迹法则是拓宽思路、举一反三的必要补充。概率题目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其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例如使用文图法(利用集合与事件间的关系)、公式法(加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等。所以在实际当中,概率的计算求解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动脑筋,多多留心总结各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