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工艺的进展.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061641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提取工艺的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药提取工艺的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药提取工艺的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药提取工艺的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提取工艺的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提取工艺的进展.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药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引言】中药,在中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药材,是人们通过时间和经验得到的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为什么要发展中药呢?在当今社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前列的国家,中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和发展中药成为了首要突破口。我国中药市场的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治未病,或者讲求天然,同许多其他产品一样,更多的人想要吃出健康;再者,我国地大物博,天然药资源丰富;然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中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当然,我国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医药市场的国际化让更多技术已成熟的国家抢占了先机;而且传统中药被认为有效成分含量低、杂质多、质量不稳定,因此中药的基本理论大多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围

2、绕中医走向世界的问题,近年来中医药界接过社会上一个时髦的提法“与国际接轨”,然而在雄心勃勃、踌躇满志的同时,却又色厉内荏、蹒跚不前。笔者在1996年4月28日答科技日报记者问时曾提出:“我不赞成接轨之说,更反对接轨之举,其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铺轨。”【1】因此,中药与化学药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我们要在现代药品的基础上研究出属于中国特色的中药。一、中药提取的历史中药最初的提取方法煎煮法,煎煮法是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其制法是取规定的药材,切碎成粗粉,置适宜煎器中,加水使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沸,保持微沸浸出一定时间,分离煎出液,药渣依法煎煮数次,至煎出液味淡薄为止。收集各次煎出液,离心

3、异物或沉降过滤,浓缩至规定浓度,再制成规定的制剂。二、中药提取的发展传统的提取工艺物质的消耗大而且提取的有效成分含量低,使用不方便,提取不充分。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药提取工艺进行了摸索与优化,在保持“中药特色”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中成药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2】浸渍法,中药的浸渍是溶剂进入药材,将有效成分从固相转移到相的过程。中药的浸渍法分为冷浸渍法;热浸渍法;重浸渍法三部分。在中药植物商陆提取物的纯化水生产工艺【3】中,采用的提取工艺即为浸渍法,将商陆粉碎成粗粉,加纯化水煮提加纯化水煮提2次,每次2小时,过滤,滤液用压力一500一一600Pa,温度75一85浓缩,浓缩成温

4、度20、比重1.05一1.1的糊状,加入硫酸,使溶液硫酸浓度为2%7%,加热微沸,水解8小时,水解物倾入等体积纯化水中静置,即有棕褐色沉淀析出滤集固体物,用纯化水洗至中性,于80烘干,粉碎,过100目筛,即得。渗漉法,渗漉法是将药材粉碎后装入渗漉筒内,在药材粉上方添加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粉,在流动过程中浸出有效成分的方法,所得浸出液又称“渗漉液”。在曹红,陈玉敏【4】所写的中,采用了渗漉法,其中提到白芷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香豆素类,易受高温影响,在与预试验相同条件下,以加热回流、超声、渗漉提取,以渗漉提取含量最高。因此,采用了渗漉法对白芷提取工艺进行研究。【5】在渗漉提取时,药材粒度不易太小,否则易

5、堵塞渗漉筒,在装柱时可将粒度稍大的药材放置在底层。在浸泡时间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渗漉速度为1、15、2 ml/mim时含量结果相差很小,正交试验的结果也表明这一点,综合考虑提效率,采用渗漉速度为2 ml/mim。大孔吸附树脂法,打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是采用特殊的吸附剂,从中药复方煎药中有选择的吸附其中的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的一种提取精制新工艺。在李绪文等【6】人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急性子总皂苷的方法中用到了此方法,急性子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成熟干燥种子,于夏季或秋季果实成熟但尚未开裂时采收,晒干后搓出种子而得,【7】微苦、性温、有小毒【8】

6、作为常用中药材,急性具有破血软坚、消积的功效,主治经闭、噎膈、腹部肿块、骨哽咽喉及外疡坚块,在临床上可用于避孕、终止早孕及治疗梗阻、癌症、肿瘤、骨质增生等。【9】研究表明,急性子中化学成分主要有皂苷、黄酮、油脂、甾醇及糖类等,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成分为皂苷类为得到高纯度的总皂苷有效组分,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本文考察了大孔吸附树脂提取急性子总皂苷的方法,并以质量数较高的4种急性子皂苷,、对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和优化,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急性子总皂苷的最佳条件。超临界萃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对药材中天然产物具有特殊溶解性来达到分离提纯的技术。在李杏花、

7、孙晖、王喜军等【10】人的研究报告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成分提取分离中得应用研究进展中用到了此项方法。超临界萃取技术是通过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进行提取分离的。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来实现物质的提取。超临界流体密度和液体相近,粘度只是气体的几倍,远低于液体。扩散系数比液体大100倍左右,因此更有利于传质,对物料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力。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力可以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来进行控制,使其有选择性的溶解。然后通过减压、升温等方法可以使被萃取物质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目标提取物【11】超声波法,番茄红素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植物提取和微生物发酵3种方法来制取。其中,植

8、物提取法研究较多,主要有有机溶剂提取法【12】、酶反应法【13】、超临界CO2提取法【14】、微波超声波辅助提取法7、高速逆流色谱提取法【15】等。辅助提取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和振动作用使植物细胞壁破裂,且整个破裂过程在瞬间完成。这不仅加速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溶出,且有利于活性成分的保留。笔者以新鲜番茄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番茄红素,以期达到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的目的,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16】色谱分离工艺技术,高速逆流色谱(HSCCC)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高效液-液分配技术,具有回收率高、制备量大、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多维逆流色谱在类似物的分离方面取得了

9、显著效果,但由于需要两台以上的逆流色谱仪,价格较高,未能被广泛应用。循环高速逆流色谱则是简单的利用一台高速逆流色谱仪通过循环阀将待分离部分多次泵入主机中进行循环分离,提高分离效果的方法。此法简便、快速,国外已有将其应用于类似物分离的报道。【17】中药动态提取技术,中药动态提取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其应用时间较短,目前它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动态提取工艺较传统工艺增加了一些工序,从而使操作步骤和设备投资增加。例如由于采用动态提取工艺提取出的总浸出物增加,因此在后续分离操作中必须增加设施,以保证固-液分离的效果。动态提取对一些药材(如根茎类药材)浸出效果突出,但对另一些药材(如含淀粉多的药材)需要采

10、取后续的固-液分离措施。动态提取用于单方药材的浸出方便简单,但用于复方药材的提取则需要摸索适合的条件。目前与动态提取相配套的便于自动化控制的设备、工艺操作还有待完善。此外,由于传统的中药提取大多采用水煎煮法,其提取温度、时间与动态提取工艺不同,因此,在传统提取工艺改为动态提取时,应对其有效组分群进行等同性实验,以消除可能因提取方式改变而导致的质量差异。【18】【总结】近年来,尽管西方药学崛起迅速并逐渐取代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族药,但是中药,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中药以以前从未有过的速度迅速发展,被西方认可乃至被世界认可,但是,中药还有许多不足,例如提取和精制工艺不科学

11、和不先进,因此提高中药制剂水平是拓展开发中药的基本因素。中国企业与研究人员着重从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新给药方式上促进我国中药发展。参考文献:【1】 黎志种.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若干理论问题.J.中国医药学报1997,12(1)【2】 沈平砎,邵忠法,唐青华等.新技术在中成药工业中得应用与展望J.中国医药报,1997,12(1)【3】 曹永刚,张晓兰.中药植物商陆提取物的纯化水生产工艺.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7,7,26.【4】 曹红,陈玉敏. 正交设计优选白芷的渗漉法提取工艺.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1,10,20(5)【5】 袁瑜,张良,李玉峰渗漉提取法白芷总香豆素的工

12、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302-303【6】 李绪文,孟磊,李清民等. 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急性子总皂苷的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2011,9(5)【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86【8】 肖培根,李大鹏,杨世林新编中药志:第二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23【9】 马有运急性子临床应用举隅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78【10】 李杏花,孙晖,王喜军.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亚太传统医药.2011,2(2)【11】 卢燕花.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3、2005:132.【12】任云霞,刘海洋,丰淑红,等.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2,23(5):33-35.【13】赵功玲,娄天军.酶法提取番茄红素的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3,2(4):60-61.【14】孙新杰,丁霄霖.超临界CO2萃取番茄红素的初步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7,24(1):3-6.【15】杜为民,郑彩霞.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食品,2004(3):6-7.【16】 徐丽萍,张亚非.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番茄红素的条件优化.J.安徽农业科技.2011(25)【17】 祝顺琴,刘万宏,谈锋高速逆流色谱法纯化曼地亚红豆杉枝叶提取物中紫杉醇J中草药,2007,38(10):1491-1492【18】 刘旭海. 动态提取技术中药现代生产工艺新看点.J. 中国医药报,2006,2,1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