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复习题库.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063852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复习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遗传学复习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遗传学复习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遗传学复习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遗传学复习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学复习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复习题库.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遗传学各章复习题绪论一、选择题 1亲代传给子代的是 ( C )A) 基因型 B) 表现型 C) 基因 D) 性状2. 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 C )年。A.1859 B. 1865 C.1900 D.19103. 1909年,发表“纯系学说”,并提出“gene”的概念,以代替孟德尔所谓的“遗传因子”人是( A )。A. 约翰生 B.摩尔根 C. 魏斯曼 D.贝特森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染色体组型分析(核型分析):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二、填空题1、二倍体物种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是 四 倍体细胞,减数分裂粗线期的细胞是 二 倍体细胞,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子

2、细胞是 单 倍体细胞,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子细胞是 单 倍体细胞。2、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核小体 、 连接丝 、 组蛋白H1 。3、中期染色体的基本形态图中染色体包括:着丝粒(又称主缢痕)、次缢痕、长臂、短臂(长短臂统称染色体臂)、随体、端粒4、有丝分裂的特点: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一次,遗传物质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5、减数分裂的特点: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每个子细胞遗传物质减半6、减数分裂的前期经历的时间最长,所发生的生化反应也最复杂。为叙述方便起见,又将其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五个时期: 7、高等植物中,10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 40

3、 配子, 10个小孢子能产生 10 配子,10个大孢子能产生 10 配子,在动物中,100个精原细胞,能产生 400 个精子, 100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 400 个精子,100个卵原细胞能产生 100 个卵子,100个次级卵母细胞能产生 100 个卵子。8、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相同点是:把遗传物质准确地传递给子细胞。9、有丝分裂的目的是:增大营养体,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减数分裂的目的是:形成配子,产生母细胞。有丝分裂的时期是:从生到死;减数分裂的时期是:性母细胞在成熟时。有丝分裂的部位:是生物的各器官;减数分裂的部位是:性母细胞。 三、判断题1.观察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制片,可以看到交叉现象。

4、( )2.细胞染色体减数发生在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过程。( )3、染色质和染色体实际上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4、不同物种和同一物种的染色体大小差异都很大,而染色体大小主要指长度而言,在宽度上同一物种的染色体大致是相同的。( )5、染色体数目的多少与该物种的进化程度一般并无关系 。( )6、减数分裂也是有丝分裂的一种,是发生在特殊器官,特殊时期的特殊的有丝分裂。又叫成熟分裂。( )7、有丝分裂的分裂次数是:细胞一次,染色体一次;减数分裂的分裂次数是:细胞两次,染色体一次。( )8、果实直感与胚乳直感的主要区别是:胚乳直感是受精的结果,而果实直感却不是受精的直接结果。( )

5、四、选择题1在真核生物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的活跃合成在细胞周期的哪一个时期( A )?A) G1期 B) S期 C) G2期 D) G1和G2期 E) M 期2染色质包含有:( D )A) 连接丝 B) 八聚体 C) 组蛋白H1 D) 以上所有3DNA合成是在细胞分裂的 ( B ) A) M期 B) S期 C) G1期 D) G2期4“”字形染色体又称为( A )。 A) 中间着丝点染色体 B) 近中着丝点染色体 C) 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D) 端着丝点染色体5真核生物染色体复制处于细胞周期的哪一时期?( B )A) G1期 B) S期 C) G2期 D) M期 E) C1期五、简明回答下列问

6、题1、为什么说玉米、果蝇分别是植物和动物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答: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后代变异类型丰富,染色体形态特征明显。 果蝇是雌雄异体动物(2n=8),染色体数目较少,形态差异明显,生命周期短一般为14天,产卵多,后代变异类型丰富。第2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一、名词解释1、简并: 多种密码子编码一种氨基酸的现象。二、填空题1核酸有两种即: DNA 、 RNA ,其中 DNA 的合成必须有引物, RNA 的合成不需引物。2. 病毒RNA的复制中,新复制的RNA链称作 链;病毒RNA的复制中,起模板作用的链称作 链。3. DNA复制时,先沿5-3方向合成多个片段,再由连接酶将其起连成的链

7、称作 后随链 。4. 据遗传密码依次准确地把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上,联结成多肽链的RNA是 tRNA 。三、判断题1、真核生物DNA的合成只是在S期进行,原核生物则在整个细胞生长过程中都进行DNA合成。() 2、原核生物DNA的复制是单起点的,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则为多起点的。( )。3、RNA合成时只有一条DNA链被用作模板;DNA合成时,两条链分别用作模板 ( )。4、RNA链的合成不需要引物;DNA合成一定要引物的引导。( )。5、RNA链的合成与DNA链的合成同样,也是从5向3端,由RNA聚合酶催化。( )。6.真核生物RNA的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而蛋白质的合成则是在细胞质内。( )。

8、7.原核生物的一个mRNA分子通常含有多个基因;除少数较低等真核生物外,真核生物一个mRNA分子一般只编码一个基因。( )。8.原核生物只有一种RNA聚合酶催化所有RNA的合成。 真核生物中则有RNA聚合酶I、II、III,分别催化不同种类型RNA的合成。( )。9、内含子是非编码序列,外显子是编码序列。( )四、选择题1双链DNA中,其中一条链的核苷酸顺序是:5-A C C T G C T A C G G-3。与之互补的DNA链的核苷酸顺序是:( D )A) 5- A C C T G C T A C G G-3 B) 3-U G G A C G A U G C C-5C) 5-G G C A

9、 T C G T C C A-3 D) 3-T G G A C G A T G C C -52冈崎片段形成的DNA链称作:( B )A) 前导链 B) 后随链 C) 保留链 D) 连续链 3DNA和RNA同时含有的物质是:( D )A) 磷酸 B) 核糖 C) 鸟嘌呤 D) A和C E) 以上所有4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复制模型是:( B )A) 全保留复制 B) 半保留复制 C) 分散复制 D) 半分散复制 5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是:( D )A) 单向的 B) 半保留的 C) 单向、半保留的 D) 双向、半保留的 6以下属于DNA分子特征的是:( D )A)双链的 B)螺

10、旋的 C)反平行的 D)以上所有特征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五、简明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四个双链DNA样品分别得到下列资料:(1) 15C (2) 12 G (3) 35 T (4) 28 A a、写出每一个样品的其余碱基百分数。 b、有不同样品可能来自于同一个有机体吗?a、(1) 15%C,15%G,35%A,35%T (2)12%G,12%C,38%A,38%T(3) 35%T,35%A,15%C,15%G (4)28%A,28%T,22%C,22%Gb、(1)和(3)可能来自于同一个有机体2.请用一实例直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或噬菌体侵染试验(35页)3、做为遗

11、传物质必须满足哪几个基本条件?(1)细胞繁殖过程中能精确地复制(2)结构的相对稳定(3)携带生物一切必要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4)所携带遗传信息能转录、翻译,细胞分裂时可将其有规律的分配到子细胞中。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一、名词解释1、数量性状:在可遗传的性状中,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在后代的变异中呈现连续性,不易分组的性状2.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3.质量性状:在可遗传的性状中,由一对或者少数几对基因所控制的,在后代的遗传变异中呈现非连续性的性状。4.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二、填空题1.基因型为AaBb个体可产生 4 种配子,其自交后代中有 9 种基因型、有 4 种表现型、各基因型的比例为 1

12、:1:1:1:2:2:2:2:4 、各表现型的比例为 9:3:3:1 ,表现型为aabb的个体的概率为 1/16 。2、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可以产生 8 种基因型不同的配子。3、生物的某一性状的发育受许多基因控制,这种现象称作 多因一效 。4、基因型为(AB/ab)的个体可产生 4 种配子,如果A,B,C,D均为完全显性,该个体自交后代中将有 9 种基因型和 4 种表现型不同的个体。5.数量性状是由 微效多基因 控制的,对 环境 有较大的敏感性,呈 连续性 变异。6.设有3对无互作、独立遗传、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Aa、Bb、Cc,在基因型个体AaBbCc(F1)自交所得的F2群体中,具有5

13、显性和1隐性基因的个体的频率 3/32 ,具有2显性性状和1隐性性状的个体的频率 27/64 。7、分离规律的实质是相对性状由相对遗传因子所控制,在形成配子时,相对因子彼此分离而各自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去,并产生数目相等、类型不同的配子。8、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是控制这两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自由组合。9、显性性状据显性表现程度分 完全显性 、 不完全显性 、 共显性 和 镶嵌显性 四种类型。10、在基因发挥作用时,能导致生物个体死亡的基因称做是 致死 基因。11、致死基因分 显性致

14、死 基因与 隐性致死 基因两种。12、五对杂合基因的F1开成的不同配子种类有 32 种。F2基因型种类有 243 种。F2纯合基因型种类有 32 种。F2完全显性表现型种类有 32 种。13、两对非等位基因间互作的类型分 互补累加 和 相互抑制 两大类型。14、AaBbCc AaBbCc 后代的表现型有 8 ,基因型有 27 。 AABbCc aaBbcc 后代的表现型有 4 ,基因型有 6 。15、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称为 一因多效 。16、豌豆中控制花色的基因也控制种皮的颜色和叶腋有无黑斑。这属于 一因多效 现象。17、许多基因影响同一单位性状的现象称为 多因一效 。18、玉

15、米糊粉层的颜色涉及7对等位基因,玉米叶绿素的形成至少涉及50对等位基因,果蝇眼睛的颜色受40几对基因的控制。这些都属于 多因一效 现象。三、判断题1.普通眼单尾鳍纯合金鱼与龙睛眼双尾鳍纯合金鱼杂交,杂种一代为普通眼单尾鳍;F2代中普通眼的单尾鳍314,普通眼双尾鳍101,龙睛眼单尾鳍105,龙睛眼双尾鳍31,这是一种独立分配遗传现象。( )2、纯合体不发生分离,杂合体必然要发生分离( )3、表现型可以直接观测到。基因型是据表现型用实验方法确定的。( )4、镶嵌显性与共显性并没有实质差异。( )5、显隐性性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相互转换( )6、显性性状的表现是由于显性基因直接作用于隐性基因(或显

16、性基因抑止了隐性基因的作用)的结果( )7、表现型相同的个体不一定基因型相同。( )四、选择题1生物的遗传组成被称为:( D ) A) 表现型 B) 野生型 C) 表型模拟 D) 基因型 E) 异型2如果两个基因不是连锁的,那么测交预期的表型比例是多少?( D ) A) 9:3:3:1 B) 1:2:1 C) 3:1 D) 1:1:1:1 E) 1:13遗传学上把具有显隐性差异的一对性状称为(B )。A) 单位性状B) 相对性状C) 共显性 D) 完全显性4生物的一个基因具有两种不同的等位基因,被称为:( B ) A) 均一体 B) 杂合体 C) 纯合体 D) 异性体 E) 异型体5杂种一代与

17、隐性亲本杂交,称为(A )。A) 回交 B) 正交 C) 测交 D) 反交6决定百合花花色的基因,白花(W)为显性性状,紫花(w)为隐性性状。均为杂合体(Ww)的亲代之间进行杂交,所产生后代百合花的花色基因型是:( D ) A) WW B) Ww C) ww D) 以上所有基因型 E) 以上基因型均不是7亲代传给子代的是 ( C ) A) 基因型 B) 表现型 C) 基因 D) 性状8孟德尔在他著名的杂交实验中采用了何种生物作为材料?从而导致了他遗传原理假说的提出。( B ) A) 玉米 B) 豌豆 C) 老鼠 D) 细菌 E) 酵母9通过基因表达和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生物所表现出来的性状被称作

18、:( C ) A) 基因组 B) 染色体组型 C) 表现型 D) 基因型 D) 野生型五、简明回答下列问题1.性状类别 亲代相对性状 F1的性状表现 F2的性状表现及数目 比率 鲤鱼鳞片 全鳞散鳞 全鳞 全540:散164 3.28 金鱼眼 普通眼龙睛眼 普通眼 普通眼484:龙睛眼162 2.98鲤鱼鳞片 散鳞全鳞 全鳞 全532:散173 3.08 金鱼眼 龙睛眼普通眼 普通眼 普通眼520:龙睛眼175 2.97请你从上述现象,总结出共同的规律来。答:鲤鱼鳞片和金鱼眼这两个性状独立遗传且均是由一对基因控制,全鳞对散鳞为完全显性,普通眼对龙睛眼为显性。2、鲤鱼体色有灰色、红色、褐色的,以下

19、是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灰色AA红色aa595尾褐色Aa;灰色AA褐色Aa205尾灰色AA,202尾褐色Aa;褐色Aa红色aa199尾褐色Aa,201尾红色aa;褐色Aa褐色Aa58尾灰色AA,116尾褐色Aa,60尾红色aa;说明鲤鱼体色属于什么遗传类型,并自定义基因符号,标明上述各杂交组合亲本及其后代的基因型。答:不完全显性(红色和灰色都有可能是显性,假设灰色为显性)3鲤鱼的全鳞基因A为显性,散鳞基因a为隐性。写出下列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1)全鳞全鳞,后代全部全鳞; AAAA或AAAa (2)全鳞全鳞,后代3/4全鳞:1/4散鳞; AaAa (3)全鳞散鳞,后代1/2全鳞:1/2散鳞;

20、Aaaa4、为了测验个体的基因型,用被测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为什么?经过测交后,显性杂合的后代会表现1:1性状分离,而显性纯合则不会,从而判断出个体的基因型。5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有椭圆型的,以下是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AA长形aa圆形-595椭圆型Aa长形AA椭圆形aa-205长形AA,201椭圆形Aa椭圆形Aa圆形aa-198椭圆形Aa,202圆形aa椭圆形Aa椭圆形Aa-58长形AA, 112椭圆形Aa,61圆形aa说明萝卜块根属于什么遗传类型,并自定义基因符号,标明上述各杂交亲本及其后裔的基因型?答:不完全显性遗传(长形和圆形都有可能是显性,假设长形为显性)6、人类:某些性状

21、的遗传表现为独立分配,如:眼色及手的癖性遗传已知眼的棕色对蓝色为显性,右癖性对左癖性为显性,如果一个棕眼右癖性的男性与蓝眼右癖性的女性结合,第一个孩子为蓝眼左癖性自设基因符号,推知男性与女性的基因型并推知此男女再生子女可能出现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率 答:设棕色A对蓝色a为显性,右癖B对左癖b为显性。由第一个为蓝眼左癖可知,父亲基因型为AaBb,母亲为aaBb。如果再生子女可能出现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1:1:2:1 棕色右癖:棕色左癖:蓝色右癖:蓝色左癖=3:1:3:18、在家兔中,灰兔AABB和白兔aabb杂交,F1全是灰兔AaBb,F

22、2中9灰A_B_:3黑aaB_:4(3A_bb+1aabb)白。这是什么遗传现象?自设基因符号对其进行解释。答:隐性上位作用,b为抑制基因,a为黑色基因,A为灰色基因9. 用褐色皮毛的狗aabb与纯合白色AABB的狗杂交,F1全为白色狗AaBb,F2中分离的白色狗(9A_B_+3A_bb)、黑色狗(aaB_)、褐色狗(aabb)三者比为12:3:1,试问这属于基因互作的哪一类?并结合基因型互作图示加以说明。答:显性上位作用,A为抑制基因,b为褐色基因,B为黑色基因10. 果蝇的黑体(b)为正常灰体(B)的突变隐性基因。试写出下列杂交类型的F1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各自的比例。BbBb; BB:Bb:

23、bb=1:2:1,灰体:黑体=3:1 BBbb; Bb全部表现灰体;Bbbb; Bb:bb=1:1,灰体:黑体=1:1六、计算题1、若两个番茄品种,一个是抗病的黄果肉(ssrr),双隐性,另一个是感病的红果肉(SSRR),双显性。要想得到一个抗病的、红果肉的纯合品种(ssRR)。根据独立分配规律,在F1中不会有抗病红果肉植株出现,F2中抗病红果肉的表现型比例为3/16,在这3/16中,只有1/3是ssRR纯合体,2/3是ssRr杂合体,在表现型上无法区分,只有分别种植F3代再来选择,纯合体ssRR在F3不分离,杂合体ssRr在F3则继续分离,要想在F3中得到10个稳定的抗病红果肉的纯合株系个体

24、,那么F3至少应种植30个株系,也就是说至少要在F2代中选择30株抗病红果肉的植株,供F3株系鉴定。要种植多少株F2才能选到30 株呢? 答:30(316)160第四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一、名词解释1、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2、符合系数:单交换之间受到干扰的程度3.完全连锁: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则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连接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4.交叉遗传:子代与其亲代在性别和性状上出现相反表现的现象5.重组率:交换型(或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6.不完全连锁: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

25、地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二、填空题1.符合系数变动在 0-1 之间。如果该值为 0 时,说明发生了完全干扰;如果为 1 时,则说明没有受到干扰。如果区单交换率为5%,区单交换率为10%,实际双交换值为0.5%,符合系数为 1 ,说明 两个单交换独立发生,完全没有收到干扰 。2、实际双交换值与区单交换值乘以区单交换值的比值是 符合系数 。该值越大,干扰越 小 。当该值为 1 时,表明无干扰,这时的理论双交换值就是 实际双交换值 。3、基因a、b、c、d位于果蝇的同一染色体上。经过一系列杂交后得出如下交换值: a与c 40%,a与d 25%

26、,b与d 5%,b与c 10%,这4个基因的连锁遗传图为: a db c 。4.单交换值经常变化在 0-50% 之间。如果交换值为 0 时,则属于完全连锁,这样的杂合体只产生 亲本型 配子;如果为50%,会产生比例为 1:1 的 2 种配子,这相当于 独立 遗传,但不是这种遗传,原因是这些对连锁基因同时被载于 同一 染色体上;如果交换值介于二者之间,则是 不完全 连锁,说明有的性母细胞在这些供试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相连区段间发生交换 ,有的没有发生。 5、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伴随性别而遗传称为 伴性遗传 。6、交换值变动在0-50%之间,交换值越接近 0 ,连锁强度越大;交换值越接近

27、 50% ,连锁强度越小。7、交换值 大 ,重组型出现的频率高,获得理想类型的机会就 大 ;反之就小。8、性连锁规律是 摩尔根 等(1910)首先在 果蝇 中发现的 19、连锁规律的实质是连锁遗传中,形成的各类配子比例是不相等的,F1代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少;F2代亲本类型少,重组类型多。三、判断题1.位于性染色体上各个基因之间表现的连锁遗传现象称为性连锁遗传。( )2.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占性母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称交换率。( )3.在连锁基因发生交换后,重新组合的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比就叫交叉率。( )4、性状连锁遗传现象是Bateson和 Punnett(1906)在香豌豆的杂交试验中首先发

28、现的。( )5、一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 )四、选择题1两个连锁基因间进行双交换,所产生子代表现的性状是:( D )A) 只显示亲本的性状 B) 只显示重组体的性状 C)一半亲本性状,一半重组体性状 D)大多数为亲本的性状,少数为重组体性状2关于连锁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通过着丝粒连接的 B) 出现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C) 仅在性染色体上出现 D) 在同一个细胞核里3在一个涉及果蝇三对等位基因的杂交中,基因型为(AaBbCc)的杂种果蝇与一纯合隐性的雄果蝇杂交,得到下列表现型的后代:表现型ABCABcaBcAbCabcabCAbcaBc数目12817363

29、251421334305根据这一杂交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D )A) A、B基因连锁,与C基因自由组合B) A、C基因连锁,与B基因自由组合C) A、B、C三个基因不完全连锁,且基因连锁的相对顺序为A一b一CD) A、B、C三个基因不完全连锁,且基因连锁的相对顺序为b一A一C4多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F2表现亲本类型多,重组类型少,是( B )的特征。A) 独立遗传 B) 不完全连锁 C) 完全连锁 D) 细胞质遗传5性连锁基因位于( D )上:A) X染色体 B) Y 染色体 C) 常染色体 D) A和B 均正确 E) 以上所有6两个基因间的重组频率多于50%,意味着这两个基因间的位置是:(

30、 D )A)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但距离较远 B) 在不同的染色体上 C)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遗传距离很近 D) A和B 都正确 E) 以上说法都正确五、简明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连锁遗传中,F1形成的配子总是亲本类型多于新组合类型?亲本类型有近似相等的比例,新组合类型配子数也有近似相等的比例?答:(1)任何生物生殖细胞数量是非常大的,如果100%生殖细胞发生交换,形成四种配子比值是 相等的,重组占50%,但100%生殖细胞发生交换是不可能的,所以,亲本配子总是多于重组配子。(2)发生交换的细胞产生四种配子,两种亲本,两种重组,未发生交换的产生两种亲本配子,所以综合来看,重组的配子近似相等,亲本

31、的配子近似相等。2、连锁遗传中的新类型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F1形成的四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不等?答:(1)交换即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非等位基因相连区段内发生交换而引起基因的交换与重组,从而产生重组型配子。(2)见上题(1)3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答: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或等于交换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交换值的幅度经常变动在050%之间。交换值越接近0%,说明连锁强度越大,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少。当交换值越接近50%,连锁强度越小,两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多。由于

32、交换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通常以这个数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或称遗传距离。交换值越大,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远;交换值越小,连锁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六、计算题1.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两个体杂交所得到的F1代又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杂交,其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ABC:aBC:AbC:ABc:Abc:aBc:abC:abc = 20:2:203:25:2:203:25:20。设A、B、C为完全显性,符合系数为1,求A、B、C三个基因的次序及其相互间的距离。 杂交后代个体最多的基因型分别是AbC(203)和aBc(203)所以亲本基因型分别是AbC和aBc三点测验:

33、首先,确定基因之间的顺序:将双交换型个体:aBC和Abc与亲本型比较可知c位于ab之间。其次,求交换值:双交换值=(2+2)/500100%=0.8%b-c单交换值=(20+20)/500100%+0.8%=8.8%a-c单交换值=(25+25)/500100%+0.8%=10.8%a 10.8 c 8.8 b2、 在杂合体ABy/abY内,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5%,b和y之间的交换值为10%。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在符合系数为0.2时,配子的比例如何? 8种配子:ABy,abY;ABY,aby;aBy,Aby;Aby,aBY; C=0.2时,实际双交换值5

34、%10%0.2=0.1% 双交换型配子:Aby=aBY=0.05% a-b单交换型配子:aBy=Aby=1/2(5%-0.1%)=2.45% b-y单交换型配子:ABY=aby=1/2(10%-0.1%)=4.95% 亲本型配子:ABy=abY=1/2(1-5%-10%+0.1%)=42.55%3.a、b、c三个基因的连锁图如下,如果并发系数是40%,在AbC/aBcabc/abc中,子代能出现哪些基因型?这些基因型各占多少比例? A 10 b 20 c C=40%时,实际双交换值10%20%40%=0.8% 双交换型:AaBbCc=aabbcc=0.4% a-b单交换型:aabbCc=AaB

35、bcc=1/2(10%-0.1%)=4.6% b-c单交换型:Aabbcc=aaBbCc=1/2(20%-0.8%)=9.6% 亲本型:AabbCc=aaBbcc=1/2(1-10%-20%+0.8%)=35.4%4a、b、c 3个基因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让其杂合体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 + +74a + +106+ + c382a + c5+ b +3a b +364+ b c98a b c66试求这3个基因排列的顺序、距离和符合系数。 杂交后代个体最多的基因型分别是+c(382)和ab+(364)所以亲本基因型分别是+c和ab+ 三点测验: 首先,确定基因之间的顺序:将双交换

36、型个体:+b+和a+c与亲本型比较可知a位于bc之间。 其次,求交换值: 双交换值=(3+5)/1098100%=0.73% a-c单交换值=(74+66)/500100%+0.73%=13.48% a-b单交换值=(98+106)/500100%+0.73%=19.31% b 19.31 a 13.48 c符合系数C=0.73%/(13.48%19.31%)=28%5、已知某生物的两个连锁群如下图,试求杂合体AaBbCc可能产生的类型和比例。 b.c为相引组时:93Abc,93ABC,93abc,93aBC,7ABc,7AbC,7aBc,7abC b.c为相斥组时:93AbC,93ABc,9

37、3abC,93aBc,7ABC,7aBC,7Abc,7abc6 a和b是连锁基因,交换值为16%,位于另一染色体上的d和e也是连锁基因,交换值为8%。假定ABDE和abde都是纯合体,杂交后的F1又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如何?A,B为相引组时:77.28%AaBbDdEe,77.28%aabbddee,77.28%AaBbddee,77.28%aabbDdEe 6.72%AaBbddEe, 6.72%aabbDdee, 6.72%AaBbDdee, 6.72%aabbddEeA,B为相斥组时:14.72%AabbDdEe,14.72%Aabbddee,14.72%aaBbDd

38、Ee,14.72%aaBbddee 1.28%aaBbddEe, 1.28%AabbDdee, 1.28%aaBbDdee, 1.28%AabbddEe第五章 基因突变一、名词解释1、突变频率:突变体在一个世代群体中所占的比例2、基因突变:基因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的基因形成对性关系3、碱基的转换:DNA链上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所替换,或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替换4、碱基的颠换 :DNA链上一个嘧啶被一个嘌呤替换,或一个嘌呤被一种嘧啶替换 5、复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指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二、填空题1.嘌呤与嘌呤间互换称 转换 ,而嘌呤与嘧啶间互换称 颠换 。

39、2.从分子水平上,基因突变分 碱基替换 、 缺失突变 和 插入突变 三种方式。碱基转换、颠换属于 碱基替换 方式;碱基的缺失、插入称作 移码 突变。3.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有 重演性 、 可逆性 、 多方向性 、 有害性 和 平行性 。4从细胞水平上,基因相当于染色体上的一点称 座位 ,从分子水平上它还可以分成许多核苷酸对,每一核苷酸对称 位点 。5. 微突变的外显率 小于 大突变的外显率。6.碱基的转换系指 嘌呤被嘌呤替代或嘧啶被嘧啶取代 ,而碱基的颠换系指 嘌呤被嘧啶替代或嘧啶被嘌呤取代 。7、基因突变按起源分 自发突变 、 诱发突变 两种方式。8、基因突变从表型特性看有 形态突变 、 生化

40、突变 , 致死突变 、 条件致死突变 四种方式。9、显性突变表现的 早 、而纯合的 慢 ,隐性突变表现的 晚 、而纯合的 快 。 10、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 任何 时期, 任何 部位。三、判断题1、按分子遗传学的观点所谓“座位”是指基因在DNA上的位置。( )经典遗传学2、两个杂合体,AaBbccDd和AaBbCcDd,前者自交后代分离出的变异类型比后者少,但稳定的快 。 ( )3、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表现形式没有原则上的区别。( )4、某一生物的各性状决定基因之间的突变发生是随机的。( )5、各种生物基因的突变率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稳定的。( )6、质量性状的外显率要高于数量性状的外显率。

41、( )7、决定质量性状的基因突变多是大突变,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突变多是微突变。( )四、选择题1对于复等位基因的任何基因,双倍体生物在一个基因座位上最多用有多少个等位基因?( B ) A) 1 B) 2 C) 6 D) 10 E) 1002当DNA分子中插入或缺失一个碱基时发生的突变,称为(A )。(A) 移码突变B) 点突变C) 转换D) 颠换五、简明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基因突变多数是有害的? 生物经过长期进化,遗传物质及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与发育特征等都处于相对平衡的协调状态。基因突变可能直接导致基因原有功能的丧失或异常,并进而影响与之相关的生物功能,导致原有协调关系被破坏或削弱,生物赖以

42、正常生活的代谢关系被打乱。因此,大多数基因突变是有害的。2、复等位基因有哪些特点?答:(1)任何一个成员都是由突变产生;(2)任何一个成员都可以发生正反两方向的突变;(3)不同位点的复等位基因的数目不等;(4)复等位基因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突变率;(5)在二倍体生物体内,只能占有复等位基因中的两个成员;6)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成员影响到同一性状表现出多效应的现象3、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 答:在一定条件下,基因的效应可以转变,在一种环境中不适应的有害突变可能适应另一种欢迎而成为有利突变。如矮秆突变植株位于高杆群体中,受光不足发育不良,但在多风或高肥地区,矮秆植株具较强的抗倒伏能力,生长更茁壮。若是从人类的利用与需求考虑,而不是从生物本身生存与生长发育角度考虑,有利性与有害性可能发生更显著的转变,如谷粒作物的落粒性,有的突变对生物本身有利,但是不符合人类生产的需求。4、在种植高秆小麦品种的田里出现一株矮化植株,怎样证明它是由于基因突变,还是由于环境影响产生的? 答:如果是在幼苗期发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环境条件,如土壤肥力、光照等因素引起的,使高杆小麦和矮秆小麦处于相同条件下,观察它们在生长上的差异,如果到完全成熟时,两者高度表现相似,说明它不是由基因突变而是由环境影响产生的。反之,如果变异体与原始亲本明显不同,仍然表现为矮杆,则可能是基因突变,然后进行子代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