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065847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视倾角 :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2. 真倾角 :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真倾角。3. 侧伏向与侧伏角 :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4.倾伏向与倾伏角: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5.应力 :单位面积的附

2、加应力。6. 差异应力 :1、3的差值。7.应力轨迹 :各个应力状态的连线8.线应变 :变形的结果引起物体内质点之间的线段的变化,常用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来表示。9.剪应变 :变形的结果引起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叫做剪应变。10.剪裂角 :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11. 共轭剪裂角: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为共轭剪裂角。12. 均匀应变 :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13. 非均匀应变 :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14. 应变椭球体 :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形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来表示岩石的应变

3、状态,这个椭球体便是应变椭球体。15. 旋转变形 :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发生改变的变形叫旋转变形。16. 非旋转变形 :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未发生改变的变形叫非旋转变形。17. 共轴递进变形 :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一致,叫做共轴递进变形。18. 非共轴递进变形 :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不一致,叫做非共轴递进变形。19. 增量应变 :变形期中某一瞬间正在发生的小应变叫增量应变20. 有限应变 :物体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21. 蠕变 :

4、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持续增长的变形称为蠕变。22. 劈理 :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此生面状构造。23. 劈理域 :劈理域:由层状硅酸盐或不溶残余物质富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状或薄膜。24. 微劈石 :夹与劈理域之间的窄的平板状或透镜状的岩片。25. 透入性构造 :在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叫透入性构造。26. 非透入性构造 :指仅仅产生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某个别区段的构造叫非透入性构造27. 连续劈理 :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以致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辨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28. 不连续劈理 :劈理域在岩石中

5、具有明显间隔,用肉眼就能直接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29. 拉伸线理 :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30. 交面线理 :两组面理相交或面理与层理相交形成的线理。31. 皱纹线理 :先存面理上的微细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成的线理。32. 矿物生长线理 :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理。33. 石香肠构造 :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断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在被拉断的强硬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

6、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故石香肠构造是各种断块、裂隙与楔入褶皱或分泌物充填的构造组合。34. 窗棂构造 :窗棂构造是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35. 压力影构造 :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状结晶矿物组成。岩石中作为相对刚性的物体有黄铁矿、磁铁矿,还有化石、砾石、岩屑和变斑晶等。变形一般不强,只出现微破裂、波状消光、变形纹等。核心物质两侧的结晶纤维由石英、方解石、云母或绿泥石等矿物组成。36. 枢纽 :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37. 褶皱脊线 :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背形最高点的连线

7、。38. 翼间角 :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通过两翼上两个拐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39. 轴面 :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连成的面叫轴面40. 轴迹 :轴面与地形面的交线在地质图上的投影称为地质图上的轴迹。41. 褶轴:从几何学观点看,转折端浑圆的的褶皱面,可看做一条直线通过平行自身移动而构成的一个曲面,这条直线称为褶轴,这种褶皱称为圆柱状褶皱。42. 平行褶皱:褶皱面做平行弯曲的褶皱,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在褶皱的各部分一致,所以也叫等厚褶皱,弯曲的各层具有同一个曲率中心,所以也叫同心褶皱。43. 相似褶皱: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做相似弯曲的褶皱。各面的曲率相同,但是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

8、。所以,褶皱的形态不随深度的变化而改变,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两翼变薄,转折端加厚,平行轴面量出的视厚度在褶皱的各部位保持一致。44. 隔档式褶皱:又称梳状褶皱,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其特点是背斜紧闭,发育完整,而两个背斜之间的向斜平缓开阔。45. 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其特点是向斜紧闭,发育完整,而两个向斜之间的背斜平缓开阔,常呈箱状。46. 迭加褶皱:又称重褶皱,指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47. 纵弯褶皱作用:指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应力的作用而形成的褶皱。48. 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应力作用而发生弯曲的行为称为横弯褶皱作用。49. 共轴迭加

9、褶皱:由早期等斜至平卧褶皱与晚期直立水平褶皱,在两期褶皱轴或枢纽近于平行叠加情况下形成的褶皱叫共轴叠加褶皱。50. 横跨褶皱:叠加褶皱中,由两期皆为直立水平褶皱,两期褶皱轴直交的横跨叠加形成的褶皱叫横跨褶皱。51.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性变化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系。52. 节理组:指在一次构造作用的同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本一致和力学性质相同一群节理叫做节理组。53. 追综张节理:承袭、利用共轭剪裂面而形成的,表征张性特点的节理。54. 共轭剪节理:同一、统一构造应力场控制产生的两组相交且彼此切割的剪节理。55. 张节理: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称张节理。56. 剪节理

10、: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称剪节理。57. 滑距: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是根据错动前的一个点,错动后分成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实际距离。58. 断距:指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59. 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60. 阶步:在断层滑动面上常有与擦痕直交的微细陡坎,这种微细陡坎称为阶步。61. 逆冲推覆构造:大型逆冲断层的上盘,因从远处推移而来而称为外来岩体,下盘意味着相对不动而称为原地岩体。推覆体就是一种外来岩体,因总体称平板状又称逆冲岩席。逆冲断层与推覆体共同构成逆冲推覆构造或推覆构造。62. 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外来岩体大片剥蚀掉,

11、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63. 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一片外来岩块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封闭的原地岩块,常常是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封闭的较年轻地层,这种现象叫构造窗。64. 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一般为走向正断层,主要发育在沉积盆地边缘。断层一边活动一边在断层两侧发生沉积。65. 碎裂岩:断层两盘研磨的更细的断层岩,由原岩的岩纷或细粒或原岩的矿物碎粒组成。颗粒一般在0.012mm之间。66. 碎裂岩:断层两盘岩石被磨碎的岩屑和岩纷在断层面上刻划的结果,擦痕有时表现为一端粗而

12、深,一端细而浅,由粗而深端到细而浅端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67. 地垒:由两组走向近平行,反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68. 地堑: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69. 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在韧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狭窄高剪切应变带。70. S-C组构:韧性剪切带内常发育两种面理:1、平行于剪切带内的应变椭球体的XfYf面的剪切带内面理(S),在剪切带内呈“S”形展布。2、糜棱岩面理(C)。糜棱岩面理实际上是一系列平行于剪切带边界的间隔排列的小型强剪切应变带。常由更小的颗粒或云母等矿物所组成。“S”型面理和“C”型面理所夹的锐角指示剪切带的剪切方向。71. 糜棱岩:糜棱岩是具有下列四种特征的断层岩:1、与原岩相比,粒度显著减小;2、具增强的面理和(或)线理;3、发育于狭窄的强应变带内;4、岩石中至少有一种主要的造岩矿物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变形。72. 鞘褶皱:是韧性剪切带内一种特殊的A型褶皱。因其形似刀鞘故名鞘褶皱。大多呈扁圆状或舌状,或呈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73. 构造置换:主要指发生在变质岩石中,表征次生构造面理取代原岩层理或早期面理的构造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