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068503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点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点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点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点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名词解释.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人面鱼纹盆出土地:陕西西安半坡村新时期时代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用途:古时儿童瓮棺的棺盖,葬具的一种。陶盆呈红色,内壁饰有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型装饰。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直挺,嘴巴左右两边分置一条变形鱼纹,好似口中衔鱼。双耳部位也有两条小鱼分置左右,整体构成了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有专家认为,图中鱼和网纹图案,应该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2.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出土地:河南省临汝县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用途:葬具陶缸呈圆筒状,陶缸外有彩绘一幅

2、,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画面左侧绘制了一只站立的白鹳,鹳嘴上衔着一条大鱼,右侧绘有一把竖立的石斧,斧身有穿孔、柄部有织物缠绕并刻划符号。白鹳全身涂抹成白色,犹如中国古代的“没骨”画法,石斧和鱼的外形采用“勾线”画法,其中填充色彩,犹如中国画的“填色”画法,有学者认为它是中国画的雏形。一般认为此陶缸是氏族首领的葬具,白鹳应是首领本人所属氏族的图腾,鱼则是敌对氏族的图腾。石斧是权力的标志,是首领所用实物的象征,此图应该是为了纪念首领的英雄业绩。3、舞蹈纹彩陶盆出土地: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新石器时代 马家窑文化用途:水器陶盆由红陶制成。盆内壁饰有舞者共三组,每组五人,手拉手,面向一致

3、,尾饰与发饰飘向一致而与面向相反。 舞蹈者形象以单色平涂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组舞人绕盆一周形成圆圈,脚下的平行弦纹,犹如荡漾的水波。欢乐的人群簇拥在池边载歌载舞,情绪欢快热烈,场面壮观。关于舞蹈内容说法较多,有认为是远古时期氏族成员在举行狩猎归来的庆功会,跳狩猎舞;有认为是氏族成员装扮成氏族的图腾兽在进行图腾舞蹈;有认为是在进行祈求人口生殖繁盛和作物丰收的仪礼舞等。一般认为它是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先民们在重大活动时群舞的热烈场面。4、后母戊方鼎时期:商晚期 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后母戊鼎纹饰美观

4、庄重,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耳廓纹饰俗称“虎食人”纹,耳上方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饰蝉纹,线条清晰。整体器物具有神秘狞厉、严肃庄重的风格特征。“后母戊鼎”是中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超的铸造水平。享有“青铜之王”、“镇国之宝”的美誉,为国家一级文物。5、四羊方尊时期:商晚期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祭祀用品。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四角各塑一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

5、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四羊方尊”在装饰手法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体,将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又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铸造工艺高超精湛。整体器型端庄典雅,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6、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时期:战国1965年出土于四川成都百花潭战国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侈口、斜肩、鼓腹、圈足,肩上有御环两兽耳;其壶身满饰嵌错图案,以三角云纹为界带,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采桑射猎图,中层为宴乐戈射图,下层为水陆攻战图,反映了中国战国时代

6、真实的社会生活。图像的制作工艺采用“嵌错”技术,精巧细致且工艺高超。整体画面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该青铜器集中代表了战国青铜器的装饰特点,装饰纹样的神秘色彩大为淡化,逐渐向日常生活题材转变,极富生活气息。7、碧玉龙碧玉龙又称猪嘴玉龙,高26厘米,距今6660年5000年,属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器,是目前国内时代最早、体积最大的龙形玉器。在玉龙上,有猪的头、马的鬃和蛇的身。整体卷曲呈“C”字型,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蜷曲中隐含着升腾,安逸中透露着威猛,令人望而敬畏。背部有对穿单孔,以绳系孔悬持,头尾处于水平状态,设计独具匠心。它的出土标志着早在5000多年前西辽河上游便已形成了对龙的图腾崇拜,表

7、现了红山文化深邃悠远的历史内涵。现今,华夏银行的标志设计借鉴采用了“碧玉龙”的外形特征。8、长信宫灯西汉时期,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窦绾墓中出土。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可以自由开合,燃烧产生的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其环保理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9、马踏飞燕东汉时期青铜器

8、。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马踏飞隼、等,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是东汉艺术家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在中国雕塑史上代表了东汉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身上,用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以及飞奔时的速度之快。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稳定性较强。在整体的表现上,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动静之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10、唐三彩 唐三彩属低温铅釉陶器,胎料多白色瓷土,先以1150烧胎

9、,施釉后,以900再烧。(1)主要特点:釉面的彩色斑斓,铁、铜、锰、钴等金属元素使釉面呈现出绿、黄、褐、赭、红、蓝、白等多种色彩,富含的铅增加了釉面的光亮,还降低了釉料的熔融温度,令呈色的金属元素浸润流动,形成了釉彩淋漓的独特效果。(2)装饰虽主要靠釉彩,但有时会取用模印、刻划、堆贴、绘画手法。(3)器型丰富,流行是由于厚葬成风。(4)代表作品:三彩骆驼载乐俑 11、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也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是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坯体上绘画图案,罩釉后,高温烧成的瓷器。器物呈现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的效果。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

10、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于元代景德镇,明代成为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顶峰。12、斗彩“斗彩”是指瓷器彩绘的一种工艺,斗彩又称逗彩,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色调绚丽多彩、沉稳优雅,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代表:明成化斗彩鸡缸杯13、宝相花纹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汉族传统吉祥纹样之一。

11、吉祥三宝之一;盛行于中国隋唐时期。相传它是一种寓有“宝”、“仙”之意的装饰图案。纹饰构成,一般以某种花卉(如牡丹、莲花)为主体,中间镶嵌着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它花叶组成。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象闪闪发光的宝珠,加以多层次退晕色,显得富丽、珍贵,故名“宝相花”。在金银器、敦煌图案、石刻、织物、刺绣等各方面,常见有宝相花纹样。吉祥三宝:宝相花、摇钱树、聚宝盆;14、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常作为器物的

12、主要纹饰,与古代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15、瓦当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特指西汉和东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16、古希腊瓶画的黑绘风格黑绘风格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是古希腊陶

13、工艺进入繁盛期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类型。“黑绘风格”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轮廓突出,犹如剪影,细部稍用勾线表现。 特点:完全摆脱科林斯式的影响;装饰内容以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为主,常常是以两耳为界,分为两个大的画面;色彩变的丰富,除黑色之外,也偶见白色的皮肤和紫色的衣襞;代表性作者,大多是陶器的制作者兼绘制者;注重功能性,出现不少奇特的形制。代表作品:阿喀琉斯与埃亚斯玩骰子17、古希腊瓶画的红绘风格红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它恰好与黑绘风格相反,是在背景上涂上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人物细部用线来描绘。这种风格主要流行于古典时期,平滑的内容多为情节场面,以神话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为主。“红绘风格”较之黑纹式的刻线显得更为灵活自如、丰富多彩。红纹式盛期陶器分为两大类:混酒器和双耳瓶等大型陶器;杯、盆、钵等小型陶器。代表作品:红纹式双耳陶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