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游戏化数学活动的一些思考.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070419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游戏化数学活动的一些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游戏化数学活动的一些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游戏化数学活动的一些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游戏化数学活动的一些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游戏化数学活动的一些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游戏化数学活动的一些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游戏化数学活动的一些思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游戏化数学活动的一些思考数学活动储存食物活动实录 万春镇中心幼儿园 刘艳我们在数学活动储存食物的课例研究中,教师集体进行了一次说课和一次实践观摩,在课后的反思和碰撞中,我们开始了第二次的观摩活动,将前一次的设想和策略用到了本次活动中。我们认为将概念性的数学教学活动融合游戏化的教学,加上配合游戏需要而创设的主题情境,一定会深深的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然后用我们精心准备的游戏材料和情境创设,将幼儿操作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并对活动时幼儿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了预设,采用了大班幼儿参与游戏互动的方法对小班幼儿的活动进行调控。于是一切在我们的预设中进行着:一、幼儿活动前室内环境准

2、备活动前将幼儿活动室布置成“快乐大森林”,用玩具柜自然分隔成6个区域:小熊猫的家将教室右侧角落柱子布置成落叶树(树上装饰了教师与幼儿收集和制作的落叶);小松鼠的家(教室左侧角落布置的常绿树下,树上装饰了从松树上折下的松枝和自制的松叶);靠墙边用玩具柜围城的区域小白兔的家、小刺猬的家、小乌龟的家;快乐森林超市6张小桌子拼搭成的,超市里摆放好各种真实的物品(如:苹果、橘子、松果、金弹子、梧桐果等);5名大班幼儿分别在各自的区域内扮演角色;班级另一名教师扮演快乐森林超市营业员。二、活动过程:(幼儿将小椅子移到了室外走廊上,做成了半圆,每个幼儿小椅子下面放了一块圆形纸板的方向盘。)1情境创设:接电话,

3、开汽车的游戏导入T:我们一起来做个手指游戏吧!一个手指点点点 (伸出一个手指点) 两个手指敲敲敲 (伸出两只手指在身上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 (伸出三只手指在身上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挠 (伸出四只手指在身上轻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 (两个手对拍) 五个兄弟爬上山 (做爬山状) 叽里咕噜滚下来 (从上往下转动双手)播放录音“铃铃铃”T:双手放耳旁,倾听姿势T:什么声音?S:电话来了。T:咱们快接电话吧!(右手前伸,假装接电话)T、S:喂你好!你是谁呀?播放录音“我是冬爷爷,快乐大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在准备过冬了,你们快来看看吧!”T:冬爷爷邀请我们到森林里去,你们想去吗?幼:想T:那我们怎么去呢?S1

4、:开飞机S2:开汽车S3:开火箭S4:骑摩托车去(此时很多小朋友都在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自己要怎样去,有的小朋友甚至直接就动起来了,孩子们非常的高兴)T:小朋友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看看你的椅子下面有什么?S:方向盘T:我们开车到森林里去吧,开车之前先检查一下轮胎有没有气?(教师没有关注幼儿的兴趣,按预先设想以开汽车的方式进行,多数幼儿还是在拿到了方向盘以后也就没有那么失望了。对于活动中幼儿“生成”的兴趣点与教室预设的不一致时,矛盾冲突指向了怎么解决的问题,还好教师准备了方向盘这个材料,使得师幼之间行为意愿的不一致最终变成了一致。)S1:我的车子有气S2:我的车子没有气T:那我们一起来给没气的车

5、子打打气吧!T、S:1、2、3、4、5(一边做打气的动作,一边练习数数)T:一共打了5次气。再看看,油箱里有没有油?(教师用手作望远镜的动作由左至右目光逐一扫视全体幼儿,体现了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关注。)S:有、没有T:刘凡逸小朋友的油箱里没有油了,我们一起来帮他加油吧!T、S:1、2、3、4、5(双手握拳,一只手伸直在前作油箱,另一只手假装往里加油,一边加一边数)T:总共加了5次油。准备好了没有,我们要出发了。师幼共同手握方向盘,随着开汽车的音乐一起开着车来到大森林。点评:这个环节照顾了幼儿的情绪需要,满足了幼儿游戏的愿望,同时又在游戏中进行了15 的数数练习,为接下来的点数活动作了很好的前期

6、知识经验准备。2、情境创设:来到快乐大森林,游戏:参观小动物的家,目的:引导幼儿在环境中自发学习点数T:(教师一边慢慢开车一边介绍动物的家,引导幼儿一边开车一边观察。)小白兔的家! 小乌龟的家!小刺猬的家!小熊猫的家!T:终于到快乐大森林了,快把我们的车停到停车场里,看,我都坐在自己的车上了。(教师挥动小红旗,坐在场地中间的软垫上。)T:在开车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很多小动物,有哪些小动物?S:小兔、熊猫、松鼠、小刺猬。T:现在你们到小动物的家里看看,它们的家里有什么?它们又在干什么?待会儿我们还在这里集合。(幼儿自由选择来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家里,参观,与小动物自由交流。)T:(教师从教室一角开始

7、巡回观察、指导、询问)小兔的家T:你看见小动物在干什么?S:他在拿树叶T:他的家里还有什么?S:还有篮子小乌龟的家T:你看见小动物在干什么?S:在数树叶T:小动物用叶子在做什么?S:装进篮子里。小刺猬的家S:小动物,你在做什么?S动物:我在修仓库。T:小刺猬,你为什么要修仓库呢?S动物:我们要过冬了,我们要储存食物。T:怎么没有看见你们的食物呢?S动物:请小朋友帮我到超市去买吧!T:小朋友,你愿意帮小刺猬去买食物吗?S:愿意小松鼠的家T:你看见小动物在干什么?S:放篮子T:小动物用叶子在做什么?S:装进篮子里。小熊猫的家T:你看见小动物家里有什么?S:有树叶T:小动物用叶子在做什么?S:不知道

8、。T:拿你就问问他吧!反思与点评:预设中原本希望由大班幼儿的主动对话引导小班幼儿积极地参与互动,从而在互动中自发地模仿和学习大班幼儿点数树叶的动作,但大班幼儿在今天的活动中显然有点放不开的感觉,没有如我们预期的一样大方,于是这样的互动只能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进行,而没有发现哪个小班幼儿自发点数行为的生成。这个环节与我们预设的情况不一样是源于我们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还不够准确。3、情境创设:小动物购物,游戏:学习购物,目的: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的数量物。教师来到软垫前,摇动小红旗T:小朋友们,集合了T、S:来到停车场,T:到小动物家里看到了什么?S:小兔、小刺猬、熊猫。T:它们家里面有什么?S:树

9、叶、篮子里有杯子T:篮子是用来干什么的?S:买东西的、购物的T:问问小动物“你们的杯子是用来干什么的?”S动物:购物篮。邀请小朋友到森林超市里,装我们想要的东西,小树叶是用来换食物的。T:食物怎么换呢?有没有小动物给我们示范呢?教教我们,他们是怎样买东西的?小刺猬举手愿意示范,于是教师请他给小朋友示范怎么购物(他用的是呈一字排列的5个纸杯制作的购物篮)。S动物:来到家里,拿起一个篮子,一边拿树叶放在纸杯里,一边数1、2、3、4、5,然后到超市里把树一片一片的放在投放机里并数1、2、3、4、5,放完树叶后从超市里捡相同数量的5个食物依次一个一个地放到篮子的纸杯里。教师来到超市里,本想帮助小动物转

10、身让小动物对着幼儿正面示范,但由于教师没有事先告知小朋友自己的意图,于是所有的小朋友都一起跟着到超市围着小动物观看,这样的行为反应导致了示范效果不明显,很多幼儿对示范的动作很模糊。原本希望幼儿能从小动物购买食物的动作引发自己购买和点数的愿望。可能是示范的时候离幼儿太远,后来又因为太过于拥挤,从而致使示范的目标没有达成。为了弥补这个环节的不足,教师又回到软垫中对刚才的情况进行了解释说明,并对小动物的购物动作进行了讲解。T:你们听清楚小动物是怎样说的吗?是怎样买东西的吗?S:一边拿树叶,一边数1片,2片,3片。把树叶放到投放机里,换了5个松果。T:老师发现一个小秘密,两个购物篮,有什么不一样?(这

11、个环节主要是教师引导幼儿自己通过对比观察,在比较中自己去发现购物篮形状特点。)S:一个大,一个小;一个红色,一个蓝色。(对于幼儿的回答没有预期中的答案,教师没有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自己去发现,转而对小动物提问,借用小动物的回答告知幼儿)T:问问小动物,你们的购物篮为什么不一样?(这句话的提问不恰当,是还有哪里不一样,而不是为什么不一样。)S动物:我这个是一排杯子的购物篮,数的时候要从左往右数,1、2、3、4、5S:1、2、3、4、5(小朋友没有在最后说出总数,教师也忘了引导幼儿说出总数,教师的指导目标不明确。)S动物:我这个是两排杯子的购物篮,要一排一排的数1、2、3、4、5T:也可以从左往右数。

12、不一样的购物篮,又怎样去超市买东西呢?请小松鼠来买一次。这个时候的指导重点其实是想告诉幼儿当发现有的篮子里面没有足够的小树叶时应该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怎样用不一样的篮子购物。S动物:先把叶子放到篮子里,并到超市换购5个。(小动物自己回家点数5片树叶之后,再到超市示范购买食物。这个环节应该邀请个别小朋友帮忙去取5片树叶,这样就能给更多的小朋友在游戏中练习点数的机会,而且小动物在购物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引导幼儿先去思考自己的树叶够不够5片,自己要买什么,怎么买,没有告知幼儿观察的重点。)S:1、2、3、4、5一起来点数篮子里的萝卜。T:我们最后数到的5这个数,就是萝卜的总数5。(教师给幼儿的概念

13、不准确,这样的表述容易给幼儿造成定向的思维。)T:小朋友买了食物,知道怎样将它们放到仓库里吗?S:不知道。T:请小松鼠来示范一下,一个一个把萝卜放到仓库里的盘子里。S动物:放一个数一个,一边数一边放,一个一个把萝卜放到仓库了。点评:整个环节幼儿都是在观察中学习,这样的方法对小班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学习的特点不符,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模仿操作,如:自己点数小动物的篮子,自己去点数树叶等等,也许这个环节的目标会更好的达成。在一个小动物示范以后,对比观察发现了两个篮子的不相同,再自由分组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小动物的篮子进行观察,小动物再有针对性的作小组的个别介绍、示范,也许活动的效果会更好。将大班幼

14、儿的自我表现和小班幼儿的学习模仿充分发挥才是此环节达成目标的最好方式和途径。4、情境创设:帮小动物购物,游戏:点数树叶、取食物,目标:在游戏中巩固练习5以内的数量物的点数。T: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家里,取一个篮子帮小动物买食物。反思及点评:其实在环境中准备的购物篮里的树叶不同,有的篮子是放上了5片树叶,只需要数一数够不够;而有的篮子没有放树叶,需要幼儿自己点数树叶才能进行购物。但教师没有把幼儿需要发现的现象交代清楚,也没有对幼儿点数树叶,发现自己的树叶够不够的环节准确告知,致使幼儿在取购物篮的时候,没有目标,拿着购物篮直接就走了。教师的引导致使这个环节的创设意图和目标成了无效操作,更为接下来幼儿

15、的购物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如果事先告知幼儿拿到篮子先数一数小树叶够不够5片,再想一想要给小动物买5个什么食物,这样幼儿的操作目标会更明确,增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才会有效提升幼儿的点数经验。S:自由来到喜欢的小动物家里,取来篮子,点数树叶放在杯子里,到超市换购食物。S1:拿来树叶,点数一片一片树叶放在投放机里,再拿走5个苹果。S2:不说话,拿5片树叶,换5个松果。S3:拿两片树叶,换购食物,被小动物发现,又拿3片树叶放在杯子里。S4:换购时,一片树叶一个水果嘴里还数着1、2、3、4、5、6、7、8、9、10。S5:不拿树叶,直接拿5个水果装在杯子里。S6:没有进行将树叶和食物一起装在杯子里。点评:到

16、超市购物的活动中,幼儿利用不同排列形状的购物篮进行购物,原本是希望幼儿能在自身点数能力水平发展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购物篮,但在活动中没有对幼儿的能力水平进行有效的分组,却发现幼儿的操作状况各种各样,完全没有预期的活动效果。虽然这样的操作行为与先前教师对这一环节的介绍不误关系,但幼儿对购物篮的操作还是不熟悉。原本希望借助蒙氏错误订正的理念,将5个格子的购物篮呈现一字排列、2和3两排排列,2、1、2三排排列的方式分别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在活动中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进行操作,这样会利于幼儿的有效操作,但教师对幼儿的能力水平还是分析的不透彻,试着将自由分组的权利交给幼儿,导致很多幼儿随意选择了购物篮

17、。而且这样的购物篮其实属于高结构的游戏,幼儿的正确操作需要同时运用分类、对应、点数、排序四种概念的有效迁移和运用,这样的难度要求对小班幼儿来说其实要求比较高。显然活动的目标中正确操作材料的目标对小班幼儿来说比较难。在整个游戏中低结构的游戏购物环节自由点数食物与高结构游戏正确操作购物篮之间没有完成合理的转换,教师预设的是由大班的幼儿帮助小班幼儿发现自己操作中的不足,有的小动物对小班幼儿进行 有效的指导,对取回了2根萝卜的幼儿指出了数量上的错误,小班幼儿也能根据提示完成了任务,但点数的实际过程却没有很好的在大班幼儿指导下进行,致使幼儿的操作点数的效果不是特别好。幼儿对购物很有兴趣,但就数学活动而言

18、,特别是数概念的游戏活动中,对数学方法的学习还是需要在游戏中严谨的学习态度。而整个活动,幼儿虽然有兴趣,但对操作活动的要求不严谨,致使活动中巩固点数5的数量物的练习没有很好的达成。5、情境创设:谁送的小礼物,小结:购物中幼儿点数情况。这个环节提供的小礼物动物卡片是教师平时就用来语言操作活动中幼儿的操作材料,每次发给了幼儿以后又会在活动完以后收回,而且在活动中,小动物送礼物的方式也没有特备的表扬和赞扬,对大班幼儿来说评价别人的能力可能还需要培养。于是孩子们对于自己的胸前的礼物不太清楚为什么会得到,而且对于不是属于自己的礼物也表现的不干兴趣。由此看来,我们的活动中的评价应该准确的告知幼儿为什么我会

19、被表扬,明确的评价内容才能对幼儿的活动给予明确的指导。而且对于真正要发给小朋友的礼物就应该真实地送给他,说到做到,这样幼儿才会对教师的话信以为真,才会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S动物:给买来食物的小朋友贴上小礼物胸卡。T:你们的胸口有什么?S:小礼物。我买了2个,我买了5个。T:你给谁买东西了?S:我帮小熊买来蜂蜜罐。T:你帮小动物买来什么?S:我帮小熊买了5个桔子; 我帮小兔买来5个萝卜; 。T:看小动物在干什么?S:睡觉,要冬眠了。T:那我们开着车子回家吧,TS:开着车子回到自己的的座位上。点评:也许幼儿的操作给教师的评价造成了难度,原本希望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和正确评价自己,提升幼儿点数的兴趣和经验,但是教师匆忙的评价和幼儿对小礼物的无视,致使最后的评价环节师幼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没有很好的达成最后的活动目标。反思这一次活动,可能教师在组织活动中的很多不足致使了活动目标没有很好的达成,但同时在预设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和把握没个环节中材料的制作和合理运用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都应该不断的该进与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