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说课稿.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071390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人民币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武定近城小学 李云艳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人教版义务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54页。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 说教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并且已经能够进行一元以下人民币的简单兑换;而且对于人民币,他们有自己的认识和生活经验,这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

2、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来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十分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新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二、 说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

3、的解读,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大面值(5元及5元以上)的人民币,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价值;掌握较大面值人民币间的互换关系,能正确清点人民币。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人民币之间的兑换过程,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价值。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节约用钱、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对比、动手操作,才能区别大面值的人民币,理解和掌握人民币间的互换,所以我将重点确定为认识大面值(5元及5元以上)的人民币并掌握较大面值人民币间的

4、互换关系。教学难点:因为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浅,对于大面值的人民币兑换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我将难点确定为人民币单位间换算。三、 说教法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采取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另外,我也将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

5、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写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

6、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说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根据以上指导思想, 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3-5分钟)首先玩换钱、摆钱的游戏,引导学生复习小面值的人民币的简单互换,然后让学生摆出老师所说的钱的数量,调动学生学习的

7、积极性。随着数值的增大,小面值的人民币已不能摆出老师所说的钱,进而引出大面值人民币的学习和认识。然后让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人民币?引出新课。这样既复习了小面值的人民币,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二)探究新知(25分钟)1、教学例3认识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首先出示我国发行的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的人民币的。(如:颜色、大小、图案等)同桌游戏检测:二人为单位,一人随机拿出大面值的人民币,让另一个人说出面值。2、教学例4首先创设情境:妈妈让明明去超市买牛奶,牛奶的价钱是30元一箱,妈妈有一张面值是50元的钱,爸

8、爸却又很多面值是10元和20元的零钱。妈妈为了考验明明,让明明去找爸爸换零钱,如果你是明明,你会怎么样和爸爸换零钱?引导学生思考:面值50元的钱可以怎么样兑换成面值是10元或者是20元的钱?师生模拟做换钱游戏。明确面值50元的钱兑换成面值是10元或者是20元钱的兑换方法。(必须是相等的数值才可以兑换)其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小组中,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上,依靠集体的智慧,自主合作获取知识。我具体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教材配套的模拟人民币学具进行换钱游戏,完成例4。然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并引导学生边兑换边汇报。一张5元可以换( 5 )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 1

9、0 )张1元;一张20元可以换( 2 )张10元 ;一张50元可以换( 5 )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 10 )张10元; 一张100元可以换( 2 )张50元第二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兑换方法,师生玩换钱游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出示问题:一张20元的可以怎么换?你有多少种换法?一张50元的可以怎么换?你有多少种换法?一张100元的可以怎么换?你有多少种换法?通过师生间的换钱游戏,巩固人民币单位间换算。3、巩固练习(8分钟)练习的设计我将从基础训练和发展训练两个层面来进行设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剑和“减负

10、”的目的。基础练习:课本54页的“做一做”以及练习12的5、6、7.发展练习:主要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来灵活处理较为复杂的问题。如设计购物的环节,让学生试着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后面的人民币简单计算的学习打下基础。3、总结评价,拓展延伸这个环节,主要是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回顾一遍学习的过程。此外我还搜集了其他国家的钱的名称和样子及与人民币之间的联系,作为一个知识的延伸。这样,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主动参与到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