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072615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关键问题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 史记;司马迁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3.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是? 丹书鱼腹;篝火狐鸣4.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四、分析:分析第一段1既然是写陈涉,为何开头并举吴广的籍贯、表字?体现吴广在起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

2、抱负,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2.本文线索: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5、写陈涉作者有没有从他出生写起,详写了什么?作者专写了陈胜的少年生活,这是分清主次,突出重点。6.作者选择了“陈涉少时”“与人佣耕”的典型事例,通过“辍耕之垄上”的细节,运用人物对话,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出陈涉年少时的个性。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反映在哪里?是为了介绍其少年时的志向,反映在陈涉与伙伴的对话中。“苟富贵,无相忘”表明其不甘贫穷,要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展现其远大理想。7、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

3、论,主要作用是威众”。8、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9、第3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分别是何用意?开头交代了“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这三个场面,“并杀两尉”是为了扫清障碍,“广故数言欲亡”“故”表明用计,目的是激怒将尉“答广”“尉果笞广”“果”表明计划成功,“剑挺”写出将尉的凶残,接着用“夺”“杀”“佐”“并杀”连着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奋勇杀敌的斗争精神。“召令徒属”慷慨陈词,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再次体现陈胜的胆识和才智。文中在描述

4、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人心所向,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简朴隆重的气氛。10观全文,作者在安排材料详略上,有何特点?详写了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了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的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才能突出表现陈胜的非凡才能。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关键问题1、本文选自哪部作品?战国策2、秦王是怎样一个人?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3、唐雎是怎样一个人?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4、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

5、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5、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7.全文采用对话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唐雎的话与安陵君的话作比较,看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同为拒绝与秦交换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唐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8.唐雎的语言与秦王

6、的语言进行比较。唐雎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小刺杀秦王。秦王是前倨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大进攻国家。9.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样一个“士”的形象,意图是什么?形象: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意图:强调“士”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倾”,能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运亡为存”。10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权,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隆中对-陈寿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

7、何特点? 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二、第一段:简介诸葛亮的身份以及他远大的抱负。1为什么交待这个?与陈涉世家联系: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待身份,符合传记的写法。为下文作铺垫。2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3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谓为信然”?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第二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1徐庶为什么说诸葛亮只可“就见”“不可屈致”? 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自傲

8、,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3)通过徐庶的话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第三段:写刘备三顾茅庐问策。1“三顾茅庐”为什么不详细介绍?隆中的对策才是要点,这样安排详略得当。第四段:写隆中对策。一论曹操 军事优势拥百万之众 政治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 结论此诚不可与争锋二论孙权 地位巩固已历三世 地理优势国险 政治优势民附,贤能为之用 结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论荆益 (荆州) 地理优势用武之国 交通便利(易攻难守) 政治形势 其主不能守(既不会用兵,又不会用人)结论可争,但作为根据地不保险。 (益州)地势险要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政治

9、形势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结论可图,作为根据地。一、深入探讨。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蓝图:“霸业可成 ” “汉室可兴” 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根据: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 、对诸葛亮的这番话,刘备是什么态度?从这番话看,应怎样评价诸葛亮?刘备是持肯定、赞同的观点。诸葛亮是个有卓越政治才能的人。3、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 总揽英雄”。4

10、、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刘备: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诸葛亮:是一个富有雄才大略的谋臣形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5、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二、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运用。正面:诸葛亮隐居及答问过程 体现:不凡抱负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侧面:徐庶的推荐、关与张的不悦、刘备的回答 体现: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三、课外知识拓展学了隆中对,你知道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