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小学生的过错行为.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607762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对待小学生的过错行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正确对待小学生的过错行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确对待小学生的过错行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对待小学生的过错行为.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正确对待小学生的过错行为 特征码 nSPxUSIhUOerueWDhUQq 所谓过错行为是指学生违反道德要求的行为。它在小学 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常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学习上表现为:课堂上不专心,做小动作,有的故意 捣乱,不完成作业,书写潦草等。 二是思想上表现为:打架吵闹,欺负同学,搬弄是非,撒 谎等。 其实这些行为从严重性来讲,还不能说是品德不良,但这 是品德不良的前奏,必须及时纠正。无论哪个班级,都存在着 以上所说的这些问题学生。虽然问题的内容不同,但对班主任 来说,都是同样令人苦恼,有时急得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就因 为那几个学生,班集体总也上不去,有时老师甚至对自己的教

2、 育能力失去了信心。 难道真的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吗?其实,解决问题的钥匙 还是有的,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一下。 一、寻找原因 医生治病要从诊断开始,教师教育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 首先必须要搞清楚问题是哪里产生的。学生的过错行为是由于 第 2 页 一些不良外部条件的影响通过学生内部的心理活动而产生的, 所以我们不仅要从客观方面找原因,也要从主观方面找原因。 从外部的客观原因来看,不外乎是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尤 其是家庭,它是社会的细胞,父母又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 庭教育的不正确必然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父母不注意 自己的言行,无形中就给小孩沾染了坏作风;父母的打骂、溺 爱使孩子产生畸

3、形性格等。此外,在学校教育方面, “分数”仍 然是师生的命根,这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从内部的主观原因来看,首先道德认识上肤浅片面、无知。 例如对于“尊敬师长”的要求,学生就可能认为对自己班或者 自己的父母才尊重,而对于其他班的老师或社会上的长者则不 尊重;其次意志力薄弱,自制力不强,缺乏抵抗诱惑的能力。 例如学生明明知道不完成作业是不对的,但因为电视好看,而 控制不了自己,结果没有完成作业等等。 学生产生过错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教师要从多个角度 去诊断问题,综合地分析各种因素在学生身上的发展过程。 二、给予自信 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由于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同学 们的取笑、歧视,其

4、心理总是比较心虚、敏感的,对教师和周 围的同学也存有戒心。要消除这些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的恐惧心 理和敌对情绪,应设法给予他们自信,谅解他们的过错,信任 他能改正过来,从根本上改变同他们的关系。如果师生关系不 第 3 页 融洽,学生对老师不抱有信任感,那么无论你怎么做,也难以 收到预期的效果。老师在教育该类学生时,要让他们感到老师 理解他,与他们有共同的感受,也可以直接向这些学生说明 “过去的事情就算了,好坏看今后的表现” 。如果发现该学生的 兴趣所在,就让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发现该学生的优点,哪 怕是一点小小的成绩,也应在大家面前肯定,鼓励他。但要真 正取得效果,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毕竟这是一项

5、深入细致的 思想工作。 教师在给予学生自信的同时,也要给予自己信心,坚信这 些有过错行为的学生,是完全能够改正的。多念他们的优点, 少想他们的缺点;多说他们的可爱,少想他们的不足,那你就 会发现学生越来越可爱,越来越听话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矫正过错行为也不是一次两次教育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学生 的一错再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也不能认为是学生的屡教不改, 这是变化中的新错误。这项细水长流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 性、反复性的特点。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放宽自己,满怀 热情,培养和陶冶小学生的的道德情感,稳定和强化良好的行 为习惯。 三、自我评价 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缺点,给那

6、些对自 己缺乏自觉控制的学生以及感情欲望过于冲动的学生以适当的 机会,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行为,使他们分清是非, 第 4 页 善恶,意识自己过错的性质、危害及克服方法。教师要创造一 种坦率诚实的气氛,让学生认真地直书自己的看法。 其实除了以上所说的几方面以外,还不能排除一个极其重 要的因素家庭。因为家长的思想方法和对待孩子的不当会 导致学生的过错行为的产生,所以在对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的指 导上,一定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可利用家长会或与家长单独面 谈,诚心诚意地交换对孩子的看法及对孩子过错行为的想法。 同时,还要委婉地请家长改正自身的有关问题,劝导他们在对 待孩子的做法、想法上做深刻的自我反省,以便合作做好孩子 的培养教育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