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pdf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080426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1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南 昌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报 告南 昌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实验名称:实验名称: 学院:学院: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学号:学号: 实验地点:实验地点:座位号:座位号: 实验时间:实验时间:第第 8 周星期周星期六六下午下午 1 点开始点开始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应用。 2.学会如何用对称测量消除系统误差 3.掌握各种长度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4.学习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 一、杨氏模量测量原理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棒状(或线

2、状)固体应变与它所受的应力成正比: 0 L L Y S F (1) 式中 Y 称为杨氏弹性模量,单位为 2 /mN。其是表征固体性质的一个物理量。 实验证明,杨氏模量与外力 F、物体的长度 L 和截面积 S 的大小无关,只取决于被测物体的材 料特性。 设金属丝的直径为 d,则 2 4 1 Sd,杨氏模量可由下式计算: Ld FL 2 4 Y (2) 二、测量仪的光杠杆镜和测量原理 光杠杆镜测微小长度变化量的原理:图 2 左侧曲尺状物为光杠 杆镜,M 是反射镜,b 即所谓光杠杆镜短臂的杆长,O 端为 b 边的 固定端,b 边的另一端则随被测钢丝的伸长、缩短而下降、上升, 从而改变了 M 镜法线的

3、方向,使得钢丝原长为 L0时,从一个调节好的位于图 2 右侧的望远镜看 M 镜中标尺像的读数为 n1;而钢丝受力伸长后,光杠杆镜的 位置变为虚线所示,此时从望远镜上看到的标尺像的读数 变为 n2。这样,钢丝的微小伸长量L,对应光杠杆镜的角 度变化量,而对应的光杠杆镜中标尺读数变化则为 21 nnn 。由光路可逆可以得知, n 对光杠杆镜的张角 应为2。从图 2 中,用几何方法可以得出: 图 1 光杠杆镜 图2光杠杆测量原理 D b M n=n-n O b L tg(3) D n D nn 12 2tg(4) 将(3)式和(4)式联立后得: n D b L 2 (5) 式中 12 nnn,相当于

4、光杠杆镜的长臂端D的位移。 其中的 b D2 叫做光杠杆镜的放大倍数,由于Db,所以 n L,从而获得对微小量的线性 放大,提高了L的测量精度。 这种测量方法被称为放大法。由于该方法具有性能稳定、精度高,而且是线性放大等优点,所 以在设计各类测试仪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弹性滞后效应三、弹性滞后效应 考虑到金属丝受外力作用时存在着弹性滞后效应,也就是说钢丝受到拉伸力作用时,并不能立 即伸长到应有的长度 iii LLLL 0 ,而只能伸长到 ii LL 。同样,当钢丝受到的拉伸力一旦减 小时,也不能马上缩短到应有的长度 i L ,仅缩短到 ii LL 。因此实验时测出的并不是金属丝应有 的伸长

5、或收缩的实际长度。 为了消除弹性滞后效应引起的系统误差, 测量中应包括增加拉伸力以及 对应地减少拉伸力这一对称测量过程,实验中可以采用增加和减少砝码的办法实现。只要在增、减 相应重量时,金属丝伸缩量取平均,就可以消除滞后量 i L 的影响。即 i0ii0ii0i 2 1 2 1 LLLLLLLLLLL 减增 三、三、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测量仪;螺旋测微器;游标尺;钢卷尺和米尺;望远镜(附标尺)。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杨氏模量测量仪的调整:杨氏模量测量仪的调整: (1)调节测定仪支架螺丝,使支架铅直,使夹头刚好穿过平台上的圆孔而不会与平台发生摩擦。 (2)将光杠杆

6、后尖脚置于夹头上,两前尖脚置于平台凹槽上。镜面与钢丝基本平行。 (3)调节光杠杆与望远镜、米尺中部在同一高度上。 (4)调节望远镜的位置或光杠杆镜面仰角, 直至眼睛在望远镜目镜附近能直接 (不通过望远镜筒) 从光杠杆镜面中观察到标尺中部的像。 (5)细微调节望远镜方位和仰角调节螺丝,直至望远镜上缺口与准星连线粗略对准光杠杆镜面 上部 (6)调节望远镜目镜调焦旋钮,直至在望远镜中能看清叉丝。 (7)调节望远镜的物镜调焦旋钮直至在望远镜中能看清整个镜面。(如果只能看到部分镜面, 应调节望远镜仰角调节螺丝,直至看到整个镜面)。 (8)继续调节望远镜的物镜调焦旋钮,直至在望远镜中能看清标尺中部读数。

7、(9)如果只有部分标尺清楚,说明只有部分标尺聚焦,应调节望远镜仰角调节螺丝直至视野中 标尺读数完全清楚。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用 2kg 砝码挂在钢丝下端钢丝拉直,调节杨氏模量仪底盘下面的 3 个底脚螺丝,同时观 察放在平台上的水准尺,直至中间平台处于水平状态为止。 (2)调节光杠杆镜位置。将光杆镜放在平台上,两前脚放在平台横槽内,后脚放在固定钢丝下 端圆柱形套管上(注意要放在金属套管的边上,避免镜后脚在钢丝拉伸时与钢丝相碰),并使光杠 杆镜镜面基本垂直。 (3)望远镜调节。将望远镜置于距光杆镜 2m 左右处,松开望远镜固定螺钉,上下移动使得望 远镜和光杠杆镜的镜面基本等高。然后,从望

8、远镜与标尺之间的空隙位置平视看镜子,移动望远镜 支架直至能从镜中看到望远镜支架杆或望远镜镜头;再作微小移动,使你左右微小移动能从镜中看 到标尺和镜头(若看到杆的上方或下方说明应调节镜面的角度)。最后,调节望远镜方位和仰角调 节螺丝,直至望远镜上缺口与准星连线粗略对准光杠杆镜面上部。再从目镜观察,先调节目镜使十 字叉丝清晰,最后缓缓旋转调焦手轮,使物镜在镜筒内伸缩,直至从望远镜里可以看到清晰的标尺 刻度为止。 (4)观测伸长变化。以钢丝下挂 2kg 砝码时的读数作为开始拉伸的基数n0,然后每加上 1kg 砝 码,读取一次数据, 这样依次可以得到 321 ,nnn, 这是钢丝拉伸过程中的读数变化。

9、紧接着再每 次撤掉 1kg 砝码,读取一次数据,依次得到 321 ,nnn,这是钢丝收缩过程中的读数变化。 注意:加、减砝码时,应轻放轻拿,避免钢丝产生较大幅度振动。加(或减)砝码后,钢丝会 有一个伸缩的微振动,要等钢丝渐趋平稳后再读数。 (5)测量光杠杆镜前后脚距离b。把光杠杆镜的三只脚在白纸上压出凹痕,用尺画出两前脚的 连线,再用钢卷尺量出后脚到该连线的垂直距离。 (6)测量钢丝直径。用螺旋测微计在钢丝的不同部位测 35 次,取其平均值。测量时每次都要 注意记下数据,螺旋测微计的零位误差。 (7)测量光杠杆镜镜面到望远镜附标尺的距离D。用钢卷尺量出光杠杆镜镜面到望远镜附标尺 的距离,作单次

10、测量。 (8)用米尺测量钢丝原长L0(钢丝夹具范围内长度)。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五、实验数据与处理: 长度的测量(表 1)。表 1数据表 金属丝的直径:螺旋测微计的零位误差-0.021(mm);示值误差 0.004(mm) 不确定度: 2 2 dd S仪 ,其中 4- 2 n 1i 10035. 1 1 n dd S i d mm 结果:mmd d = 4- 10035. 1517. 0 光杠杆镜臂长:游标卡尺的零位误差 0.10(mm),示值误差 0.02 (mm) 结果:mm b b=88.740.02mm 钢丝长度 和标尺到镜面距离的测量。 mmL L =754.01.2mmD D =

11、1320.11.2 测量次数 12345 平均值 直径 d/mm0.5110.5300.5140.5230.5320.522 增减重量时钢丝伸缩量的记录参考数据(表 2) 表 2钢丝伸缩量的记录表 加载砝 码质量 /Kg 标尺读数(cm) j nn ii i n (cm) n 的绝对 误差 拉伸力 增加时 拉伸力 减小时 平均值 2 ii nn n 0.000 0 n6.70 0 n6.71 0 n6.705 4 n 04 n 0.70000.0297 1.000 1 n7.45 1 n7.50 1 n7.4754 n 15 n 0.68000.0097 2.000 2 n8.20 2 n8.

12、25 2 n8.2254 n 26 n 0.65250.0178 3.000 3 n8.85 3 n8.85 3 n8.8504 n 37 n 0.64880.0216 4.000 4 n9.50 4 n9.51 4 n9.505 0.6703 4 1 n i i n n n = 0.0197 5.000 5 n10.20 5 n10.19 5 n10.195 6.000 6 n10.85 6 n10.82 6 n10.835 7.000 7 n11.46 7 n11.43 7 n11.445 4.实验结果计算: nbd DFL E D 2 8 =)/(1056. 1 211 mN 相对误差:

13、 222222 % 2 nbdDLF E nbdDLF =2.8% 不确定度:EE E % = 9 104 . 4 最后结果: E EE=)/1004. 056. 1 211 mN()( 六、误差分析:六、误差分析: 1、误差主要取决于金属丝的微小变化量和金属丝的直径,由于平台上的圆柱形卡头上下伸缩存在系统误差,用望远 镜读取微小变化量时存在随机误差。 2、钢丝和重物明显生锈 3、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存在椭圆形,故测出的直径存在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4、实验测数据时,由于金属丝没有绝对静止,读数时存在随机误差。 5、米尺使用时因为自身重量影响常常没有拉直,存在一定的误差 七、思考题:七、思考

14、题: (1)本实验应如何采用作图法来求得实验结果Y的值? (2)在本实验中,你是如何考虑尽量减小系统误差的? 答:本实验采用“对称测量”的方法来尽量减小系统误差,即拉力增加时,测量一次,然后依次减少砝码即拉力减小 时又测量一次,这样就尽可能的减小系统误差 (3)本实验中使用了哪些长度测量仪器? 选择它们的依据是什么?它们的仪器误差各为多少? 答:卷尺、螺旋测微计、千分尺 (1)本实验应用的“光杠杆镜”放大法与力学中杠杆原理有哪些异同点? 答:放大微小的该变量 (2)本实验待测各量都是长度,为何采用不同的测量仪器? 答:被测物体对量程的需求不同,精度需求不同,有的需要精细,有的粗糙即可 (3)在实验逐差法时,如何充分利用所测得的数据? 答:各项相减,竟可能多的求出差值 (7)若增重时,标读数与减重时对应荷重的标度数不吻合,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可能是由于取砝码时,金属丝晃动的太剧烈。 八、附上原始数据:八、附上原始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