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自制.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093734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自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自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自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自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自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自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自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题 姓名: 第一组单元主题:我爱读书第1课窃读记1、窃读记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 ),代表作是 ,我们还学过她的课文 。课文的中心句是:我很( ),也很( )这种窃读的滋味。2、重点句子: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理解: 3、读书格言: (写2句) 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作者是( ),文体是( ),课文的“大树”是指( )老爷爷。课题中的小苗指( ),大树指( )。文章告诉我们要多读( ),不( ),要做( )的人才,要( )贯通,( )贯通,( )贯通。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走遍天下书为侣的作者是( )国作家( )。课文中作者把

2、一本书比作( )、( )和( )。第4课我的“长生果”我的“长生果”作者是( ),文中的“长生果”指( ),课题中引号的作用是( )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文,首先构思要( ),其次,作文要写( )。 第二组单元主题:思乡第5课古诗词三首1、泊船瓜洲作者是( )的( )。诗中表达思乡的名句是( ),( )。诗中的“绿”字本是( )词,在这里用作( )词,有( )的意思。本诗的抒情方法是( )。2、秋思的作者是( )朝的( )。最能表达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诗人抒情方法是( )。3、长相思是一首( ),( )是词牌名。作者是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的( )。词中的( )这一句表达了

3、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念和热爱。第6课梅花魂1、梅花魂的作者是( ),本人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梅花魂”的意思是( )。梅花的精神是( ),中国有梅花气节的人物有( )( )、( )。2、课文写了外祖父眷念祖国的五件事:(1)教“我”读唐诗宋词。(2)( )(3)无法回国而哭泣(4)( )(5)临别赠“我”手绢。3、文中的思乡名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 )。( ),无边丝雨细如愁。第7课桂花雨1、桂花雨的作者是( ),主要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2、重点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千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理解: 第8课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流水人家作者是

4、( ),课题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 )的散曲 。趣味语文“推敲”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 )和( ),相关诗句是( ),( )。 第三组单元主题:说明性文章我们了解的四种说明方法是( )、( )、( )、( )。第9课鲸鲸类中体型最大的是( ),目前仅存不到( )头。鲸的生活习性包括鲸的进食、( )、( )、鲸的生长。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是:鲸用( )呼吸,鲸是( )生,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第10课松鼠松鼠的作者是( )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 ),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的巨著 。第11课新型玻璃新型玻璃为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 )、( )、( )、“吃音”玻璃。第12课假

5、如没有灰尘假如没有灰尘的作者是( ),重点句子:“时时勤拂拭,( )。”课外书屋森林报不是( ),而是( )。它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 )的代表作。 中外还有许多科学名著,如:高士其的 ,李四光的 ,贾兰坡的 ,法布尔的 ,房龙的 ,伊林的 。第四组单元主题:生活的启示第13课钓鱼的启示1、作者是( )国作家( )。2、钓鱼的启示给“我”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 )与( )的问题,( )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 )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 )和( )。3、课文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得意( )( )无奈(依依不舍)。4、道德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

6、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第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作者是美国作家( ),告诉我们:( )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类似的名言是( )。第15课落花生1、落花生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 ),笔名( )。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可以概括为种花生、( )、( )、( )。其中( )是重点描写。课文的中心句是:“那么,人要做( )的人,不要做( )的人。2、花生的好处:( )、( )、( )。3、花生精神的可贵之处:( )。4、像花生一样的人:( )。第16课珍珠鸟珍珠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 ),我们还学过他的课文: 、 、 。 课文的中心句是( )。成语

7、故事“水滴石穿”的主人公是( ),现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 ),( ),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第五单元主题:遨游汉字王国1、它分两个板块,一是( ),二是( )。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 )、活动( )、( )、( )等。2、“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打一字:( ),猜谜语的方法是(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 ),猜谜语的方法是( )。4、谐音是音( )或相近的字。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括号内是( )意,括号外是引申义。5、“仓颉造字”只是一个( ),古代( )创造了汉字。文字产生以前,古人曾经采用( )和( )表达和交流。6、东汉的( )改进了造纸术,

8、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在此之前,人们在( )片和( )片上写字。“册”就像竹简的形状,因此它是( )字,此外还有几种造字方法,如( )、( )、形声。7、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隶书( )草书( )。8、最早发现甲骨文的人是清朝光绪年间最高学府( )的主管官员( )。甲骨文已经是比较完善的文字,盛行于( )时期。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 )。行书( ),正楷( ),狂草( ),凤舞龙翔。9、我知道著名的古代书法家有( ),他的作品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还有唐朝的( )和颜真卿。 10、汉字大约产生于( )年前,是( )的文字。 第六组课文主题:父母之爱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

9、子1.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是( )国作家( ),故事发生在( )(地名)。本文是按( )顺序写的。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 ),这是父亲对儿子的( ),也是儿子在恐惧和黑暗中信心和力量的源泉。2.重点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父亲了不起在于( ),儿子了不起在于( )。第18课慈母情深1、慈母情深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 )。课文中的“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 。本文表达了( ),也歌颂了( )。2. 现代诗纸船寄母亲的作者是( )。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 )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2.我( )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

10、,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 )的( )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 ),在( )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需要经常听到( ),这样才能既有( ),又不( ),健康成长,逐步成才。第20课学会看病学会看病作者是( ),我的心理活动变化:( )-( )-( )-( )-( )课外书屋世界著名漫画集父与子的作者是( )国的( )。 第七组课文主题:爱国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中,课文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如( )的精美,( )的宏伟,( )的珍贵。这样写能激发读者对圆明园的无比(

11、),更能激发对( )、( )、贪婪的( )无比的( )。学完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1狼牙山五壮士的作者是( ),本文是按( )顺序写的。2.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分别是班长( )、副班长( ),战士( )、胡德林和胡福才。用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受任务( )( )跳下悬崖。文章记叙了( )的故事,赞扬了抗日英雄( )的无畏精神。第23课难忘的一课难忘的一课中,三次出现的一句话是(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表达了台湾人民( )。第24课最后一分钟1.最后一分钟作者( ),描述了( )年( )月( )日,( )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时刻的思绪。 2.香港的标

12、志是(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香港的( )。第八组课文主题:走进毛泽东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 ),是伟大的( )家,( )家,( )家,诗人。第25课七律长征1、七律长征中总起句是( )。“万水千山”中写“山”的两句是( ),( )。写“水”的两句是( ),( )。2、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是( )年( )月,行程( )里,于( )年( )月到达陕北。3.诗中的“三军”指( ),两大战役指( )和( )。第26课开国大典3、( )年( )月(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首都( )举行典礼。开国大典程序如下: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 )宣布典礼开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毛主席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 )宣读公告( )、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作者是( ),本文描写了( ),赞扬了一代伟人本、毛泽东( )和( )的精神。文中的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28课毛主席在花山毛主席在花山的作者是( ),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 )、( ) 、( )。描绘了一个( )的毛主席。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 ),“大公无私”的意思是( ),我还能写两个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 )。 描写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本词写在1962年,用意是在鼓励大家战胜困难,赞扬了毛主席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拓展:摘抄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