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108078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教学计划第九单元溶液主备人内容特点:溶液是常见的混合物,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课题一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第二课题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第三课题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

2、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结构特点: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中,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1. 知道溶液的组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2. 知道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能用物质溶解度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 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熟练地将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4. 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技能,培养分析、解决问

3、题的能力。1. 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3.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1.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2. 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3.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利用实验或联系日常生活与生产实例导入;通过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突出重点;通过教师精讲点拨突出难点;利用精选典型习题进行练习;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深化理解。初中化学 九年级下册第 九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课题 1溶液的形成2 课时课题 2溶解度2 课时课题 3溶质质量分数2 课时单元复习1 课时课时划分课 题9-1 溶液的形成 ( 第一课时 )课型新

4、授课时编号1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学习目标2、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学习重难点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集体备课个 性 设 计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情境导入、认定目标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对溶液有哪些认识?学生展示 :生 1: 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生 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或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

5、的结果。生 3:溶液是透明的。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 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二、 整体感知、自主学习自学:阅读课本第26 到 30 页,明确以下内容:1、 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基本特征?2、怎样判断溶质溶剂?3、什么是乳化现象?三、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活动与探究( 一 ) 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分组实验:观察食盐、糖、硫酸铜晶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师巡视,对个别组加以辅导。)小组展示:填表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结论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注意对溶液的整体体和局部进行对

6、比。小组展示:学生 1:它们的颜色不同。学生 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学生 3:它们都是混合物师质疑: (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特征?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小组展示:生 1:均一、稳定。生 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生 3: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教师设疑: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生答:用水和洗衣粉洗。活动与探究 ( 二 )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小组展示:不同溶质溶剂的溶解情况,并填写下表溶剂溶质现象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教学

7、计划及教案水碘水高锰酸钾汽油碘汽油高锰酸钾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活动与探究 ( 三 ): 水、植物油、洗涤剂溶解情况探究小组试验后展示:现象试管内加入把液体倒掉后的试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物质管是否干净水和植物油水、植物油、洗涤剂教师精讲:1、乳浊液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2 、乳化现象:四、 点拨诱思、质疑释疑:诱思 1: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小结: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

8、情况下水是溶剂诱思 2:溶液与乳浊液的区别。五、 巩固训练、反馈矫正:练习册P23/3 、 5、 16、17、 18 题六、 自我提升、归纳总结:学生从获得知识、方法方面总结,教师系统归纳。课后反思课 题9-1 溶液形成(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时编号21通过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学习目标2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学习重难点难点:实验方案的评价以及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集体备课个

9、性 设 计一、创设情境、认定目标演示实验:取一块轻玻璃片,在玻璃片上滴上几滴水,上放一个盛水的小烧杯,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迅速搅拌使之溶解,拿起烧杯,观察现象。观察现象:玻璃片与烧杯固定在一起。小组讨论:猜想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小组讨论后展示)演示实验:将上述固定在一起的玻璃片与烧杯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观察结果:玻璃片与烧杯分开。猜测结果: 硝酸铵溶解时使溶液温度降低,玻璃片上的水层遇冷结冰,将玻璃片与烧杯冻在一起。精讲:有些物质溶于水吸热,有些物质溶于水放热。引入课题,认定目标。二、实验探究、交流合作设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活动与探究 ( 投影展示 )仪器:烧杯、玻

10、璃棒、温度计?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药品:固态NaCl、 NH4NO3、 NaOH探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溶液温度的改变,探究各固体溶解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实验方案:画出所设计的实验简图:. 观察记录:。水中加入的溶质NaClNH4NO3M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 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 结论展示与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各组的实验方案,实验简图,择优精讲,并描述实验结论)实验方案: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对另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溶解现象: 用手触摸各烧杯外壁,NaCl 溶液

11、的烧杯无明显变化,盛 NH4NO3溶液的烧杯较冷,盛NaOH溶液的烧杯壁较热。结论: NaCl 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NH4NO3 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热量; NaOH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引导学生思考:同样都是溶解过程,为什么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多媒体演示:溶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实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在水的作用之下,溶质的分子( 或离子 ) 被拆开,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 ( 或离子 ) 和水分子作用,给合成水合分子( 或水合离子 ) ,这一过程放出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热量。不同的溶质, 这两

12、种过程吸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小组展示: (分析原因)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此溶解过程向环境放出热量;反之则溶液的温度降低,此溶解过程从环境吸收热量。三、点拨诱思,拓展探究引导:如果没有温度计, 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投影:可供选择的用品有:烧杯、玻璃棒、广口瓶、单孔塞、玻璃导管、橡皮管、 U 形管、轻玻璃片、NaCl、 NaOH、NH4NO3。小组讨论 : 设计实验方案交流与展示:同学互相交流设计结果)方案一:三个盛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 NH4NO3、 Na

13、OH固体,用玻璃棒搅拌,以手触摸烧杯外壁来判断溶液温度的变化。方案二:三个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别加入NaCl、 NH4NO3、 NaOH固体,迅速将带导管的塞子塞住瓶口,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水中,轻轻振荡广口瓶,观察导管另一端的现象。若导管另一端出现气泡,则证明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气体膨胀;若导管中有一段水柱,则证明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气体收缩。方案三:个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别加入NaCl、 NH4NO3、 NaOH固体,迅速用带 U 形管的塞子塞住瓶口( 在 U形管内事先装一段水柱) ,轻轻振荡广口瓶,观察水柱的移动情况。 活动探究 ( 连接仪器,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四、巩固应用,

14、反馈矫正:练习册P26/23P27/25五、总结反思,系统归纳:学生谈通过本节课学习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教师小结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了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并了解了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通过再设计再探究,使我们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课后反思课 题9-2 溶解度(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时编号31、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学习目标结晶现象。学习重难点2、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1、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集体备课个 性

15、 设 计一、激趣设境,问题导入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 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引入课题。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自学:阅读课本第33 页到 35 页,明确以下问题: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3、结晶的概念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实验探究: NaCl 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小组讨论: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做好记录。5gNaCl

16、能溶解在20mL水中;10gNaCl 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 底10ml 水即 NaCl 不能质疑:句 话 是 否 正字,引起学生质补充实验: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有少许固体NaCl 。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NaCl 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疑猜想。质疑: 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演示实验:1、温度改变(加热搅拌),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继续溶解?2、此温下再加5gKNO3,能否再溶?小结:1、一定温度下,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2、形成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

17、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增补结论,领悟涵义: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三、深化探究,激活思维:演示实验 : 室温下,在20mL水中加入10gKNO3观察能否完全溶解;升高温度,观察杯底KNO3固体溶解情况,再加5gKNO3 溶解情况;冷却到室温,观察现象。探究发现,联想顿悟: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白色斑迹小组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小组展示: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升

18、高温度四、巩固拓展、反馈矫正1. 在一定温度下,要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A. 升高温度B. 降低温度C. 加入溶质D. 恒温蒸发溶剂()2. 某硝酸钾溶液在 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 则 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溶液 .( 填“饱和”或“不饱和”)3. 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为溶液和溶液 .4. 在一定温度下,向 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 KNO3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填“不变”、“增加”或“减少”)5. 要使接近饱和的 KNO3溶液,在不增加溶液质量的前提下变成

19、饱和溶液, 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五、回顾与反思、总结归纳:学生谈通过本节课学习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方法。教师总结提升。六、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P40)。课后反思课 题9-2 溶解度(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时编号4学习目标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下册第 九 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学习重难点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集体备课个 性 设 计一、创

20、设情境、认定目标引入: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入课题,认定目标。二、整体感知、自主学习自学:阅读课本第35 到 39 页,明确以下内容1、 什么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2、 什么是溶解度曲线,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3、 什么是气体的溶解度?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小组讨论:1、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2、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结论: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小

21、组展示:各组阐述自己的实验方案。班内讨论是否可行(说明: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 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 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 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 100 克水能溶解 1 克氯化钠也能溶解 1 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生:对上述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说明:一系列讨论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在热烈的讨论和积极思考中, 定温,溶剂量一定,达到饱和状 ?这三个比较物质溶

22、解性大小的前提条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强行灌输效果好得多。)师:利用课件展示完整方案。小结: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溶解度。分析:理解溶解度的涵义?适当补充练习2、根据溶解度判断物质溶解性。师: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溶解度不同。这样,我们只需比较特定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大小。3、溶解度曲线。师:用课件展示固体溶解度曲线。生:观察溶解度曲线,找出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及在哪个温度下,硝酸钾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溶解度为110 克。四、点拨诱思、质疑释疑1、溶解度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下;标准: 1

23、00 克溶剂;状态:饱和状态;单位:克。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3、利用溶解度曲线能获得哪些信息?( 1)可以比较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2)可以比较不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溶解度( 3)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释疑:知道盐碱湖附近的农民在中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原因了吗?五、巩固应用、反馈矫正1 、已知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 克。( 1)指出其表示的含义。( 2)在 60

24、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比为?( 3)向 100 克水中加入80 克硝酸钾,溶液是否饱和?加入120 克呢?2 、 已知 20时, 25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8 克某物质,则该物质属()A、易溶B、微溶C、可溶D、易溶3图 7-5 是 X、 Y、Z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 X溶液B Y 溶液C Z 溶液D X、 Y 溶液六、我思我获、总结归纳:学生总结本节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图 7-5课后反思课 题9-3 溶质的质量分数 (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时编号5学习目标1、掌握一种溶液

25、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学习重难点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集体备课个 性 设 计一、情境导入、认定目标: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进入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学生:(发表见解,有的说漂在水面上,有的认为会沉到水下)老师:这是游泳者在死海中的几幅图片,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盐份多 , 浓度大。二 、 实验探究、合 作 交流:活动 与 探究: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在下面两个方案中自选一个进行探究

26、并填写表格)鸡蛋在水中漂浮:取一个烧杯,加入250 mL 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分析, 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次序清水量加入的食盐量鸡蛋小结1250 g不放食盐沉?浮?2250 g1 匙(约5 克)沉?浮?3250 g2 匙(约10 克)沉?浮?4250 g3 匙(约15 克)沉?浮? 硫酸铜溶解于水: 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 1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 0.5 g 、 1.0 g 、 1.5 g 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编号溶液颜色清水量硫酸铜的质量溶液质

27、量123小组展示: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但对于像实验1 中形成的无色溶液来说,显然就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了。师质疑: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无色溶液的组成呢?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教师: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阅读:教材P42,熟悉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公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X100%溶液质量教师:请你在表中任选1 2 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尝试练习,快速完成。教师: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如这个例题,同学们可以先尝试着做一

28、做:冬天,人们常给皮肤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用 400 克甘油溶解在100 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最佳。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教师板演:(边板演边讲解解答过程)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 g 100 g 5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400g/100 g 100%500 g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三、点拨诱思、质疑释疑: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四、巩固应用、反馈矫正:练习册P36/5-12 题五、总结反思、系统归纳:学生谈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六、布置作业:生活中你们都见到了哪些溶液,请你找

29、到溶液标签、记录的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课后反思课 题9-3 溶质的质量分数 (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时编号6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学习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学习重难点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集体备课个 性 设 计一、情境导入、认定目标: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村里在种地时选种的过程啊?你们能简单地说说这个过程吗?学生展示:好像是先要配什么药水,然后把种子放到药水中,就把好种子选出来了。教师:其实,他们配的药水只不过是盐水,但却能帮助

30、选种。农业选种一般用饱和食盐水。引入课题,认定目标。二、精讲点拨、合作探究教师: 今天就来学习用两种方法来配制16%的食盐水。 我们先一起来看桌子上的仪器和药品(师生一起: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20%的食盐溶液)。自学:阅读教材P43,归纳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展示: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1、计算;2 、称量; 3、配制; 4 、装瓶,贴签。小组讨论:你有哪些配制选种液的方法?小组展示:方案一、用食盐和水;方案二、用食盐水和食盐;方案三、用两种不同浓度的食盐水。教师:下面我们开始用第一种方案配制该选种液:请你用水和食盐为原料,配制 50 克 16%的溶液。思考:计算要配制 50

31、 克 16%的选种液,需要水和食盐各多少克?(学生思考、计算;师生交流,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师板演:解:已知溶液的质量是50 克,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6% ,所需溶剂的质量为: 50 g 16%8 g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 g 8 g 42 g答:要配制50 克 16%的选种液,需要水42 克,食盐8 克。教师:我们已经共同完成了配制的第一步:计算。动手实验:用天平称取食盐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做巡回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以上操作)教师:我们已经完成了溶液的配制,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最后一步操作:装瓶,贴签。注意:你认为在标签上要注明什么?学生:应注明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的质

32、量分数。(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好!第一种方法用食盐和水来配制溶液同学们完成得相当出色。但有时候,我们用到的药品不是纯净的溶质,而可能是某溶质质量分数的浓溶液,那在配制时又该怎么操作呢?学生:往浓溶液里加水啊!教师:不错。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用20%的食盐水如何配制100 克 16%的选种液,其步骤与第一种方法差不多,仍然是:1计算; 2称量; 3配制; 4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装瓶,贴签。小组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小组展示:所需溶质由20%的食盐水提供,其余加水补充。即整个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学生板演:(投影显示解题格式与要求)(其余同学练习)解:设所需20%的食盐

33、水的质量为x,20% XX 100 g 16% 80 g所需水的质量为:100 g - 80 g=20 g答:需 20%的食盐水80 g ,需水的质量为20 g教师: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计算出的20%溶液是溶液的质量,可是液体的量在生活中更多的是用体积表示,那该怎么办呢?学生展示:用密度公式换算一下就行了。教师:一般情况下,16%的盐水的密度大约为1.03 g/L。学生板演:(进行计算)教师:完成以上计算后,接下来应该怎样操作呢?小组展示: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倒入一只干净的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的体积,加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后装瓶,再贴上标签。三、巩固深化

34、、反馈矫正:1、 计算下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把 10 g 的硫酸钠全部溶于100 g 的水中。 45 g的硝酸钾溶液蒸干后有硝酸钾5 g。四、我思我获、总结归纳:教师:同学们的计算和实验操作都做得很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和技能,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学生:(学生分组交流看法和观点,达成共识)课后反思课 题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型复习课时编号71. 知道溶液的组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2. 知道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能用物质溶解度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学习目标3. 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熟练地将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

35、计算。4. 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技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1. 溶液的浓稀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对溶解度的理解。学习重难点2. 将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集体备课个 性 设 计一、情境引入、认定目标:我们已经学习了溶液这一单元, 这部分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也是中考的热点,尤其是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是中考计算题必考内容,下面我们从溶液的组成、分类、量度等方面将本章的知识加以总结。二、自主复习、构建网络:自学:阅读教材第九单元,熟悉本单元内容,小组合作构建知识网络。 (也可课下提前构建。)小组展示:

36、构建的知识网络,其他组补充。投影:【知识网络】吸热现象溶解过程放热现象溶 质+溶 液溶液组成溶质的溶 剂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不 饱 和 溶 液饱 和 溶 液溶 解 度结晶同时请学生回答相关知识点三、典例分析、精讲点拨例 1. 下列与溶液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溶液虽均一稳定,但未必无色B . 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C. 如果温度不变,水不蒸发,食盐溶液久置也不会分离出食盐晶体 D . 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解析 :溶液具有以下特征: ( 1)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外观看起来均匀、透明、澄清,这一特征为“均一性” 。( 2)只要不改变溶液的条件,如温度、压强等,不蒸发水分,溶

37、液长期放置也不会有溶质分离析出,这一特征为“稳定性”。例 2配制 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 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A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B 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D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初中化学 九年级 下册第 九 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小组讨论后展示:针对各选项发表看法。师精讲:对于A ,这样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其质量也变大,因此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小;对于B,所用水的质量增大了,会引起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C,氯化钠晶体不纯,相当于溶质的质量减小,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在将溶液配制完成之后,即便有少量溶液溅出,但不会影响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例 4 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 t1时, A 物质的溶解度为g。( 2) t2时, A 、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填“相同” 或“不同”)。( 3)我国有些地区有一种说法: “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这里的碱是指Na2CO3 ,盐是指NaCl 。那么,图中(填 A 或 B)的溶解度曲线与Na2CO3 的溶解度曲线相似。人们用上述方法从盐湖中捞得的Na2CO3 会含有少量的 NaCl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含NaCl 的 Na2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