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108264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卷(选择题共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小题,每小题分,共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微粒,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大限度时,反应速率也最大.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

2、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氯化铵受热固体消失和干冰升华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子数为的钾原子:.的电子式是.的形成:. 把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反应一开始就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该现象说明了().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 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铁粉的总能量. 硫化亚铁的键能高于铁粉和硫粉的键能. 已知 离子的核内有个中子,质量数为,则离子里含有电子的数目为()W ( Ax)W (An).N A.AAN A- 1 - / 8W ( Axn)Wx.N A.N A

3、AWA5. 、和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倍;与可生成一种红棕色 有 刺 激 性 气 味 的 气 体 ; 原 子 最 外 层 的 电 子 数 等 于 的 质 子 数 。 下 列 叙 述 正 确 的 是()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 (),已知反应平衡时、 、的浓度分别为 、,物质加入时不可能的数据是().为.为 ,均为 为 .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事实推 测.

4、与水反应缓慢,与水反应较快与水反应会更快.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也是半导体材料族的元素都是半导体材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 1500时分解,在 230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时分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与高温时反应, 与加热能与在高温时能反应反应8. 下列化学反应中,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既有断裂又有形成的是().根据下列事实:;氧化性比弱;由、电极组成的电池,电极反应为、 。可知、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 - / 8. . . . .和与反应的实验如下:实验现表面产生大量无色表面产生气泡后迅表面迅速产生大量表面有大量气泡, 表象气泡速停止气泡面有少量气泡关于上述实验说法不合理的

5、是().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 取出中的铁棒放入溶液立即析出亮红色固体.中现象说明在浓中没被钝化.中现象说明的金属性比强.在一定条件下,将和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 末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生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时,的浓度为.内的反应速率为.的转化率为.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在高温下工作的速度更快 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的反应是: 是电池的负极- 3 - / 8若该电池有电子转移,则有向左通过质子交换膜.在一定条件下,与可发生反应,下列

6、关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族B可能是金属.形成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下列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容器中的压强保持不变. 正 ()1逆 ()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变时. 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与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在该过程中,断键形成和B 、 和生成了具有共价键的C、 状态状态表示与反应的过程D 、 和生成是吸热反应.在某一化学反应,

7、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的浓度从变为需要秒,则从变为大概需要()秒.秒.秒.秒第卷(分)17. (分)下表为周期表前号元素中某些元素的有关数据:- 4 - / 8元素性质原子半径( -10 m)最高价态最低价态试回答下列问题:( 用对应具体符号或名称表示)()以上种元素的原子中,还原性最强的的是(名称)写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可分别形成电子和电子的分子,写出该电子分子转化成电子分子的化学方程式:( 分解反应 ) 。()某元素的原子半径为-10 m,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其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下列事实能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元素形成的

8、单质比硫元素形成的单质的熔点低. 元素和硫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元素的单质通入到的溶液中出现浑浊、(分)氮及其化合物在人们的生活经常出现()汽车尾气中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该条件下,和完全反应生成,会(填“吸收”或“放出”)能量。()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氮的气态氧化物和之间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内,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5 - / 8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容器内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相同时间内消耗的同时生成反应达

9、到平衡后,若降低温度,则(正),(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反应 ()()2C()()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 (?) ()(?) () (? ) ()(?)该反应在四中不同情况下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序号填空). (分)天空不是垃圾场,污染气体不能随便排,研究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臭氧层损耗的主要气体。已知:()() ()() ( )()() ()() ( )若用标准状况下氧化至(完全反应) 的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用含有和的代数式表示)。()己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 () 2C()(

10、)() ()请写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通过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电极上发生的是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和发生反应:。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该反应速率。为了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 6 - / 8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表中。实验()初始浓度初始浓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编号()()积() 请把表中数据补充完整:;。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规律的是实验(填实验序号) 。实验和实验中,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实验的是曲线(填“甲”

11、或“乙”)。. (分)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气密性已检验)。、是蘸有相应溶液的白纸,型管上方插入填充有. 淀粉碘化钾溶液;溶液的两团棉花,两头带有弹簧夹的玻璃管:实验过程: . 关闭弹簧夹,打开仪器,滴加浓盐酸。. 当、白纸发生颜色变化后,打开弹簧夹。. 当玻璃管中蘸有溶液的棉花团变成红棕色后关闭弹簧夹。 . - 7 - / 8(1)仪器是;( 2)型管中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过程实验的目的是。( ) 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学年度下期高一质量检测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分共分)C、;、第卷. (每空分,共分)()钾;()(条件是催化剂或)()第三周期第族() ()() . (每空分,共分)()(2a);() ()()()?(3) 还原 ;(4) (每空分)乙19. (每空分,共分)( 1)分液漏斗()()白纸变成红棕色(白纸变蓝)( 4)取下玻璃管,加热处,棉花团变蓝。( 5)反应生成溴单质,防止氯气干扰。( 6)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7)- 8 -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