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汇总.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109348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汇总.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高中数学公式汇总(文科)一、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 2 sin sin cos 1, tan = .2、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k 的正弦、 余弦,等于 的同名函数, 前面加上把 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k的正弦、余弦,等于的余名函数,前2面加上把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3、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coscossin;cos()coscossinsin;tan()tantan.1tantan4 、二倍角公式sin 2sincos.cos 2cos2sin 22cos 21 12sin 2tan 22 tan.1 tan2公式变形:2

2、cos21cos2, cos21cos 2;22sin 21cos2, sin 21cos2;25 、三角函数的周期函数y sin( x),x R 及函 数ycos(x) , x R(A, ,为常数,且A 0, 0) 的 周 期 T2) ,; 函 数 y tan( xxk, kZ (A, ,为常数, 且 A 0, 0)2的周期 T.6 函数 ysin(x) 的周期、最值、单调区间、图象变换7、辅助角公式y a sin xb cosxa 2b 2 sin(x)其中 tanba8、正弦定理abc2R .sin Asin Bsin C9、余弦定理a2b2c22bc cos A ;b2c2a22ca

3、cos B ;c2a2b22ab cosC .10、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ab sin Cbc sin Aca sin B .2221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 ABC中,有 ABCC(AB)二、函数、导数1、函数的单调性(1) 设 x1、 x2 a, b, x1 x2 那么f ( x1 )f ( x2 )0f ( x)在 a, b 上是增函数;f ( x1 )f ( x2 )0f ( x)在a, b 上是减函数 .(2) 设函数 yf (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 f( x)0 ,则 f (x) 为增函数;若 f( x)0,则 f (x) 为减函数 .2 、函数的奇偶性x ,都有 f (x)f

4、 ( x) ,则 f ( x)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是偶函数;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 f (x)f ( x) ,则 f ( x)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3、函数 yf ( x) 在点 x0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 数 yf ( x) 在 点 x0 处 的 导 数 是 曲 线 yf ( x) 在P( x0 , f ( x0 ) 处的切线的斜率f ( x0 )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y y0 f ( x0 )( x x0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C 0 ; ( xn )nxn 1 ; ( s i nx) c o sx (cos x) sin x ; (a

5、 x ) a x ln a ;(ex )ex ; (log ax) 1; ( l nx) 15、导数的运算法则x ln ax( 1) (u v)u v.( 2) (uv)u vuv .( 3) ( u )u v uv (v 0) .vv2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7 、 求 函 数 yfx的 极 值 的 方 法 是 : 解 方 程f x0 当 f x0 0 时:(1)如果在 x0 附近的左侧fx0 ,右侧 fx0 ,那么 fx0是极大值;(2)如果在 x0 附近的左侧fx0 ,右侧 fx0 ,那么 fx0是极小值三、不等式1、已知 x, y 都是正数,则有xyxy ,2当 xy 时等号

6、成立。若积 xy 是定值 p ,则当 xy 时和 xy有最小值 2p ;1最新资料推荐四、复数与平面向量1、复数的除法运算abi( abi )( c di )cdi( c.di )(c di )2、复数 zabi 的模 | z |=| a bi |= a2 b2a b = x1 x2y1 y2 .六、解析几何1、直线的五种方程五、数列( 1)点斜式yy1k (x x1 ) ( 直线 l 过点 P1( x1 , y1) ,1、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ans1,n 1且斜率为 k )ykx b (b 为直线 l 在 y 轴上的截距 ).snsn 1 ,n2( 2)斜截式(3) 截距式 x

7、y( 数列 an 的前 n 项的和为 sn a1 a2an ).1 ( a、b 为横、 纵截距, a、b 0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b( 4)一般式AxBy C 0 (其中 A、 B 不同时为 0).3、 a 与 b 的数量积 ( 或内积 )a b| a | | b | cos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设 A( x1 , y1 ) , B( x2 , y2 ) , 则ABOBOA( x2x1 , y2y1) .(2) 设 a = ( x1 , y1) , b = ( x2 , y2 ) ,则 a b = x1 x2(3) 设 a = ( x, y) ,则 ax 2y25、两向量的夹角

8、公式设 a =( x1 , y1 ) , b = (x2 , y2 ) ,且 b0 ,则a bx1 x2y1 y2cosa bx12y12x2 2y2 2an a1( n 1)d dn a1d (n N * ) ;3 、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公式为n(a1an )n( n1)sn2na1d2d n2(a11 d )n .224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y1 y2 .a1qn 1a1 qn (n N * ) ;anq5 、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公式为sna1 (1qn ) , q11q.na1, q12、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若 l1 : y k1xb1 , l2 : y k2 x b2 l1 | l 2

9、k1 k2 ,b1 b2 ; l1 l2k1k21.3、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dA ,B( x2 x1 )2( y2 y1 )2( A ( x1 , y1 ) , B (x2 , y2 ) ).4、点到直线的距离| Ax0By0 C |dB2A2(点 P(x0, y0 ) ,直线 l : Ax By C 0 ).5、 圆的三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x a)2( y b)2r 2.( 2)圆的一般方程6、向量的平行与垂直a / bbax 1 y2x2 y10 .a b(a0)a b 0x1 x2y1 y217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x1, y1 ),b=( x2 , y2 )a +

10、 b = (x1x2 , y1. y)(2)设a=(x1, y1 ),b=( x2 , y2 )a - b = (x1x2 , y1. y)(4)设 a =( x, y),R ,则a = (x, y) .(5)设a=(x1, y1 ),b=( x2 , y2 )x2y2Dx Ey F 0 (D 2E 24F 0).( 3)圆的参数方程xar cos.ybr sin0 .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 线 AxBy C 0 与 圆 (xa) 2( y b) 2r 2 的,则位置关系有三种 :dr相离0;,则dr相切0 ;dr0 .相交弦长 = 2 r 2d 2 其中 dAa Bb C .,则A 2B

11、22最新资料推荐七、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图形、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1 、椭圆: x2y21(a b 0) , a2c 2b 2 ,a2b2离心率 ec1,参数方程是xacos.aybsin2、双曲线: x2y 21(a0,b0),c2a 2b 2 ,a2b 2离心率 ec1 ,渐近线方程是yb x .aa3、抛物线: y 22 px ,焦点 ( p ,0) , 准线 xp 。22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4 、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 )若双曲线方程为x 2y21a 2b 2渐近线方程:yb x .a(2)若渐近线方程为yb xa双曲线可设为x 2y 2.a 2

12、b2(3)若双曲线与 x2y 21有公共渐近线,a 2b2可设为 x2y 2(0 ,焦点在 x轴上,a2b20 ,焦点在 y 轴上) .5 、抛物线 y 22 px 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 y22 px( p0) 焦半径 | PF |x0p .2(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6 、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ABx1x 2p八、立体几何1、证明直线与直线平行的方法( 1)三角形中位线 ( 2)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2、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2)先证面面平行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方法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3、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平面平行)4、证明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方法转化为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5、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内两条 相交 直线垂直)(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一个平面内垂直交线的直线垂直另一个平面)6、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方法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7、柱体、椎体、球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侧面积 =2 rl ,表面积 = 2 rl2 r 2圆椎侧面积 =rl ,表面积 =rlr 2V柱体1 Sh( 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 .3V锥体1 S

14、h( 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 .34球的半径是 R ,体积 VR3,表面积 S 4 R2 38、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及计算9、点到平面距离的计算(定义法、等体积法)10、直棱柱、正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的性质:侧棱平行且相等,与底面垂直。正棱锥的性质:侧棱相等,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九、参数方程、极坐标化成直角坐标cosx2x2y 2y (x 0)sinytanx十、概率统计1、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平均数 :xx1x2xnn1 ( x1方差 : s2x) 2( x2x) 2( xnx) 2 n标准差 :1222s()(x2x)(xn) nx1 xx2、回归直线方程yabx ,其中.3 、独立性检验K2n(acbd ) 2(ab)(c d)(a c)(bd)4、古典概型的计算(必须要用列举法、列表法 、树状图的方法把所有基本事件表示出来,不重复、不遗漏)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