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111416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一、导入:背诵: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采花折柳赠亲朋: 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 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 永志不忘。 采花折柳赠亲朋 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 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二、渐入课文1、古诗十九首简介(集体朗读)2、题目涉江采芙蓉的理解: “芙蓉”芙蓉本是荷花的别称。魏晋时期的诗人文士曹植、潘岳、鲍照均作过芙蓉赋直至唐代,荷花还常被叫作芙蓉。如大诗人李白的名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诗中的 芙蓉,即为荷花。锦葵科的木芙蓉晚出,因其红艳如荷花,故

2、借用其名。但唐人对两者还是有严格区别的,日芙蓉,即指荷花;曰木芙蓉,即指我们今天所说的芙蓉花, 一般不相混淆。宋人则不这么讲究了, 如文同的芙蓉、张来的芙蓉便是吟咏木芙蓉的。大约自宋代起,鲜有人将荷花叫作芙蓉了。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 芙蓉、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 ,“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

3、 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 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 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3、采芙蓉为何?三、赏析全诗:带着上面的问题集体朗读全诗“遗”远方的“同心”者。所以采芙蓉是作者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大致把握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一)逐句分析1最新资料推荐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渡过江水去采那朵莲花,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芳草。(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2)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

4、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3)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 感情的纯洁、美好。( 4)诗歌描写“多芳草”和“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1)这两句的语气如何?( 2)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自问自答,语气缓和。“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 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3)三、四句一问一答 , 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5、?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回头望望远处的故乡,却又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1)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旧乡”“长路” .“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 “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 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 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2) 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2最新资料推荐么作用。“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

6、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Q“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二)整体品读( 1)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 “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

7、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 理由有三: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 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 可以用悬想的方式, 以女子的口吻来写。 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2)下面请找出本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分析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兰泽、芳草、芙蓉、长路、旧乡。芙蓉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四、鉴赏3最新资料推荐写作手法: 1. 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2. 虚实结合3. 白描艺术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五、总结主旨:表达远隔两地的爱人互相思念的哀伤与惆怅之情。六、板书设计: 采芙蓉思远道望旧乡忧终老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