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手册派和左岸派在电影观念和语言上革新的特点.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125229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手册派和左岸派在电影观念和语言上革新的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影手册派和左岸派在电影观念和语言上革新的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影手册派和左岸派在电影观念和语言上革新的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影手册派和左岸派在电影观念和语言上革新的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影手册派和左岸派在电影观念和语言上革新的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手册派和左岸派在电影观念和语言上革新的特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浪潮和左岸派在电影观念和语言上革新的特点电影史上的“新浪潮”是指20世纪2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出现的新型电影的风潮,在法国影坛上涌现出来的由一批青年人第一次执导电影的现象。这些电影主要以都市题材很青年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一反过去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和理想,在叙事方式、表现方式和制作方式等方面都对以后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浪潮”由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即二战后长期制度僵化的社会造成了青年一代的幻想破灭。是的在“新浪潮”的影片中,从主题到情节,从风格到表现手法都带有这种时代的印痕。“新浪潮”一直地反对当时流行的所谓“优质电影”,即反对那种被大众兴趣所左右的,按照陈规俗套制作的商业影片。对

2、传统电影某些理论的反对与大胆改革是“新浪潮”电影最显著的特点。能够做到面貌一新,必然需要有别于传统电影理论的理论基础。巴赞的电影美学理论是“新浪潮”电影理论的重要来源。“新浪潮”把巴赞推崇为他们的精神之父。巴赞的理论一是“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能够还世界以纯真的面貌。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原始的第一特征纪实的特征。它和任何艺术相比都更接近生活,更贴近现实。巴赞在反对戏剧化、故事化的同时,还强调了写实主义的含义,他指出:“电影最终还是为了使生活本身变成有声有色的场景, 为了使生活在电影这面明镜中看上去像一首诗。”因此他批评与排斥传统的蒙太奇理论,他的真实论思想真正地把电影同其他艺

3、术划清了界线,为电影赢得了独立自由的空间。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新浪潮电影追求造型的真实。大量使用长镜头的移动拍摄、实景拍摄、使用非职业演员等,成为了影片中最基本的形态,这与在摄影棚中拍摄的传统电影有着明显的区分,反对场面调度过分雕琢,追求自然即兴。在选择电影内容方面,新浪潮电影体现出“作者化”的特点。所谓作者化,即电影带有创作者个人鲜明的个人特征,打下他们自己的印记。新浪潮电影还有着非常明显的叙事的非流畅化倾向。这是其形式上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对传统电影叙事手段的突破与丰富。“新浪潮”采取了与优质电影完全不同的制作方法:靠很少的经费,靠选择非职业演员,靠以导演个人风格为主的制片方式,大量的采用

4、实景拍摄,靠非情节化、非故事化、打破了以冲突律为基础的戏剧观念,影片制作周期短等等。新浪潮电影对欧洲乃至世界电影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它在电影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舍弃规范的叙事语言、以自觉地张扬个性自由为电影艺术宗旨的时代。而“左岸派”在主题上是偏爱回忆、遗忘、记忆、杜撰、想象、潜意识活动,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心智过程搬上银幕。大都描写人的责任心和自罪心,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其次是在导演方面,在表现“双重现实”时,并不对这个不同的现实做人为的区别和加工。他们往往从记录式的现实主义中使观众一目了然。然后,再转向纯精神的现实主义中去。在剪辑方面。作家电影最重要的美学革命

5、表现在剪辑上。他们取消传统电影中的间歇法;将镜头位置颠倒;镜头的并列出现,先后不衔接,甚至对立,以突出现实的双重性和复杂性以及循环剪辑。剪辑革命和音响紧密相连。有人以沉思的视听艺术来概括左岸派的电影。作家电影处于他们的美学追求,一般选用舞台演员充当他们的演员。与“新浪潮”自然主义手法相反,他们有意识地拉开艺术与生活的距离,采用的是简离效果。他们从来不像“新浪潮”摄影师那样趋于“自然主义”的表现风格。而是采用十分灵活的摄影方法,有时侧重镜头的静止状态,有时强调画面的流动感。使主题更为贴近。不论怎么说:“新浪潮”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第三次电影运动载入史册,不仅是因为声势浩大参与人数众多,更在于他对电影的贡献。孙菲阳2009101113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