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乡村走访.docx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612643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情日记:乡村走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民情日记:乡村走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情日记:乡村走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情日记:乡村走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民情日记:乡村走访 特征码 GVTiToPPlGggwvgmtcTY * 民情日记:乡村走访 在 xx 乡陈书记的带领下,汽车在离开瓜寨村的柏油路之后,右 转一会便开始爬山,崎岖的山路,由于是干季,道路并不是很 难走。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弯,便到了山顶。陈书记说,以前不 久,这是没有路的,这条路还是因为市里面修黑石罗水库才修 的路,xx 村进出只有通过人背马驮的方式。但即使是这样,公 路依然没有通到村,到公路尽头,还要走上半个小时的山路。 站在山顶,眼前十分开阔,四周群山高耸,中间很远处可见一 条细细的河流在群山间出没。山都比较陡,植被还可以,比起 常见的森林来说,还是逊色不少。脚下的

2、一座小山头上,一棵 电线杆在黄土和松叶间格外扎眼。远远看去,象我儿子小时候 积木玩具里面的电线杆。耳边远远的传来机器轰鸣的声音,书 记说,水库正在施工,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山高坡陡,植被相 对较好,将建昭通市水源地。 第 2 页 汽车沿山路蜿蜒而下,又不知过了多少个弯,来到了水库办公 地,也就是公路的尽头,不远处几台挖机正在紧张工作,陡峭 的山涯上,好多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有的腰系绳索,挂在 崖壁上,有的在山崖间来回走动,只要你仔细一看,小河两岸 陡峭的山上,到处都是移动着的红色安全帽。山风吹过,这些 施工的人,象风中翻飞的小鸟,让人禁不住为他们的安全捏住 一把汗。 可能是上游人烟少的缘故,河

3、水特别清。河边有几户人家,名 叫竹林组,源于村子河边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已经列为搬迁对 象,但由于新的房子还没盖好,暂时还住在这。说话间,我们 已经到了村中,书记不停的和老乡们打着招呼,看得出,书记 和他们都非常熟悉,东家长西家短的说着一些我们听起来很陌 生的人和事。趁着这些空隙,我仔细看了看这些民居,这里的 房子建筑特别简单,一般为二层瓦房,一层住人,二层堆放粮 食和杂物,墙为夯土制成,比较粗糙,有的年深日久,布满大 大小小的裂纹,有的已经倾斜,给人以摇摇欲塌之感。房间里 面光线黑暗,陈设简单,不管什么看上去都有黑黑的感觉,因 为,这样的建筑通常不用柱子,直接把梁架在夯土墙上,整个 房屋由夯土

4、墙承重,使得屋内空间逼仄,采光不畅。我惊异于 这是山区,自古以来树木众多,为什么房屋建得如此简单。在 我印象中,这样的房屋是抗震性能最差的,墙一倒,整个房屋 第 3 页 就倒了,如果使用柱子,可以做到墙倒房不倒。上帝保佑,这 一带历史以来估计地震不多,才使得这里的人民在这样简单的 房屋里,安然度过了多少个日夜。 书记说,这里已被列为搬迁移民,属于 xx 村的一个小组,为了 搬迁工作,他不知来做了多少工作,甚至开玩笑的说把一家人 的茶都喝完了、凳子都坐坏了,才把工作做下来。虽然这里土 地贫弱,人烟稀少,交通不畅,但俗话说故土难离,金窝银窝, 不如自己的花子窝,移民搬迁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真是不小

5、。 沿河步行而下。两岸山势极陡峭,河边但凡能栽种的地方,都 已开辟成地块,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十公分宽,能种的则种, 不能种的地方也种上了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山顶大多是在 碗口粗的松树,远远望去,就象戴了一顶绿帽子。书记介绍说, 现在是春天,还很冷,过久山上的杜鹃花开时,很是漂亮。我 想象着,两岸山花烂漫时,该是一番多么壮观的景象!河水虽 不深,但极清,河岸边也看不到各种现代垃圾,一切都是那么 的自然,仿佛从来没有人来过,透着浓浓的原始自然风味,就 连岸边远远的覆盖着灰瓦的农舍,也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 俨然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 第 4 页 沿着河边蜿蜒的小路,半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了今天的

6、终点, xx 村,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坐落在河岸边的高地上,在村 子与河之间是一大片缓坡地,地已经作了细致的翻整,并栽上 很多苹果树,对岸是陡峭的山崖,长满的树木,背后也是高高 的山峰。村里面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土木民居,灰色的瓦、灰 色的土墙,灰色的房檐下的灰色的榔柱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 玉米。除了偶而一闪而过的几根电线,实在无法找到与现代产 品相关的东西。安静,还是安静,除了偶而的几声犬吠和几声 鸡叫,听到的只有风声和水声。那个我没去过的、鼎鼎大名的、 被游客挤爆了的、号称世界上最美村子的雨崩村,能有这里的 安静么?我想。在这里,你看不到什么,想不到什么,也不用 想什么,看什么,除了纯净和

7、你的心灵。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 话,这里是最适合发呆的地方。 可是,这一切美好的背后,是生态的脆弱,生存的艰难和生活 的贫困,xx 村人均八分地,且大多为陡坡地,土地贫瘠,村民 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土豆收入。近年种植了不少苹果、核桃、板 栗等经济林木,但由于管理原因和周期较长,目前还处在投入 阶段,没有收入。即便有点收入也因交通条件限制难于变成商 品。于是,村里大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 守着几分薄地,几间老屋,尽管村外的世界风起云涌,这里却 是永远的波澜不惊。 第 5 页 村里修路的经费已经落实了,但修路涉及占用耕地却在村里吵 成了一锅。普遍的心理是,都想修路,但都不想出土地,公共 利益都想要,但只要涉及自己的私利,便寸步不让,有的修路 必经之地的人,漫天要价,甚至要赖要横,无所不用。书记一 下午都在找不同的人协调做工作,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有的想法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今天的工作成效不大” ,书记说, “过几天还得来” 。对我来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真是不容易! 回来的路上,一个老乡正在用拖拉机翻地, “老乡,你那机器怎 么弄进来的呀?” 。 “几个人扛进来的” 。 “哇,好现代哦”!同 行的一个小美女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