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交感神经.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136648 上传时间:2020-09-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副交感神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副交感神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副交感神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副交感神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副交感神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副交感神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副交感神经.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以及周围分布一:教学目的( 1)了解植物神经的概念( 2)掌握副交感神经的定义和功能,以及低级中枢,( 2)掌握颅部副交感神经的分布走行( 3)掌握骶部副交感神经的分布走行( 4)熟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区别( 5)了解神经功能紊乱以及治疗二:植物神经 :植物神经是能够自动调整与个人意志无关的脏器的作用和功能的神经,在植物神经中,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三:副交感神经的定义和主要功能以及副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系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由脑干和脊髓发出神经纤维到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 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其低级中

2、枢位于脑部和骶部。脑部的中枢位于脑干内,总称为副交感核,发出纤维 走行在第、对脑神经内。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完全相反, 有相互拮抗作用。副交感的周围的神经节有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其中位于颅部副交感神经的器官旁节较大,肉眼可见,主要包括睫状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 颅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此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到所支配的器官。骶部的中枢,位于骶髓 24 节段灰质内的骶中间外侧核, 发出节前纤维至脏器附近的器官旁节和脏器壁内的器官内节。四:颅

3、部副交感神经 :其节前纤维行于第、对脑神经。( 1)随动眼神经走行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在睫状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2)随面神经走行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一部分节前纤维至翼腭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泪腺、鼻腔、口腔以及腭粘膜的腺体。另一部分节前纤维,至下颌下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3)随舌咽神经走行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耳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经耳颞神经分布于腮腺( 4)随迷走神经走行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胸、腹腔脏器附近或壁内的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 节后纤维分布于胸、 腹腔脏器(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盆腔脏器等除外)四:骶部副交

4、感神经:骶部副交感节前纤维起自 S24 节段中间带的副交感核, 随骶神经前根、前支出骶前孔至盆腔,然后离开骶神经前支,组成盆内脏神经参加盆丛,随盆丛分支到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盆腔脏器,副交感神经在器官旁节或器官内节换神经元。 节后纤维支配这些器官的平滑肌和腺体五:副交感和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中枢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一胸节至第三腰节的侧角,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的骶部。 周围神经节的部位不同, 交感神经由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随脊神经前根和脊神经一起出椎间孔后离开脊神经,到达交感干神经节。一部分在节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离开交感干返回脊神经

5、, 随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体壁的血管、 汗腺和立毛肌。大部分节前纤维在交感神经干内换神经元后, 其节后纤维不再加入脊神经,而在各动脉周围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分布到头、颈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体。而副交感神经自中枢发出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经节一般都在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 节后纤维短。 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瞳孔缩小等。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

6、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 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 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副交感神经充,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治疗人体在正常情况下, 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其负作用,很好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这便是植物神经的功

7、能。如果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这被称为植物神经紊乱症或植物神经失调症。1 主要症状 :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表现为联想回忆增多,脑力劳动率下降,体力衰弱,疲劳感等。情绪症状表现为烦躁、焦虑、情绪不稳、多虑、多疑、多怒、紧张恐惧、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等情绪症状。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 梦多、容易疲劳、精神不振、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等症状。头部不适感 紧张性头痛,头部重压感、紧束感等。内脏功能紊乱胃胀、肠鸣、便秘或腹泻;心悸、胸闷、气短、肢体瘫软、乏力、濒死感;低热;皮肤划痕征阳性;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阳痿等。植物神经紊乱还可以导致胃

8、肠功能紊乱,如没有食欲,进食无味,腹胀,恶心,打嗝,烧心,胸闷气短,喜长叹气,喉部梗噎,咽喉不利,有的患者表现头痛,头昏,头憋胀,沉闷,头部有紧缩感重压感,头晕麻木,两眼憋胀,干涩,视物模糊,面部四肢憋难受,脖子后背发紧发沉,周身发紧僵硬不适,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量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等症状。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常以自觉症状为主,虽然做过多次检查,但结果往往都比较正常,什么病也查不出来,上述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常被认为是精神病,脑供血不足,心脏病,胃肠病而进行治疗,往往疗效不高或无效,其实这些症状都与植物神经紊乱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而且

9、久治不愈时,你可以考虑调治一下植物神经,很快症状即可消失。副交感神经2 常用的检查方法:卧立试验:平卧位计数1 分钟脉搏,然后起立后再计 1 分钟脉搏。 由卧位到立位脉搏增加1020 次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由卧位到立位若减少1020 次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3 治疗:( 1)注意日常的生活习惯,生活不规律、情绪压抑、过度疲劳是患植物性神经紊乱的主要病因,因此,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大、性格内向的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植物性神经紊乱。( 2)尽量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及时进行心理疏泄也是非常重要的(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吃饭要规律,一定要吃早餐,不可暴饮暴食 ; 饮酒要适量,不可贪杯 ; 早睡早起,时间要有规律 ; 晚上看电视要有选择性,不要一坐就是数小时,在看电视过程中,要多做些活动。看完电视要洗脸。早晨不要睡懒觉,要尽量早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