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下进化单元简案.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139085 上传时间:2020-09-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六下进化单元简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科学六下进化单元简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科学六下进化单元简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科学六下进化单元简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科学六下进化单元简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六下进化单元简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六下进化单元简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2教学目标1、认识变异性质。2、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辩论。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理解和认识变异的性质。难点: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和技巧能够对一些现象或问题进行辩论。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谈话: 前大家都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完成了一分资料小报。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以下各组掌握的情况。(二) 展示资料(三) 科学辩论会1、 谈话:大家在刚才的交流中说到,生物的变异现象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多好处,但是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坏处。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生物的变异现象呢?下面我们分成两个组,来举行一场辩论会。2、 学生准备资料。3、举行科学辩论4、教师点评。(四)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进化课题一 消失了的恐龙(2课时)

2、课时1教学目标1、知道空恐龙化石是各种各样恐龙制品的依据。2、能根据不同制品恐龙的形态,找出与他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3、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愿意了解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组织学生围绕某个话题展开讨论活动。难点: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恐龙的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 图片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恐龙的图片,引出本课的话题。(二) 交流有关恐龙的信息、学生已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交流并展示图片资料。(三) 了解有关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1、 谈话:刚才大家已经看了这么多关于恐龙的模型和图片,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2、 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记录下来。3、 各

3、组学生交流提出的问题。4、 出示一幅恐龙骨化石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从这幅图上你可以知道关于恐龙的哪些信息?5、 学生交流思考。6、 教师进行补充。(距今2亿多年到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是个“爬行动物的时代”或“恐龙时代”。这些大爬行动物形态各样,各成系统,成为一方霸主。以及恐龙后来怎样灭绝情况。)(四)多媒体课件演示化石的发掘、包装以及运输过程。(科学家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土 包装好化石后,以免运输过程中化石受损 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清理恐龙化石 化石被还原成一具具完整的恐龙骨架)。(五)为不同的恐龙化石寻找相应的化石模型 1、教师多媒体展示恐龙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不同的地

4、方。2、学生分组为恐龙找出相应的化石模型。3、各组交流,要求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4、教师小结:同学们能够根据恐龙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化石模型。其实生活中不管做什么,只要用这种认真、细致的态度来对待,这样我们力成功就更近了一些。(六)完成本课的配套资料。(七)教学反思: 课时2教学目标1、知道恐龙的分类。2、了解一些恐龙的外形和特点。3、知道有关恐龙灭绝的一些假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恐龙的类型。难点:理解学习恐龙的一些特点。教学过程1. 谈话: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那么同学们一定还想知道更多的关于恐龙的情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恐龙家族里的其他类型。

5、2 认识更多的恐龙。(1) 禄丰龙。中等的素食恐龙,它的化石保存得十分完整。(2) 河川马溪龙。主要生活在湖泊里,以藻类食物为食。(3) 剑龙。其背上长着刀山似的夹板。(4) 角龙。其头部长着犀牛般的尖角,显然是他们防御敌人的武器。(5) 最凶残的霸王龙。长17米。站立起来就有6米高,它血盆似的大口里,长着匕首般6的牙齿,专门捕食那些吃嫩枝绿叶的恐龙。(6) 最大的梁龙。脑袋很小,脖颈和尾巴却很长。(7) 最重的腕龙。最大的身体可长达27米,身高达到6.4米,重量达到100吨。3 .关于恐龙灭绝的假说 (1)渐进说。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造山运动,地球聚变导致地球环境的巨大改变,使植物类型也发生了

6、巨大改变,这些给食性狭窄的恐龙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陨石或行星撞击说。恐龙灭绝是由于小行星撞击,由此诱发了气候、生态和环境的灾变,尘埃长期覆盖,植物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因缺乏大量的植物而死亡。 (3)超巨星爆炸学说。 主要原因:海平面下降,大陆面积相应扩大,气候更加干旱,植物减少,这是导致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 3中华常州恐龙圆具有东方侏罗纪美称的中华恐龙圆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全国科学普教育基地。 4教学反思:课题二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2课时)课时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石。2、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3、知道如何制作印迹化石模型。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怎样发现化石。难点:

7、如何根据化石的形成过程来猜测恐龙化石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过程(一) 导如新课1、 谈话:关于化石,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2、 学生交流。(二) 认识什么是化石1、 提问:教材上的图片是什么化石?2、 学生交流,并说出推断依据。3、 小结: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的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三) 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1、 谈话:化石这么神奇,请大家才猜猜它们是怎样形成的?2、 学生猜测。3、 多媒体演示化石的形成过程,学生观看。4、 提问: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以下化石是怎样形成的?5、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四) 制作遗迹化石模型1、 教师演示印迹化石模型制作方法。2

8、、 提问: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学生回答。3、 学生制作印迹化石模型,教师指导。4、 小结: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漫长年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地下,没有被开采出来,所以每一块化石都是非常珍贵的。 (五) 教学反思:课时2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对化石产生问题的过程。2、意识到对化石的解释可能是多样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化石的作用。难点:理解可家对化石所引发的困惑。(一) 导入新课1、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化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地球内部构造谁来说说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2、 学生回答。3、 谈话:在地壳中,岩石

9、可以根据年代分为一层一层的,化石分布在不同的岩层中。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岩层比作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的特殊的文字。可是要 “读懂”这些文字,就没那么容易了。人们由化石产生的困惑不解已达数百年之久。(二) 了解科学家在研究化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困惑1、 谈话:下面是科学家感到困惑的几个问题。(1) 出示一些已经灭绝物种的图片。科学家发现,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已经不存在了。 困惑一:为什么这些生物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2) 出示大熊猫、银杏等图片。科学家发现,现在现在有些生物与原来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 困惑二:为什么几千万年后这些生物还是老样子?(3) 出示始马到现代马的演变过

10、程。生物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有有些化石是相似的,其实他们是同一种生物,只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困惑三:“为什么同一种生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4)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捕乳动物依次越来越来晚的地层中出现。困惑四:为什么不同年代的地层中会出现不同的生物?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科学家发现,海豚和非洲黑猩猩身体的某些部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困惑五:为什么有些动物的肢体的动作方式完全不同,而他们骨骼排列会如此相似?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家们作出了种种解释,这些解释有的被证是错误的,有的被证明是正确的。下面是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的两种

11、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更为合理?1、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认为,古代长颈鹿由于生活在缺乏清草的境里,不得不经常努力地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高处的叶子,由于经常使用,颈和前肢慢慢地变得长了些,而且它的这些特征遗传了后代。2、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有的颈长,有的颈短,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树叶,生存下来的机会就少,反之,生存下来的机会就都,并且一代代的繁殖,就有了今天的长颈鹿。(三) 课后拓展 收集有关达尔文进化论的资料。(四)教学反思课题三 达尔文与他的生物“进化论”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意义。2、知道生物的形态与其所 处的生活环境

12、是相适应的,是进化的结果。3、了解达尔文的贡献。4、了解进化论面临着什么挑战。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难点:如何看待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挑战。教学过程(一) 认识达尔文及他的“进化论”1、 谈话:你们知道达尔文吗?2、 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达尔文的知识。3、 学生自学教材第32页关于达尔文的一段文字资料,掌握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生物最初都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存的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

13、进化照)。4、 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学生自学教材上的内容。5、 了解我们身边的自然选择。老师讲解尺蠼蛾的例子。6、 小结:生物不断地进化,是为了适应它们生存的环境。7、 学生试着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两种狐狸不同之处形成的原因。(极地天气比较冷,而沙漠天气比较热,极地狐狸的耳朵圆而短,可以减少热量的流失,而沙漠的狐狸耳朵长而大,有利于在炎热的环境里散热)。(二)认识人类在生物进化领域的研究仍在继续近一百多年以来,更多的科学家继达尔文之后仍在进行着生物进化现象的研究,随着新的考古证据的发现,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也不断面临挑战。2、学生自学澄江生物群的相关资料,并思考达尔文经典的哪一个观点受到挑战,

14、证据是什么?3、交流。4、提问: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是否就能证明达尔文的说法是错误的?为什么? 5、小结。 (三)完成本课配套练习 (四)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共同的家园(2课时) 课时1教学目标1、能列举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的事例。2、理解生物栖息地的含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难点:观察一棵树上栖息的生物。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展示有关地球各种生物的画面,根据画面讲述:蓝色的地球是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每一种生物的家园的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2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生物的家园(二)了解生物和它们的栖息地 1出示企鹅、狮子、小鸟和海龟等动物以及他们生存的环境图片

15、。 提问:这些动物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活动帮动物找家园。 2学生分组做游戏。 3汇报交流。 4小结:通过游戏活动我们知道了,不同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要知道,在同一个环境里,除了从图片里看到的动物外,还有其他的生物存在呢? (三)了解生物和他们的生存环境 1提问:在这些环境里应该还有哪些生物? 2思考:它们为什么生活在这里呢? 3教师提供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观察。 4选择其中一张图片,让学生认识上面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 5.学生讨论:图片上的生物生存是如何以来自然环境的? 6小结: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

16、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四)完成本课的配套的练习。(五)教学反思: 课时2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之间存在着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能够举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和敌对关系。2、观察一棵树上栖息的动物。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难点:观察一棵树上栖息的生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有关生物的画面。 2提问:画中的这些生物有什么关系呢? 3.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4谈话:你能举出其他生物之间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吗? 5小节: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在一起生活,。有写可能成为好伙伴,有些却可能成为敌人。不管是伙伴还是敌人,它们的存在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

17、。(二)课后拓展活动:观察一棵树上栖息的动物。谈话:一棵树可以成为许多生物的栖息地。找一棵树观察一下,把其中的动物栖息情况做个记录。要想看树上有多少昆虫、,可把撑开的伞倒挂在树枝,然后摇树。把摇下来的生物仔细辨认一遍,然后防会树上,不要伤害它们。 2学生分组做游戏。 3汇报交流。 4小结:通过游戏活动我们知道了,不同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要知道,在同一个环境里,除了从图片里看到的动物外,还有其他的生物存在呢? (三)了解生物和他们的生存环境 1提问:在这些环境里应该还有哪些生物? 2思考:它们为什么生活在这里呢? 3教师提供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观察。 4选择其中一张图片,让学生认识上面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 5.学生讨论:图片上的生物生存是如何以来自然环境的? 6小结: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四)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