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教学动作规格论文.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614245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民间舞教学动作规格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族民间舞教学动作规格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族民间舞教学动作规格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民间舞教学动作规格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民族民间舞教学动作规格论文 特征码 REaAzbIiVtxTEKPHRjHi 摘要:在中国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民间舞 始终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而不同区域、不同民族 的民间舞蹈内在所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身特有的 风格特点和形态样式,分析研究民间舞动作规格与风格的关系, 是完成民间舞教学及其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 机体,也是民间舞教学的特定性与本色、教学目的要求所决定 的。 关键词:民间舞教学 规格 风格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几千年优秀灿烂的文明 史,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各民族民间舞在我国 历史文化长河进程中,世代生

2、息演进,流传至今,其风情醇厚、 绚丽多彩的民间舞蹈生动而鲜明地表达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 第 2 页 人民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构成了我国传统艺术 丰富的内容之一,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舞蹈艺术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一、民间舞教学目的和意义 在中国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民间舞始 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舞蹈课堂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 基础训练课,也是培养民族舞蹈或舞剧演员、舞蹈编导、舞蹈 教育、舞蹈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专业必修课程。民间舞这门课程 所担任的教学任务及目的是:通过系统规范化的教学内容,配 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民间舞基础知识、

3、技术运用方法、基本能力(形态技能、心智技能)等诸多方面 得到培养开发和训练,以适应掌握各种民间舞所特有的节奏、 动律和风格,提升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为学生在舞台艺术实 践和将来从事民族舞蹈教学科研创作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民间舞的课堂教学,是以中国各民族独具风格特点、生活 气息浓郁、个性特点突出、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训练价值的教 材为教学内容,解决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不能解决的技术技能 问题。同时,通过民间舞这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熟悉和 掌握民族民间舞的基本技能、美学思想和舞蹈历史文化知识, 其教学目的和训练意义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 第 3 页 二、民间舞教学特点 民间舞的课程教学特点,体

4、现在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 代表性的民间舞教材为教学内容,而其教材是经过无数艺人和 民间舞专家、舞蹈教育工作者几十年来的悉心研究、精心磨砺、 不断加工、提炼升华、在实践探索中逐步规范而形成的,非常 丰富而具有代表性,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使之变成课堂 教学培养训练学生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有很大的训练价值意 义。在民间舞教学中,以具有训练形体技能和心智技能两方面 价值和作用的内容,着重解决学生的身体松弛和协调性、灵活 性、柔韧性、气质性以及控制力、力度、弹性、速度、节奏感、 乐感、技术技巧性和表现力等。学生通过长期实践与研究学习, 不但学到和提高了表演技能和心智技能,还体会感知和掌握了 解了不

5、同民族民间舞的风格韵律和民俗风情,包括对其民族审 美思想、审美追求、审美心理、审美表达和审美情趣等基础文 化知识的积累。这容易激发学生尊重和热爱民族舞蹈文化艺术 的热情与追求,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培养,有利于民 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我们深知,教学的过程不单是 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又是育人的过程。实践证明,在舞蹈专 业学科对培养优秀的舞蹈艺术人才的教育中,中国民间舞是一 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必修课,其意义是深远而巨大的。 民间舞 第 4 页 与其他舞种的区别在于,无论是形式、风格、动态都有着其固 定或特有的地域风格,这是中国民间舞区别于其他舞种所固有 的一种舞蹈形式。另外,舞蹈以非文字

6、语言的肢体为特征,它 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要通过身体的形态、动作的表现得以实现。 那么,在民间舞教学中,经过严格的训练与学习,不但让学生 充分掌握民间舞的动律特点和节奏的要求,还要学会把握民间 舞的风格及表演技能。如今,我们的民间舞课堂教学的教材与 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纯粹地把流传在民间的自然形态民间舞搬 进课堂教学,而是经过反复深入研究,找出其规律特点,不断 进行提炼、加工、升华、规范而形成系统的教材,并以此作为 训练学生和舞蹈演员的有效手段,其针对性、目的性是很明确 的。不同地域的民间舞,其舞蹈的形式、风格、动态有其共性, 也有个性,而民间舞蹈内在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 身特有的风格特

7、点和形态样式。例如: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概 括为“稳重浪” ,其舞蹈的“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 ,以 动作急出慢落、有动有静、有张有弛,音乐曲调以唢呐和小钹 器乐吹奏出迷人的节奏变化,把舞蹈烘托得更动人,为其舞蹈 的“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增添声色。从动感和风格上, 艺术地概括出东北秧歌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由此来分析,在 民间舞的教学中,规格的要求(动和静、力度大小、位置、高低、 过程、线路、方向等的规范)、风格的把握,是学习民间舞方式 方法中的着眼点,也是民间舞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 第 5 页 三、民间舞的规格与风格分析 在民间舞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和要求, 在既

8、严格又生动活跃的气氛中展开互动学习,以致达到老师对 学生的要求,完成教学目的?显然,分析研究民间舞动作规格 与风格的关系,这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如何 能更好地准确把握不同民族民间舞的动作规格与表演风格。从 理论上分析:规格是风格的基础,风格是呈现的结果。民间舞 的规格与风格是水乳交融、紧紧相扣,离开规格(动和静等的 规范) 、风格(格调、气质、情感、韵律、节奏等) ,就难以完 整地表现;而规格的统一,确定动的流程、线路、力度、高度、 方向等,又是完美的动律体现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朝鲜 舞中膝盖柔韧的运动伸展、身体的呼吸移动、手的自然松垂、 抽丝般的舞韵“雕塑感” ;维吾尔族民

9、间舞的优美挺拔、步伐稳 健, “上身洒得开、脚下不离散” ,以及山东鼓子秧歌舞中的 “稳、抻、沉”等,成为表现细腻情感和内在精神气质的基础。 在民间舞的教学中,规格的形成、风格的培养,是完成民 间舞教学极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教学 中仍有主次之分,当进行不同民间舞的教学时,开端应以学会 动作、掌握要求、明确规格为前提,在动作熟练协调之后,应 第 6 页 着重于在情感方面的细致培养、启发和诱导。当动作呈现了情 感、动律、规格、(转第 107 页)(接第 95 页)节奏、音乐等几 方面的高度融合时,也就是组合形成的最后阶段,再注入民间 舞的“自娱性”的要素(自我主观感觉发挥) ,

10、并贯穿到整个学 习民间舞教学及表演的全过程中,这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而“自娱性”的具备,对学习民间舞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培养 学生自我感觉的表演意识,同时又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和想象力,但这需要教师通过以各种各样方式的启发、长期的 培养,才能使学生不断增强这方面的表现能力,从不自觉的把 握到有意识的掌握,达到所谓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 认识层面。因此,单有严格的要求、呆板的训练而没有生动的 启发,就会失去民间舞的本色;光有启发,而不注意细腻的规 格要求和“瞎跳” ,就会形成自由发挥无从要求,失去民间舞教 学的特定性。这两者须互为联系、相互依助,互为转化的。 由此综合分析,在民间

11、舞的教学中,严格要求、细致训练、 统一规格(动作内在的规定性)是基础,鲜明生动、色彩浓郁、 舞韵风采是呈现的结果,风格是宏观的、规格是微观的。从整 体上看,它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但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有 机体,互为联系,互为转化。因此,在民间舞教学中,要使学 生真正“学会”跳民间舞、 “吃透”民间舞,除通过其他途径了 解和认识之外,还要从民间舞规格与风格上去剖析探究,探寻 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悟出其中的规律性,在长期学习实践中 第 7 页 去体会感悟。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不顾此失彼,才能避 免“形似神不似” ,从而达到神形兼备、意韵融合的高度统一。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失民间舞教学的本色和教学目的,体现 民间舞教学是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训练价 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