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鲁教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166462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名师精编学案(无答案)鲁教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学习目标1. 掌握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2.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3. 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重、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学法指导让学生概括提炼并列举出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自主学习探讨一预习导入阅读“文明太后与北魏孝文帝”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主学习内容(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1. 北方统一( 1)北魏建立时间: _后期民族:生活在东北地区的_族都城: _(2) 北方统一: _年,北魏统一 _

2、2. 民族融合:各族人民长期相处,在_和 _ 上相互影响, _成为趋势(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 迁都原因( 1)经济上:平城气候 _, 出产的 _不能满足需要( 2)政治上:平城的位置 _, 不利于北魏对 _地区的统治,不利于学习和接受 _的先进文化2. 洛阳的发展( 1)城市宏伟壮观( 2)人口达到 _左右( 3)商业繁荣(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 语言: _2. 服饰: _1. 措施 3. 姓氏: _4 婚姻: _5 政治: _6. 习俗: _2. 作用:促进了 _1名校名 推荐3.北朝:北魏和由它分裂后而先后出 的四个王朝, 称 _深入探究在我 今天 56 个民族的中 大家庭中已

3、没有 卑 个少数民族了。有人 是当年北魏孝文帝改革 行 化政策,使得 卑拓拔部最 消失的 故。 所以,孝文帝的改革 否定。 你同意 种 点 ? 你 合所学知 明自己的理由。拓展延伸从春 国 期到魏晋南北朝 期 生了三次著名的改革, 你能 出 三次改革的名称及意 ? 三次改革最 的 果如何? 分析其共同原因。达 1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A氏族B. 卑族C契丹族D.匈奴族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 生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 程C接受 族先 文化D. 巩固北魏 黄河流域的 治 3 3 6 世 ,黄河流域先后四次出 一局面,其共同点是()A都 束割据, 了局部 一B. 都

4、是由少数民族政 完C都是 展推 的 果wD都 全国 一奠定了基 4“迁都洛阳要求 卑人采用 姓,学 ,改穿 服。” 材料回答: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 推行的改革措施? 些改革有何 极意 ? 史上是怎 价 位 治者的?2名校名 推荐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中考链接1.下列与北魏孝文帝迁都无关的是()A. 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 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C. 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通治D. 为逃避战乱2.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A. 在朝廷中禁用鲜卑语B.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C.鼓励鲜卑族汉族贵族联姻D.禁止学习汉族的礼法3. 下图反映了北魏经过改革后出现的“胡人汉服”的社会时尚。这次改革领导者是()A. 商鞅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孝文帝4. 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伟大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 促进了民族融合B.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C. 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D. 加速了封建化进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