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版必修二.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168273 上传时间:2020-09-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版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版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版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版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版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版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版必修二.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教学目标知识:总结“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能力:分析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二、相关知识连接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哪种物质?2、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三、知识体系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两种类型特点类型菌落表面是否有荚膜是否有毒性是否致病S 型光滑有有是R 型粗糙无无否(2)、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注射R 型活细菌小不死亡S 型活细菌 _死亡S 型死细菌不死亡S 型死细菌混合注射鼠培养和 R 型活细菌死亡, 分离出 S 型

2、活细菌活 _S_型结论:加热杀死的 _S_型细菌中存在 “ _转化因子”,将无毒 _R_型转化成有毒 _S_型。(3)、艾弗里的转化实验S蛋白质分别_R_型与R型分离多糖型活_R_型细DNA细菌_R_型菌提取混合_S_型DNA 水解物培养_R_型结论:“转化因子”是DNA ,也就是说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名校名 推荐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a 噬菌体 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内的一种病毒。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DNA 组成。b实验原理噬菌体侵染细菌后, 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 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所需的物质,从而大量增殖。c实验过程用 35S 标记侵 染增殖后

3、细菌内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的蛋细菌无表明没有进入白质外壳测试放射性细菌内部用 32P 标记侵染增殖后细菌内表明噬菌体的 DNA噬菌体的细菌有进入了细菌内部DNA测试放射性结论:噬菌体的DNA 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DNA 是遗传物质。3、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烟草花叶病毒(TMV )的遗传物质是RNA 。b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真核生物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噬菌体DNA遗传物质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TMVRNA四、知识探究1、为什么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里的 DNA 还有生物活性?(在一定高温范围内变性的 DNA 能恢复活性)2、为什么 DNA 水解后的产物就不能转化

4、R 型活细菌?( DNA 水解后就失去了生物活性)3、艾弗里的实验成功的关键思路是什么?(将蛋白质和 DNA 分开,单独地去观察他们的作用)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为什么标记 S 元素和 P 元素?能标记 C、O 或 H 吗?(因为 S 是蛋白质特有而 DNA 无,同样 P 是 DNA 特有而蛋白质无。不能标记 C、 O、H)2名校名 推荐五、思维探究(典型例题)拓展 1: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实验证据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无荚膜 (R 株 )细菌不能使小鼠发病;有荚膜 (S 株 )细菌使小鼠得肺炎而死亡。下列哪一项叙述不能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B)用 S

5、株给小鼠注射,小鼠死亡;用R 株给小鼠注射,小鼠不死亡用 S 株 DNA 与活 R 株细菌混合注射,小鼠死亡加热杀死S 株并与活R 株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用 DNA 酶处理 S 株 DNA 后与 R 株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A BCD 拓展 2:若用 15N、 32P、35S 标记噬菌体,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的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B)A 、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35S1532B、 可在 DNA 中找到 N、P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D、 可在 DNA 中找到 15N 、 32P、 35S六、巩固练习1、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

6、染健康小鼠, 会使其患败血症死亡 ( C )A、加热杀死的B、活的,但缺乏多糖荚膜C、加热杀死的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和活的缺乏荚膜的肺炎双球菌的混合物D、既缺乏多糖类荚膜又加热杀死的2、肺炎双球菌中的S 型具有多糖类荚膜, R 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 、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S 型细菌 DNA 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B、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S 型细菌的 DNA ,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C、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S 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D、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3、噬菌体内的 S 用 35S 标记, P 用 3

7、2P 标记,用该噬菌体去侵染某细菌后,产生了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噬菌体中 S 和 P 的分布情况是(细菌体内的 S 为32,P 为 31P)S( D)A、外壳内只含有35S 和 32S,核心内只含有 32PB、外壳内含有 35S,核心内只含有32PC、外壳内只含有35S 和 32S,核心内只含有 32P 和 31PD、外壳内含有 32S,核心内只含有32P 和 31P3名校名 推荐4、科学家用 15N、32P、35S 标记大肠杆菌,然后由噬菌体侵染这种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B)A、 15N 、 35SB、15N 、32P 、 35SC、 32P

8、、 35SD、 15N 、32P5、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 D)A、细菌的 DNA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 DNA及氨基酸C、细菌的 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D、噬菌体的 DNA和细菌的氨基酸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A、DNA是遗传物质B、RNA是遗传物质C、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7、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A、DNAB、DNA和 RNAC、RNAD、DNA或 RNA8、下列生物中,肯定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 A)A、硝化细菌B、劳氏肉瘤病毒C、原始生命D、疯牛病毒9、如图所示,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人工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

9、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就是A、B、C、D 中的( D)10、下列能证明谁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多选)( ABC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C、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D、 X 衍射实验得出 DNA双螺旋结构1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 发现无毒 R 型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 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多选)( BC )A有毒 R 型B 无毒 R 型C有毒 S 型D无毒 S 型12、肺炎双球菌能引起人的肺炎和小鼠的败血症。已知有许多不同菌株,但只有光滑型( S)菌株能引起疾病。这些有毒菌株在每一细胞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保护它们,使它

10、们不被宿主的正常防御机构破坏。以下是 1928 年英人 Grffth 所做的实验,据图回答:4名校名 推荐(1)从 D 组实验中的老鼠体内可分离出活R 型和活 S 型(2)A、B、C、D四组实验中,A 、B _ 组为对照实验。(3)为了解释上述实验现象,1944 年艾弗里科学家从S 型菌中提取 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等成分,分别与R型菌一起培养。结果发现: S 型细菌的 DNA与 R 型活菌温合,将混合物注入老鼠体内,可使老鼠致死,这说明S 型细菌的 DNA使 R型活细菌转变成了活S 型_。S 型细菌的蛋白质或多糖荚膜与R型活菌温合并注人老鼠体内,老鼠不死亡, 老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 R 型。(4)如果将 DNA酶注入活的 S 型细菌中,再将这样的 S 型与 R 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老鼠致死,原因 S 型细菌的 DNA被水解,失去活性 。(5)艾弗里实验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所谓转化即从甲细菌中提出转化因子来处理乙细菌,使乙使细菌获得甲细菌的某些遗传特性。这里的转化因子即指DNA 。(7)上述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