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考案(4)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全国通用.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168735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考案(4)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全国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考案(4)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全国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考案(4)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全国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考案(4)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全国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考案(4)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全国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考案(4)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考案(4)遗传的细胞基础和分子基础全国通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2010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考案(4)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专题测试】一、选择题1用下列哪种结构作实验材料,既有可能看到比体细胞多一倍染色体的细胞,又有可能看到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的细胞 ( )A. 小鼠早期胚胎B.小鼠精巢C.小鼠肿瘤细胞D.小鼠子宫细胞2当牛的精原细胞进行DNA 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A. 基因重组B. DNA解旋C.基因突变D.蛋白质合成3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推断,下列结构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一个 DNA 分子的两条脱氧核昔酸链非同源染色体A. B.C. D. 4仅考虑核DNA ,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则DNA 含量一定不同

2、的是()A. 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B. 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C. 卵原细胞和卵细胞D. 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分别发生在() 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第二次分裂的间期 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 第二次分裂的分裂期A. B. C. D. 6.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会出现()A. 纺锤体出现B. 着丝点分裂C. 染色体复制D. 细胞质分裂7. a和 b 属于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内DNA 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 细胞中 DNA 含量是 b 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A. a是正常体细胞, b 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

3、束时的细胞B. 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C. 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 a处于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时,b 处于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8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蚕豆的雄蕊 桃花的雌蕊 蝗虫的精巢 小鼠的卵巢A. B. C. D. 9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A. 要用同位素标记 DNA 和蛋白质B. 要分离 DNA 和蛋白质C. 要区分 DNA 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D. 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1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无毒

4、R 型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 型细菌混合后注人小鼠体内,结果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类型的细菌()A. 有毒 R 型B.无毒 R 型C. 有毒 S 型、无毒R 型D. 无毒 S 型11将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与R 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多选)()A. 死亡的小鼠体内只存在着S 型活细菌B. 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 型和 R 型两种活细菌C. 死亡的小鼠体内S 型活细菌的出现是两种细菌细胞融合的结果D. 死亡的小鼠体内S 型活细菌的出现是R 型细菌转化的结果- 1 -名校名 推荐12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无荚膜R 型细菌不能使

5、小鼠发病;有荚膜S 型细菌使小鼠发病)()A. R型细菌与S 型细菌 DNA 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 用 S 型细菌 DNA 与活 R 型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 株菌落和R 株菌落C. 用 DNA 酶处理 S 型细菌 DNA 后与活 R 型细菌混合,可培养出S 型细菌菌落和R 型细菌菌落D. 格里菲思用活R 型细菌与死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1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A.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 RNA 是遗传物质D. DNA 是遗传物质14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

6、实验,进行了以下4 个实验: S 型菌的 DNA + DNA 酶加人 R 型菌注射人小鼠 R 型菌的 DNA + DNA 酶加人 S 型菌注射入小鼠 R 型菌 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人S 型菌的 DNA 注射人小鼠 S型菌 DNA 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人R 型菌的 DNA 注射人小鼠以上 4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 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 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 存活,死亡,存活,存活15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A. 加热杀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B. S 型肺炎双球菌的多糖提取物C. 加热杀死的 S 型肺炎双球菌

7、和活 R 型肺炎双球菌的混合物D. R 型肺炎双球菌与 S 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多糖混合物16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该实验证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 遗传的B. 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以自身的DNA 作为模板,而原料、ATP 、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35S 标记噬菌体C. 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人细菌体内,可用D. 若用 32P 对噬菌体双链 DNA 标记,再转人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 次,则含 32P的 DNA 应占子代 DNA 总数的 1 / 2n17用 35S 标记的 T 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后,搅

8、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A. 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有少量含有35 S 的 T 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B. 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 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C. T噬菌体的DNA 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D. 少量含有放射性35S 的蛋白质进人大肠杆菌内18将双链 DNA 分子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A. 两条脱氧核昔酸链B. 四种脱氧核昔酸C. 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D. C 、 H 、O 、 N 、P 五种元素19由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昔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成分应是()A. 三个磷酸、

9、三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B. 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胞嘧啶C. 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D. 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尿嘧啶20已知某 DNA分子含有1000 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为 1:2:3: 4。该 DNA分子连续复制 2 次,共需要鸟嗦吟脱氧核昔酸分子数是()- 2 -名校名 推荐A. 600个B. 900个C. 1 200个D. 1800个二、非选择题2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实验过程如下()A. 将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B. 将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C.将加热杀死后的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

10、体内,小鼠不死亡D.将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对这经典的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S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实质上是细菌的_ ,且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质中,即为细菌的 _ ;细菌体内的这种具有侵染功能的结构,在基因工程中常被用作_。( 2) C和 D 对比可推断出 S 型细菌和 R 型细菌具有很近的 _关系, S 菌体内的转化因子能利用 R 菌提供的 _等物质来合成自己的一切物质。( 3)当时实验时,对 S 菌的加热杀死过程,仅仅使菌体的 _ 等物质产生变性,而体内的遗传物质 _ 并没有真正被灭活。( 4)若用强酸、

11、强碱或高压蒸汽处理S 菌,转化实验能否成功 _22. 材料一 1970 年 3 位生物学家 Temin, Mixufani 及 Balfmore发现了与原来的中心法则不同的情况。即某些致癌病毒中有一种反转录酶,有了这种酶,RNA就可以作为模板而合成 DNA。致癌 RNA病毒就依靠这种酶形成DNA,而形成的 DNA再以转录的方式产生病毒RNA。这些 DNA在寄主细胞中被整合到染色体的DNA中,结果细胞不仅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还同时合成病毒特异的某些蛋白质,这就造成了细胞的恶性转化。材料二 用链霉素或者青霉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的DNA结合,这一单链 DNA就可代替 mRNA翻译成多肽。材料三 美国科学

12、家普鲁西内尔,揭示了朊病毒的致病机理,荣获了1997 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奖,朊病毒是人“雅- 克病”和牛“疯牛病”的致病源,其化学成分只有蛋白质分子。( 1)材料一解释了 _A遗传信息由 DNA流向 RNA的原因B 遗传信息由 DNA流向蛋白质的原因C致癌 DNA病毒造成恶性转化的原因D 致癌 RNA病毒造成恶性转化的原因( 2)材料一证明了 _A转录功能B逆转录功能C翻译功能D DNA翻译功能( 3)材料二证明了_A遗传信息由RNA流向 DNAB遗传信息由RNA流向蛋白质C遗传信息由DNA流向蛋白质D遗传信息由蛋白质流向DNA( 4)材料三证明了 _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B蛋白质是基因的

13、载体C蛋白质是生命的最基本单位 D 在没有核酸时,蛋白质起遗传物质作用E在寄主细胞中,朊病毒可以复制繁殖( 5)请根据上述材料,在最初中心法则的基础上设计出更为正确的中心法则示意图23下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 -名校名 推荐完成过程需要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从图中分析,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过程、,将该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测该RNA聚合酶由中的基因指导合成。用 一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 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 一鹅膏蕈

14、碱抑制的过程是( 序号 ) ,线粒体功能( 会或不会 ) 受到影响。24下图为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氨基酸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色氨酸GCAACUCGUUGG密码子GCGACCCGCGCCACACGAGCUACGCGG( 1)图中所示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_步骤,该过程的模板是 _ 。( 2)由图中信息可推知 DNA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序列为 _ 。( 3)根据图并参考右表分析:1_ 上携带的氨基酸是 _ ,这个氨基酸与前接的氨基酸是通过 _反应连接在一起的。25. 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问题。(1) 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1) 从病毒

15、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 A 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 A 加入试管甲中, 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 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_ 过程。2) 将提纯的产物 X 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 Y 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 Y 是 _,试管乙中模拟的是_过程。- 4 -名校名 推荐3) 将提纯的产物Y 加人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 Z 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 Z 是 _。(2) 若 该 病 毒 感 染 了 小 鼠 上 皮 细 胞 , 则 组 成 子 代 病 毒 外 壳 的 化 合 物

16、 的 原 料 来自; 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选B 。比体细胞多一倍染色体的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既能发生减数分裂又能发生有丝分裂的器官是生殖器官(精巢或卵巢)。2解析:选 A 。DNA 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在复制的过程中若发生差错会出现基因突变,此时,在细胞质中仍有蛋白质的合成;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3解析:选 B 。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四分体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构

17、成,可能含有等位基因;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是双链的,非同源染色体含有非等位基因。4解析:选D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的染色体数分别是46 、46 、 23 或 46 、23 , DNA 含量分别为 46 、92 、 46 、 23 ;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46 、46 、23 或 46 、23 , DNA 含量分别为 46 、92 、46 、 23 。可见,初级卵母(或精母)细胞与次级卵母(或精母)细胞染色体数可能相同,但 DNA 分子数一定不同。5解析:选 C 。DNA 复制时发

18、生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四分体时期发生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6解析:选C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纺锤体的形成,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会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分裂时,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内陷将细胞(包括细胞质)分裂成两个,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7:解析:选 D 。A 项中 a 是正常体细胞, b 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DNA 含量与 a相同; B 项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与前期的细胞中DNA 的含量相同; C 项中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

19、胞DNA 含量相同; D 项中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的 G :期 ( DNA 复制完成),是正常体细胞的2 倍;次级性母细胞染色体移向两极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DNA 数目与体细胞相同。8解析:选 C 。小鼠的卵原细胞进行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排卵前后完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输卵管中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且数量较少;桃花雌蕊中,1 个大抱子母细胞经 1 次减数分裂形成 4个大饱子, 3 个退化, 1个大抱子经 3 次有丝分裂形成 8 核胚囊,分裂细胞数目太少,不易观察到各个时期;因此均不宜作为实验材料。9解析:选 C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

20、验的设计思路。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如机械分离、化学分离、放射- 5 -名校名 推荐性同位素标记等)将 DNA 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 DNA 和蛋白质的作用,体现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10解析:选C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无毒R 型细菌都转化成了有毒的 S 型细菌,因此在小鼠体内无毒R 型和有毒S 型两种细菌都存在。11解析:选 AC 。将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与 R 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说明无毒的 R 型细菌转化成了有毒的 S 型细菌,但转化效率是很低的,所以从死

21、亡小鼠体内能分离到 S 型细菌,也能分离到 R 型细菌。12解析: 选 B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质是基因重组,A 项错误; 用 DNA 酶处理 DNA 后, DNA被酶水解,水解产物不能引起转化现象,C 项错误;格里菲思的实验中,没有将DNA 与其他物质区分开,所以最终没有证明S 菌的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D 项错误; B 项所述是艾弗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 S 菌的 DNA 是转化因子。13解析:选D 。本题考查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实验过程及结论,为容易题。这两个关于遗传物质的实验均只能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因为绝大多数生物以DNA

22、为遗传物质,少数生物以RNA 为遗传物质。14解析:选 D 。 中 S 型菌 DNA 已被 DNA 酶分解,小鼠存活;中含有 S 型菌,小鼠死亡; 高温加热后,细菌被杀灭,小鼠存活。15解析:选C 。在肺炎双球菌中,S 型细菌是有芙膜的,在芙膜的保护下,小鼠的免疫系统不能将其杀死,因此S 型细菌是有毒的。S 型细菌有毒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多糖,而是因为有了芙膜避免了被免疫系统杀死。R 型细菌是无毒的,因为R 型细菌无芙膜,但是 S 型细菌的 DNA 能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即 C 项中的操作结果中会出现活的S 型细菌。16解析:选 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选用了理想的实验材料噬菌体以

23、及理想的技术手段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无可辩驳地证明了, 在噬菌体的亲子代之间,只有 DNA 有连续性,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DNA 遗传的,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外面,这可以通过分别用“ S和 32P 标记时,放射性的分布差别来判断,由于侵染细菌时只有DNA 进入细菌,因此,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一切条件,除模板由亲代噬菌体提供,其余均由细菌提供。D 项中,经复制n 次后,含32P 的有 2 个DNA ,比例为 2 / Zn = l / Zn一。17解析:选A 。在该实验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将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

24、开,但是,由于技术等原因,经上述处理之后,还是有少量含有“, S的 T: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没有与细菌分开。 T :噬菌体没有轻、 重之别, 故 B 项错误; 在噬菌体的 DNA 分子上没有“ S , C 项错误;侵染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 进入细菌内, D 项也是错误的。18解析:选C 。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普酸,而每个脱氧核普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故 DNA 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19解析:选C 。一个脱氧核普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因为组成脱氧核普酸的含氮碱基只有A 、 T 、 G

25、 、 C 四种,所以只有四种脱氧核芬酸。依据题中 “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普酸” ,则必定形成碱基对,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与 A 配对的一定是 T ,而其他成分相同。20根据题意,可计算出此DNA 分子含有G 一 600 个,复制2 次,形成4 个 DNA 分子,共有 G 一 2400 个,减去原 DNA 分子中 600 个,剩余即所求。二、非选择题- 6 -名校名 推荐21【答案】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在细菌细胞内转录而成噬菌体利用细菌核糖体,以其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噬菌体蛋白质以噬菌体RNA为模板,在细菌细胞核糖体中合成组装成噬菌体外壳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22 答案:( 1) D

26、(2) B ( 3) C (4) A、 D、E (2分 )( 5)如下图23 答案:解析: ATP、核糖核苷酸、 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核 DNA(细胞核 )会【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通过读图获取信息,回答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由图可知:过程为转录,需要从细胞质中获取ATP、核糖核苷酸、酶。过程和表示翻译,场所在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由于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过程、,但将该真菌在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线粒体中RNA 聚合酶的活性却很高,这说明该 RNA聚合酶不是线粒体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而是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指导合成。用一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应该是抑制了核DNA的转录过程,线粒体由于前体蛋白的减少,功能将受到影响。24 答案:翻译;3 信使 RNA ACCCGATTTGGC转运 RNA;丙氨酸;脱水缩合25.答案:(1) 1)逆转录2)mRNA转录3) 多肽 ( 或蛋白质 )(2) 小鼠上皮细胞病毒 RNA密码子RNA DNA mRNA蛋白质-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