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一至五单元数学讲义.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172759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上册一至五单元数学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一至五单元数学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一至五单元数学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一至五单元数学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一至五单元数学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上册一至五单元数学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上册一至五单元数学讲义.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 料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讲义总结 :一、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 小数除法 ,积商近似值 ,循环小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 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认识自然数,倍数与找倍数, 2、5、3 倍数的特征,因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等知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

2、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 100 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 1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 10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以及知道质数、 合数;将经历 2、3、5 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 2、3、5 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1最新 料推荐三、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感知平移轴对称现象;能在 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 认识轴对

3、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四、 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等。( 一)第一单元a) 小数除法1.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2.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 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 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 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4. 把除数变成整数,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商不变。练习:20.4 4=96.642=55.8 3=43.5 5=52.86=33.3 9=2最新 料推荐9.6 2

4、=51.6 3=68.4 4=1225=816=1.2618=0.7 2.1=577.2=661.2=1288=72024=8.46=12.8 8=7224=0.93=7.21 7=8.02 2=9.93.3=b) 积商近似值积取近似值先精确计算,再根据题目要求或实际情况取近似数;商取近似值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求一位,然后取近似值。( 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 )例题:6.31 6.7=42.277 42.28 (元)人民币兑换美元6006.31 95.09 (元)c) 循环小数1. 什么叫循环小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不尽。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所以商也会重复出现,继续除下去总也除不尽,商的小数

5、部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 有时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像 24.333?、 0.85454? 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2. 循环小数的写法:那就是在循环小数中,如果是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是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3最新 料推荐d) 小数混合运算1. 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 序和整数是一 的,会 算小数四 混合(以两步 主,不超 三步) 。2. 有括号先算括号;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运算从左往右算起。( 二)第三 元1. 自然数: 0、1、2、3等等整数:

6、 -2 、-1 、0、10、20、30等等(整数不包括小数,分数)倍数:一个整数能 被另一整数整除, 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如 15 能 被 3 或 5 整除,因此 15 是 3 的倍数,也是 5 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 目 :能在 100 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 1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因数:一个数除以另一数所得的商。如abc,就是 a 是b 的 c 倍,a 是 b 的倍数。 一个数能整除它的 , 那么, 个数就是因数,它的 就是倍数。例如35=15,3和 5 是 15 的其中两个因数。(一个数的因数至少有两个,即是 1 和它本身)目 :能找出 10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

7、数2. 5 的倍数:能被 5 整除的数。特征:个位上是 0 或 54最新 料推荐3. 2 的倍数:能被 2 整除的数。特征:个位上是 0、2、4、6、84. 3 的倍数:能被 3 整除的数。特征:每个数位加起来的和是 3 的倍数5. 质数:质数就是不能进行分解质因数的整数 , 质数就是一个正整数 , 除了本身和 1 以外并没有任何其他因子。如 1、3、5、7、11 等等6. 合数:合数就是可以进行分解质因数的整数 , 如 4、6,8,9,10,12等等7. 10 以内的合数: 4、6、8、910 以内的质数: 1、2、3、5、7、2 的倍数和 5 的倍数的共同特征:个位上为 08. 奇数:个位

8、为 1、3、5、7、9 结尾的数叫奇数。偶数:个位为 2、4、6、8、0 结尾的书叫偶数。( 三)第二单元1. 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指在平面内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2. 上下或左右平移后,图形的长度、大小不变。( 四)第四单元1. 图形的比较方法:平移、分割、数方格2.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 (或对边所在5最新 料推荐的直线)作垂线,那么这个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高 。显然,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线段。由于三角形有三条边,所以三角形有三条高。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

9、边上任意一点向对边(或对边所在的直线) 引一条垂线, 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由定义知,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有无数条高, 但底却仅有四个!梯形的高和底: 从梯形,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梯形的底。 由定义知, 一个梯形可以有无数条高,但底却仅有两个!3. 多边形面积公式:A.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 2字母公式: S=ah2( 其中 a 为底, h 为高 )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字母公式: S=ah( 其中 a 为底, h 为高 )归纳总结: 1.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4.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C. 梯形的面积 =(上底 +下底)高 2字母公式: S=(a+b) h2( 其中 a 为上底的长度, b 为下底的长度, h 为梯形的高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