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素材11人教新课标版精编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18562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素材11人教新课标版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素材11人教新课标版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素材11人教新课标版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素材11人教新课标版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素材11人教新课标版精编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概念图设计依据与构想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二节,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 所以这节课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目标,力求设计多个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有意识地渗透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教育,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本节课构想的主线是“生物与环境”,由多个学生活动构成。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是初中生物课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学生没有科学探究的基础,所以老师要将探究的一般过程

2、告诉大家,帮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体会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把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有意识地点出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在感性上对科学探究有个认识,为后面上升到理性上的学习作好铺垫。在建立“生态因素的概念”、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就要以实例让学生去感悟,并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内容。概念图1名校名 推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生态因素的概念,并能说出生态因素具体包括哪些因素。2 通过探究实验初步体会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3、理解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3 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探究的一般过程,认识控制实验变量与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小组实验活动中,建立小组活动秩序,学习与他人合作。2 培养环境意识,培养尊重生命、热爱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1 生态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基本观点的建立。2名校名 推荐2 探究实验活动中对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3 培养尊重生命、热爱动物的情感。教学难点1 探究过程体验,总结出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2 实验结果的分析。3 理解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

4、必要性。课前准备1 将学生分为4 人一组,选出小组长。2 实验前 1 或 2 天,每小组捉10 只活鼠妇,并在实验室内饲养。设计实验用具,制作能造成阴暗和明亮、温暖和寒冷、干燥和潮湿的实验用具。3 搜集生物适应、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4 教师制作课件或教具。 (一组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的生物的图片。如池塘中的荷花、 沙漠中的仙人掌和骆驼、南极企鹅、热带阔叶林、温带和亚寒带针叶林等)5 准备实验用具:带盖的纸盒(可用鞋盒一类的纸盒)、干土、湿土、常温土、冷冻土。(一):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启发学生例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1

5、、既考验了前一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两课内容的紧密联系;2 、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二)创设情景,探求新知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讨论: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沙漠中的骆驼沙漠中的骆驼刺寒冷海域中的海豹旗形树的树冠四个图片资料) ,并结合课本 19 页的相关内容。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下面一个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

6、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第二步:启发学生还 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第三步:媒体呈现配有介说词的图片,如:蝗虫的保护色;尺蠖的拟态等等,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与环境摩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会学到。第四步、巩固练习:1、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们就行分析生物如何适应环境。1) 鱼的身体左右侧扁,呈梭形,具鳍对水的适应2) 仙人掌的茎厚实多汁,叶变化成叶刺对干旱的适应3) 虎豹等猛兽等都具有锐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捕食的适应4) 鹿、兔、羚羊等动物奔 跑速度很快躲避敌害的适应2 、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这是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