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详案(含二次备课与教后记).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19166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详案(含二次备课与教后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详案(含二次备课与教后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详案(含二次备课与教后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详案(含二次备课与教后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详案(含二次备课与教后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详案(含二次备课与教后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详案(含二次备课与教后记).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角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第1629页:认识射线、直线。认识角的特征,学习角的分类。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能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2、使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和角的计量单位,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90度和60度的角。3、使学生通过折、画、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4、使学生能积

2、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经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2、使学生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3、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难点:1、使学生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2、使学生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木条做的角、钟面、量角器、直尺、教学课件课时划分共计7课时角的认识1课时角的度量2课时角的分类和画角2课时练习四 1课时怎样滚得远 1课时第一课时 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16-

3、17页:例1、例2、想一想、想想做做1-3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3.学生认识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征。4.学生在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难点: 认识角,并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教学准备:木条做的角、直尺、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和直线。1、出示一条线段。提问: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征? (教师板书线段,注

4、意端点突出,让学生边观察边回忆线段的相关知识)2、认识射线。出示图,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了解射线。说明: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类似.的图形,叫射线。(教师板书师范将线段一段无限延长:要先去掉一个端点,在对齐原来的线段所在的直线延长)教师画一条射线: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提问:射线是怎样得到的?它的长度可以确定吗?说明了射线是有限长还是无限长?(板书:无限长)(体会无限长,可以借助延伸线段的板书让学生理解。)射线和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教师示范用直尺画射线:先点一个端点,再沿着直尺的一边画射线。学生画一条射线

5、。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射线。(注意辨别学生发言的正确性。)3、认识直线。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有哪些特点?(补充板书: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提问:怎样画一条直线?学生试画。4、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关系。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谁来说一说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板书:图形名称相同点 不同点 线段都是直的2个端点有限长 射线1个端点无限长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5、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学生判断,说明理由。6、(1)出示一个点,你可以画出直线吗?可以画几条?学生动手操作。说明: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出示两个点,你能画出直线

6、吗?可以画几条?学生动手操作。说明:过两点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 (3)打开书16页,了解这个知识的实用性,并指名说说生活中的例子。7、完成想一想(1)学生独立观察图并小组交流:哪条最短?(2)集体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8、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二、认识角1、导入:(出示角的图形)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名称是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2、认识角及其名称。(1)演示,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先点一点,然后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注意板书的顺序) 想一想:角是怎样组成的图形?(2)从角的组成过程看,画角时应

7、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师示范画角。(3)学生练习画角。(画出不同方向的角)(4)介绍角各部分名称。(5)提问: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能画多长?为什么?角的大小改变了吗?(6)为了方便书写,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角,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 学生写五个,并举例写成“1”,读作“角一”。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数一数图上有几个角。三、课堂小结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图形名称相同点 不同点 线段都是直的2个端点有限长 射线1个端点无限长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课后记:这个端点擦还是不擦?本课我没有使用原来的教学光盘,而是向同事借用了一个课

8、件。因为我发现在介绍射线的由来时候,是把线段的一端延长得到的,可是老师在示范时候,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原本画的线段被延长的那一端的端点怎么办?是擦掉还是保留?擦掉,似乎减少了线段一个组成部分;不擦,那么老师板书给学生射线的第一印象就会有“2个端点”,所以怎样给学生演示由线段得到射线的过程呢?我请教一个同事,他说用课件来演示,动态呈现,没有擦端点的过程,然后直接板书射线:由一个端点引出一条射线来。的确,这样教学即能达到教学目的,又不会 犯错误,但是我想着这个被跳过的细节究竟该怎样板书呢?这个端点擦还是不擦呢?课后,我请教了钱老师,她很耐心的告诉我画的时候那个端点不必擦,当然如果怕因为这样影响了学生

9、对射线的第一印象,那最好是用课件演示或者是和线段分开画。感谢钱老师,我觉得她就像一部法则,让我们青年老师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优化的。比感谢更多的是欣赏她这样无私帮助我们青年人的好老师。那年我开课她为借学具,奔走于各个学校,后来骨刺疼得她都不能走了;还有一次我要去镇江赛课,她正面临做手术,早晨空腹抽血后就陪我挑选合适的教具一直到中午12点多,匆匆赶回所住的医院;还有一次我上录像课她精心指导我备教案,还挤出宝贵的时间一字一句教我怎样上课,甚至包括语气,表情,教态要感谢她的事太多太多,我觉得唯一能做的就是当好她的弟子,当她的好弟子,教好书!我们可以避免错误,我们可以跳过难题,

10、但是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呢?我们究竟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学中为了避免错误跳过细节,那么这样的问题还是存在,只有明确真正处理方式才是从根本上的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站在讲台上也才有底气,才会显得更自信!第二课时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 教科书P18-19页:例1,例2,想想做做13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2、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量角器、三角尺。(活动角)教学过程:

11、一、复习1、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2、出示3个角(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用两个硬纸条做成一个角,使它和第二个角相同,并和第一个角比较大小。哪个角大?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3)把第二个角和第三个角比较。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能具体说出每个角多大吗?(思考:这样的导入似乎有点费时了,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出示活动角,提问要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可以怎样做?变小呢?说明:角是有大小的。把角的两条边叉开一些,角就大一些;把角的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那么角的大小可以怎样计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分析:这样简洁明了,而且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角

12、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和两条边张开的幅度有关这个难点。可谓一举两得。)3、要想知道角到底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一)认识量角器。1、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指名汇报。(1)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组织学生观察1度角的大小。)“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就记作1。(板书:度:)(2)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标上一个数,在测量角的度数时,

13、我们要把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对齐。(3)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在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而在外面的一圈,称为“外圈刻度”。它们都是从0180。(师指出: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4)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从右边起找0刻度线,再找出20、90、135、180刻度线。在自己的量角器上从右边起找0、20、90、135、180刻度线;再从左边起找0、20、90、135、180刻度线。(这儿要仔细教学,引导学生慢慢教学。)3、用量角器量角。(1)看课本第19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

14、哪几步?师作具体指导。(3)指出,在量角时,什么情况下读内圈刻度,什么情况下读外圈刻度。(4)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教应该注意点什么?(先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再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线是多少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三、想想做做1、“想想做做”第1题,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想想做做”第2题。(1)同学们量好后,交流结果填在括号里。(2)小组内交流。(3)说说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说明什么?3、“想想做做”第3题。(1)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2)动手量一量。(得出三个角一样大。

15、)(3)说说自己的发现,师总结。(角的大小是由两条边叉开的程度决定的,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这三个角两条边所画的长短不同,但它们叉开的程度一样,所以它们的度数相同,三个角大小一样。)四、课堂小结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2、在量一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1)量角的方法: 两重合: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教后记:关于新知学生究竟已经会了多少?教学这节课,我虽然将母案做了修改,调整了第一部分的导入内容,可是发现学生不等我“循循善诱”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使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面对教材设计的第一部分让学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

16、为了准确测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角的工具这段内容,我只能是硬着头皮教下来的。面对孩子们的认知实际:已经知道要学量角器了(量角器在课前已经准备好了),这个又是个新鲜的事物,他们感兴趣,迫不及待想知道怎样使用这个工具,至于为什么要用这个工具那根本不在他们求知范围内。我很为难,但是我还是选择了教教材。我割舍不了教材的内容,对教材我还是尊崇大于质疑,我感觉到这样的教并不好,阻碍了学生的学,但是我该怎样处理这种 学生认知水平和新授知识之间的矛盾呢?是顺着学生的情感跳过这段教材,还是就是把学生当作不知道的硬是教下来?第三课时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科书P20-21:想想做做4-9,思考题,你知

17、道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2、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使学生掌握位置变式角的度量)教学准备:1、量角器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工具是什么?量角器中心一点叫什么?它有几圈刻度?2、怎样量角?3、量出下列每个角的度数。 (渗透:直角的度数是90度。)二、指导练

18、习1、“想想做做”第4题。(1)指名读题。(2)请同学们看书上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每个角是多少度?(3)指名口答,集体订正。(4)提问:仔细观察这几个角?它们的位置一样吗?不同位置的角,我们应该怎样来量?(注意训练学生从内圈还是外圈找准刻度的方法)2、 “想想做做”第5题。(1)指名读题。(2)请同学们照着图示模仿着量出书上这几个角的度数。(3)指名回答,并分别说说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刻度。(4)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摆放量角器?(注意根据角的位置摆放量角器的技巧。)3、 “想想做做”第6题。(1)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不是正确?(2)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3)请用正确

19、的方法再量一次,强调“两重合,一看数”。4、“想想做做”第7题。(1)指名读题,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2)请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标出的每个角的度数。(注意:左边两幅图要量一个角,右边两幅图各要量两个角)(3)集体订正5、“想想做做”第8题(1)集体读题,明确要求(2)你认识这些图形吗?谁来说一说?(3)请同学们量一量图中每个角的度数。(4)指名口答(5)看看自己量的角的度数,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6、“想想做做”第9题。(1)出示队旗图,说说自己的发现。(2)请同学们在小组时估计一下图中的三个角各有多少度?并把估计的结果填在书上表格里。(3)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验证一下自己估计的对不对,看

20、看跟你估计的结果相差多少。(比较自己的估计与实际测量结果之间存在多大的差距,促进误差较大的学生对估计进行调整,发展空间观念,提高估计角的大小的技能。)三、完成思考题1、自己先按要求画一画,再数一数,然后将自己的结果填在书上。2、指名口答。3、看表格,找一找规律?( 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理解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n(n-1)2 )四、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因为风筝的线长度相等,因此离地面的角度越大,风筝就放的越高,所以只要量出线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的度数,就能做出判断。)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课后记:感谢赵老师!我是惴惴不安备这节课的,因为我去年就

21、听过这节课,测量角很难,学生不易掌握。他们有可能不会摆放量角器特别是角的位置“歪”时候,他们最有可能是不会看读数,明明是钝角会量出锐角的读数。教学管理室的赵老师很关切地看出我们教学上遇到了难处,她很热心的指引我们说到她以前是运用儿歌让学生记住量角步骤的,一语点醒了我,我何不自己尝试呢?我没有编儿歌的经验,本来想上网搜索,可是偏偏我的电脑那时正瘫痪了,于是我自己试试。一边自己感受量角的过程一边推敲儿歌的用词,终于课上一试还蛮管用的。一对中心二对边三看内圈或外圈当我感受到学生学的津津有味时候,真的很感激赵老师的点拨!近来越来越觉得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重新体味生活,将是另一番滋味,我觉得许多时候我得到了

22、别人的太多太多帮助,仿佛亏欠别人太多太多,我想回报,只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其实教学是需要不断研磨的,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如果在遇到了教学的难题时候能得到有经验的老师的及时点拨那将会少走多少弯路呀!第四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想想做做第1-2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2、 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的角。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

23、度数的角,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量角器、钟面、圆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同学们说一说量角的方法有哪几步?量角时要注意什么?2、任意画一个角。(注意学生的画法,实物投影仪交流反馈)3、我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角也可以按照大小分类,到底可以分成哪几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二、教学新课(一)教学角的分类。 1、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活动角。2、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了角可分为:直角、锐角和钝角。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活动角做出我们认识的这些角。3、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角的样子画在本上。4、大家觉得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锐角”?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

24、钝角呢?(我们以前学习过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现在你可以用今天的知识解释吗?)5、转动活动角成一条直线。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预想:学生可能会认为不是角,可以组织学生自由辩论,正好在争论中理解知识) 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告诉学生这样的角叫平角。启发思考:一个平角是多少度?想一想,一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呢?为什么?6、继续转动活动角,使它的两条边重合。提问:这还是角吗?为什么? 提问:周角和平角、直角比,它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可以得出1周角=2平角=4直角)7、我们刚刚认识了哪几类角?这些类别是根据角的什么来划分的?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你能按照大小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吗?8、练习:“

25、想想做做”第1题。大家先说说每个角的名称,再从小到大排一排。(二)教学角的画法1、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分类,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可以让学生同桌讨论,在反馈交流)2、请同学们尝试画一个60度的角,师小结画法并演示画一条射线把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对准60的刻度线点一点从射线的端点起,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检验所画的角 注意:画角时要弄清,看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三、练习1、试一试:(1)学生尝试用量角器画出书上的角(2)指名上台演示画角的过程。(3)画好后,同桌交换检查。(用量角器检查,不能只用眼睛看,注意看内圈读数还是外圈读数。)2、想想做做第2

26、题。先说说下图中的角各是什么角,再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角。四、课堂小结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2、角按照大小可以怎么分?3、怎样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板书设计:角的分类和画角(1)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平角:等于180 1平角=2直角周角:等于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课后记: 理清教材前后关系,总体把握教材注意画角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是角的开口在左边,另一种是角的开口在右边。学习角的分类注意不能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平角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一条射线。对于钟面的那道习题一定要讲清楚,可以细化:(1) 钟面上每一个大格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判断的?(2) 当时针和

27、分针之间的夹角是90度时候,它们之间一共有多少小格?每一小格是多少度?(3) 钟面上除了9时还有几时整分针和时针组成的角也是90度?(4) 分针转动的轨迹形成周角需要多场时间?(5) 时针转动的轨迹形成周角需要多长时间?这道题目教学透彻后,练习四第4题才会教学顺利。第五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内容:27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中线之间的关系;角的分类。 更熟练地掌握有关画角和量角的方法 2、在一些具体动手操作活动中,灵活掌握有关角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中线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圆形和正方形纸片各一张、量角器。(可以转动时针的钟面)教学过程: 一

28、、角的分类 1、完成第5题:分一分、填一填 填完后,交流结果,并追问:这里有几个光杆司令,是什么? 指出: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只有一种情况,比如89度就变成了一个锐角,而91度又变成了一个钝角。所以它们三种情况都只有一个。(追问:为什么我们以前学习的直角都一样大?除了直角都是同样大,还有什么角也是这样的?) 2、折纸认识三类角之间的关系 (1)第24页第3题教师示范,学生回答问题(2)第26页第5题 a) 课件演示折纸的过程,学生模仿(老师亲自动手折纸示范,这样会更好,更亲切,也会体会学生折纸的步骤,及时给予知道。)b)填写1、2、3度数的填写c)直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

29、关系?二、钟面上有关角的知识 1、出示一个钟面,想:分针转一圈,该角是一个什么角?多少度? 观察整个钟面,上面的12个数字其实也就是把360度平均分成了12份,那每一大格对应的角都是30度。 2、完成第4题 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各组成了什么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也组成直角?最好能让学生说出不同的判断方法。(课题研究:可以结合我个人申报的课题小学数学科堂教学中体态语言运用的研究让学生用手臂来表示3时 和9时,借助自己的体态语言来理解和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研究)3、完成第4题 下面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起各转动了多少分?形成的角各是什么角?分别是多少度? 注意让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要和上面一题有所

30、区别 (1)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先说说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起各转动了几分?再说说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及度数。(先铺垫 :前面学习的钟面12个数字其实也就是把360度平均分成了12份,那每一大格对应的角都是30度。 一大格里有5小格,是把30度平均分成了5份,所以从12起分针转动1小格是6度)(2)教师小结:分针从12起转动不满15分,形成的角是锐角;转动15分,形成直角;转动30分形成平角;转动1小时形成周角。(课题研究:可以让学生用手臂来表示分针转动不满15分形成的角,来理解此时的角是锐角,转动到30分,形成 的角是直角,转动30分形成平角;转动1小时形成周角这个环节。三、画角1、三角尺画角(1)

31、指一指三角尺上的各角的度数。(2)说明有些特殊度数的角能用三角尺直接划出来。(但是在实际画角操作中要注意尺子边缘的厚度会影响画角的准确性,注意紧贴尺子角的所画的角的顶端不能是原的而应当是尖尖的。)(3)让学生用三角尺画出30度、45度和90度的角。注意规范。2、用量角器画角 (1)说一说用量角器画角怎样画? (2)学生练习想想做做第7题。 (3)相互检查。(检查要做到:一看二量)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角的分类 课后记: 这节课还可以加一个练习:怎样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运用剪纸的方法,可以将三个内角剪下在拼贴成一个平角就可以了。第六课时练习四教学内容:

32、 教科书P25-27页:练习四1-10,思考题,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线、角的概念,比较熟练地度量线段和角。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线、角的概念,比较熟练地度量线段和角。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量角器、直尺、三角板、正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1、请同学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射线、一条直线。(指导在作业本上书写的要求,线段可以齐线,在格子里面表明数据) 提问:从线段怎样得到射线?从线段怎样和直线?射线能量出长度吗?直线呢?(补充判断:(1)一条射线长9厘米

33、(2)一条直线比射线长17米2、练习四第1题。(1)小组交流、讨论,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指名汇报。(3)提问: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3、练习四第2题。(1)学生试着练习。(2)师小结。二、复习角的认识1、提问:怎样的图形叫做角?你认识了哪些角,能举例说说吗?2、把学过的角按一定的顺序排起来。3、提问:什么叫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课题研究:可以边说边用手势演示,最好做对比试验的研究,即分别在四(3)四(4)班采取不一样的教课,一个班这个环节用体态语言的手势演示,另一个班不用,对比两个班级的教学效果)4、练习四第6题。(1)按图示,同

34、学们将正方形纸折一折,再展开。(2)完成角1、角2、角3度数的填写。(3)提问:直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关系?5、提问:你怎样知道一个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注意什么?完成练习四第7题,量出下面的角各是多少度?6、练习四第8题,先把方位图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再量出北和西北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 ?(复习提问:以前学过哪些方向?边说边在教室里指指。)问:如果不量,你能算出该角的度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任意找两个方向,说说它们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 7、提问:如何用量角器画指定的度数的角? 完成练习四第9题。8、练习四第10题。(1)说明题意,请同学们分小组活动,尽量拼出不同

35、度数的角。(注意拼时要准确到位,角和角对齐,边和边重合。)(2)组织交流。三、思考题学生先自己想方法,再组织交流汇报,可以通过测量,也可以通过推理比较。四、你知道吗?学生自学“你知道吗”?(交流自学的结果)板书设计: 练习课后记: 这节课原本我担心上不完,因为习题量太大了,可是当我反复研读教材,心里思路明晰后,有了一种底气,觉得课顺多了,不“怕”了,原本担心孩子们折纸不会折三分之一的直角,又怕他们量的时候误差大,没有想到他们表现的比我想象得还要好,居然上完了。正好是月视导得到了听课老师好评,说我的语言变精炼了,我心里真的好高兴。这说明熟悉教材,透彻了解教材才能更好得驾驭课堂。怎样滚得远教学内容

36、:教科书第28-29页: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你知道吗?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的实验活动,进行收集数据、求平均数、角的测量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让学生感受做实验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进行收集数据、求平均数、角的测量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平滑的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量角器,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教科书上的情景图让学生说说这两幅图的意思。 师讲解:

37、这里利用木板斜坡和山的斜坡来运东西,即省钱又省力。 2、提问:你能举一些像上面的例子吗? 3、师:是的,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斜坡来达到省力的目的,你知道斜坡和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远一些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怎样滚得远 说到“滚”,你想到了什么?(圆柱形物体) 书上要求我们利用木板搭建一个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用圆柱形物体在一定高度滚下来。 想一想: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 (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预想:学生如果回答有困难,老师可以演示,挑选对比明显的物体来作演示,例如滚动透明胶带,和滚动铁棒) 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

38、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同一组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要采用同一的标准,如:在同一块地面上用同一个圆柱形物体,从同一个高度来进行。(讨论如何做到试验时候保持在同一个高度来进行)二、师生合作,示范实验方法 1、请两名学生与老师合作,演示给学生看。板书步骤方法: 2、汇报交流:谁来汇报你的收获?结合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认识: (1)搭一搭:用30-50厘米的木板搭出一个与地面成30度的斜坡 (2)滚一滚:圆形物体在轻轻放在斜坡顶上,让它自动往下滑落 (注意是轻轻放,让物体自动下滑)(3)量一量:从木板底部量出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长度 (注意是从木板底部开始测量)3、填写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

39、体滚动的长度 4、是不是每次滚动的长度都一样长? 对,略有不同,(想想这是为什么) 5、所以,我们要求三次的平均数,使结论更可靠。三、分组实验,探索交流 1、学生每8人一组,按刚才师生合作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边实验边填写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 (1)木板与地面的角度:30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的长度 (2)木板与地面的角度:45度的实验表格同上(3)木板与地面的角度:60度的实验表格同上2、谈话:我们做了三次实验,斜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30、45、60度,比较一下平均数,在哪种斜面中物体滚动得最远?(让学生初步得出试验的结果)3、那么,能不能断定夹角成45度时物体滚得最远?应

40、该怎样做实验来探讨结果呢?(1)小组讨论,形成方案 (2)继续实验,一次让斜面与地面的角度介于30-45度之间, (老师要巡视学生的斜面度数的正确性)一次让斜面与地面的角度介于45-60度之间, (3)比较能得出结论吗?不能,课后可以继续实验,或者请教中学物理老师。 4、对学生进行搞科学实验不能怕麻烦的教育。 四、阅读“你知道吗” 1、学生独立阅读2、交流: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五、全课总结 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参加了一次科学实验活动,就是探讨斜面与地面成多少度夹角时物体从斜面滚下来,滚得最远,虽然还没有得出最终结论,(但是要给学生相对准确的结论,不能让学生含混不清)但是我们感受了科学实

41、验的方法,了解了数学在实验中的作用。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努力做一个爱实验、爱思考、爱科学的好学生。板书设计:怎样滚得远课后记: 老师,你的课前准备做好了吗? 这节课有许多问题是我一开始没有想到的,比如透明胶带会滚得弯路,会滚得路线长,教室不好测量,还有要准备3050厘米长的木板,还有最关键的是活动的结论,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度数越大,物体滚动的就越远,而是应该在30到45度之间,我想起一句话:要让学生探究,首先教师要进行探究。于是,我自己也做了这个实验。刚开始,我也是用书上建议的胶带卷来做,同样出现滚弯的情况,用什么圆柱行物体才不滚弯呢?第二个问题是,在光滑的地板上滚得太远,容易碰到其他东西,不好测

42、量。看来,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可不容易做啊!通过网上学习,我知道可以用这些圆柱形物体有铅笔、擀面杖还有吸管,尤其是吸管可以剪成2到3厘米的那样滚动就可以在60厘米范围内等等。 课堂上还会生成这些问题:1、强调这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比较哪个坡度是物体滚得远,而不是与别的组比谁滚得远,避免学生一味的求远而忽略实验的准确性。2、用小木板搭好一定角度的坡后用东西垫住,不能由学生手扶住而容易使角度发生改变。我想,只有课前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的教学,而充分的准备要求我们做到充分了解所教内容和试想学生可能回出现的情况。有些这样的活动课,就象试验,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正确的结论,那我们还有什么底气立足于课堂呢?只有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才能有底气驾驭课堂,组织和引导好学生好好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