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名师精选教案.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19594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名师精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名师精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名师精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名师精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名师精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名师精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进化名师精选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复习生物的进化一、教学内容复习生物的进化包括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简单过程。二 . 学习重点1. 能够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解释生命现象。2. 利用基因频率的计算解决有关遗传问题。3. 了解生物进化的进程。三 .学习过程(一)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提出1. 内容( 1)过度繁殖:若理想状态(无制约因素) ,生物均呈现“ J”型增长。( 2)遗传变异:子代与亲本的性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3)生存斗争:(制约因素)与环境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 4)适者生存:在斗争中获胜,得以生存;有利变异遗传下来。2. 核心自然选择: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

2、,现存生物均适应生存环境。3. 意义( 1)给出生物进化的原因。(2)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遗传变异)和适应性(自然选择)。4. 不足( 1)没有说明遗传变异的本质。( 2)没有说明自然选择如何发挥作用。(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1)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2)种群是生物的繁殖单位:在种群中基因自由交流。( 3)基因库: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保护濒危物种根本上是保护其基因库。( 4)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频率可以反映种群特征:例如,有关白化基因A.正常、 a.白化,若A为 95%种群多数为正常人;若 a 为 95%种群

3、多数为白化病人。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使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基因重组:种群的个体差异是基因重组的结果。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例如,白桦树选择了灰色的桦尺蛾,工业兴起后黑色树皮选择了黑色的桦尺蛾。4.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1)物种: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产生可与后代的一群生物- 1 -名校名 推荐个体。( 2)隔离:主要包括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3)新物种形成的方式:通常由长期的地理隔离(断绝基因交流)导致生殖隔离。(三)生物进化的过程:1. 生物结构上的进化:无

4、机物有机物大分子体系原核细胞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2. 代谢类型的进化:异养厌氧型自养型需氧型3. 生活环境的进化: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四 . 疑难点拨:1. 基因频率的计算:( 1)由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种群中,若AA=30 个 Aa=60 个 aa=10个,求 A、 a 的基因频率?解:A:( 30 2+60) / ( 100 2) =0.6a:( 60+102) / ( 100 2) =0.4(2)由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种群中,若AA=30% Aa=60% aa=10%,求 A、a 基因频率?解:A:30%+60%/2=60%a: 10%+60%/2=40%2. 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

5、原因?拉马克观点(用进废退)长颈鹿的脖子由于不断吃高处的树叶,越用越长。(主动变异)达尔文观点(自然选择)长颈鹿本来就有的长脖子、有的短脖子,是高处的树叶选择了长脖子的长颈鹿。 (先不定向变异,后定向选择) 。注意: 解题时,必需运用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来得出结论。拉马克的观点,以及其他的进化理论仅作为课外了解的知识。3. 进化过程中的关键点:( 1)氧气的出现:自养型生物的出现,为还原二氧化碳,夺得水中的氢,生成了氧气。 出现需氧型生物,使生物代谢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加快了生物的进化。 形成臭氧层,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从而减少陆地上紫外线的摄入量,使水生生物得以登陆。(2)真核细

6、胞的出现:出现了核膜及各种细胞器,形成丰富的生物膜系统。 出现有丝分裂,进而出现减数分裂,又形成有性生殖,大大增加了生物的变异类型。 细胞分化,真核细胞才有细胞分化现象,才能形成多细胞生物。4. 鉴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可以鉴定生物大分子的差异程度:包括 DNA、 RNA、蛋白质。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DNA分子杂交:取不同来源的DNA,进行高温处理,DNA自然解链;缓慢低温后,DNA会自然配对形成双链,不能配对的序列就形成“环” ,“环”越多,亲缘关系越远; “环”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2 -名校名 推荐5.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原因:在使用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已经存在

7、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变异是不定向的),使用农药后,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选择了下来,并得以大量繁殖,从而农药失去了杀虫的作用。【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1.自然选择是指()A. 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 生物过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争C.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 遗传使微小有利的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2.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C. 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生存斗争导致多数个体死亡,少数生存3.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 为食,另一个种群以b 为食,它们所吃的

8、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 表示。(图 B 表示 A 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B. 自然选择使以 C 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C. 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D. 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4. 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B. C.D.5.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

9、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B.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C. 经过突变的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D.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6.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 的个体占 24%,基因型为 Aa的个体占 72%,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 A 和基因 a 的频率分别是()A. 24% , 72%B. 36%, 64%C. 57% , 43%D. 60% ,40%7.据调查,某小学的小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

10、32%)、 XBXb( 7.36%)、bbBbB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X X ( 0.32%)、 X Y(46%)、 X Y(4%),则在该地区X和 X- 3 -名校名 推荐A. 6% 、 8%B. 8%、 92%C. 78%、 92%D. 92%、 8%8.在某一个人群中,已 得知, 性性状者 16%, 性状不同 型的基因 率是多少 ?(按 AA、 Aa、 aa 序排列答案) ()A. 0.36 ,0.48 ,0.16B. 0.48 ,0.36 ,0.16C. 0.16 , 0.48 , 0.36D. 0.16 , 0.36 , 0.389. 在某个海 上,每 1 万人中有 500 名男子患

11、 色盲。 上的人群中,女性携 者的数量 每万人中有( 男女性比 1:1 ) ()A. 1000 人B. 900人C. 800人D. 700人10. 在一个 行无性生殖,个体数量 大而又被充分隔离的自然种群中,基因 率 生 化的主要原因是()A. 基因突 、自然 B.基因重 、自然 C. 基因突 、基因重 、自然 D. 漂 、迁移11. 在果 中,假定每个基因的突 率是10 5, 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 种群( 108 个个体),却有107 个基因 生了突 , 每个果 大 有多少个基因?()A. 0.5 104B. 10 4C. 2 104D. 410412. 达 文在加拉帕戈斯群 上 几种地雀,分

12、 分布于不同的小 上,下列用 代 化理 解 的是()A. 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 在条件的地雀物种B. 自然 不同种群基因 率的改 所起的作用有差 ,最 致 些种群的基因 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 生殖隔离C. 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 迁来后,逐 分布在不同的小 上,出 不同的突 和基因重 D. 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 化形成不同的物种13.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 :把若干 家 分成若干 (每 一 ) ,再将每 的子代分为 A、 B 两部分,用 DDT 理每 的 A 部分, B 部分 不接触 DDT(如下表所示) 。只 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 的

13、B 部分, A 部分及其余各 淘汰。 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 的 程,并且在 中逐代增加DDT 的 度。 多代的重复, 得了具有很 抗 性的家 。上述的 事 明() 代 1 (一 )2 (一 ) n (一 )子代分两A 施 DDTB 无 DDTA 施 DDTB 无 DDTA 施 DDTB 无 DDT份 理 果存活 少全部存活存活 多全部存活存活很少全部存活选择淘汰淘汰淘汰保留淘汰淘汰A. 家 生抗 性 异的作用B. 由于 期使用 DDT,使家 的抗 性逐代增 C. 家 抗 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D. 家 抗 性形成是 期使用DDT的 果14. 公鹿往往用鹿角作 争 配偶的武器。按照达 文

14、的 点, 代公鹿鹿角 达的原因是()A. 代代 常使用的 果B. 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 展的 果C. 繁衍后代的需要D.自然 的 果15.下列表示 化关系的各 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氧需氧B.无性生殖有性生殖C. 原核 胞真核 胞D. 胞外消化 胞内消化16. 以自然 学 核心的 代生物 化理 的正确理解是() 境改 使生物 生适 性的 异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异是不定向的 异是定向的 自然 使种群的基因 率定向改 并决定生物 化的方向A. B.C.D.- 4 -名校名 推荐17.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的新陈代谢类型,最大可能是()A. 自养厌氧型B.自养需氧型C.异养厌氧型

15、D. 异养需氧型18.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 B.C.D.19.有一个老鼠的种群,最初都生活在一个地域,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 和B 两个种群。如果A 种群生活的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 种群的地区没有变化,则种群 A 进化的速率很可能是()A. 最初比 B慢B.最初比 B 快C.与 B 相同D. 开始比 B 慢,然后比B 快20.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A. 表现型B.基因型C. 不利变异的基因D. 肽链结构21.“基因突

16、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A. 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为物种的进化奠定了基础B. 正确,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 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的绝灭D. 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22. 日本的长尾鸡是著名的观赏鸡,全身羽毛雪白,短小的身体拖着约两米的尾羽。莱杭鸡是产卵量很高的卵用鸡。长尾鸡和莱杭鸡的培育成功是()A. 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C. 生存斗争的结果D. 定向变异的结果23.马( 2N=64)和驴(

17、2N=62)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说明马和驴之间()A. 染色体不能共存B.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C. 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D. 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24.采用 DNA分子杂交方法,比较人与其他生物的差异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与黑猩猩的DNA分子杂交,形成的杂合双链最多B. 人与黑猩猩的DNA分子杂交,形成的游离单链最多C. 人与猕猴的DNA分子杂交,形成的杂合双链较少D. 人与酵母菌的DNA分子杂交,形成的游离单链较少25.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A. 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 双方

18、在斗争中不分胜负D. 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二 .简答题26.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材料 2:自然条件下桦尺蠖触角和足有长的也有短的,体色有深些的也有浅些的。材料 3:试验表明,桦尺蠖之间能进行相互杂交,黑色的桦尺蠖杂交能产生浅色的桦尺蠖,而浅色的桦尺蠖之间杂交其下代都是浅色的。材料 4: 19 世纪中叶以前,浅色的桦尺蠖数量较多,到20 世纪中叶则是黑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这种现象被称为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材料 5:桦尺蠖的黑色是由显性基因S 控制的,浅色是由隐性基因s 控制的。 19 世纪中叶以前的桦尺蠖种群

19、中S 基因的频率只有 5以下,而到了 20 世纪中叶则上升到 95以上。(1)材料 1 说明。(2)材料 2说明。(3)材料 3说明。(4)材料 4中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说明。(5)材料 5中基因 S 频率变化的原因是。- 5 -名校名 推荐(6)生物 异是否是定向的;基因 率的改 是否是定向的;自然 是否是定向的。27. 下面是关于果 DDT抗 性的 化 。 一:将一个果 群体(第代) 养到一定 模后,用涂有a 度 DDT 的玻璃片 理,将成活下来的果 后代(第二代) 养到一定 模后用2a 度的 DDT 理,将成活下来的果 的后代 (第三代) 用 3a 度的 DDT 理用同 的方法逐代将

20、 DDT 度增加 1a 理果 。到第 15 代, DDT 度增加至 15a 仍有能抗 15a 度 DDT的果 成活。因此, 者 ,果 的 异是“定向的” ,即是在 境条件( DDT)的“ ”下 生的,并且 , 了拉 克“用 退学 ”的正确性。另有学者 了“ 一” 的缺陷, 疑 一得出的 的科学性。因而 了 二。 二: 将若干 雌雄果 分 养成若干个家系(家系: 一 果 子女) ,此 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 度分 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然后在有果 成活的家系的另一果 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 度的 DDT 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 成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

21、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三代),用3a 度的DDT 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用同 的方法逐代将 度增加1a 理果 。 到第 15 代 , 度增加至 15a,也 生了能抗15a 度 DDT果 群体。然而, 些具有抗 性的果 的父母并没有接触 DDT。通 二的分析后,你 :(1) DDT 果 异所起的作用不是“ ”而是,果 种群的 化是定向的, 而果 个体的 异是的,果 抗 性的 生在 境 化( DDT 理) 之(前、 中、后)。(2)通 一和 二的比 分析,你 一得出不正确 的原因是。28. 下 表示物种形成的 程, 中小 圈表示物种,箭 表示物种 生 异, 有两条短 的箭 被淘汰的 异个体。 据 回答下列

22、 :(1) 你运用 代生物 化理 ,将上 物种形成的基本 程,用文字 三个基本 :、。(2)用字母 ( 或数字 ) 表示物种形成的 程:。(3)用字母 ( 或数字 ) 表示自然 的方向:。29. 下 是加拉帕戈斯群 上物种演化的模型, A、B、 C、 D 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据 回答:(1) A 物种 化 B、 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和。(2)甲 上的B 物种迁到乙 后,不与C 物种 化 同一物种的原因是。(3)迁到乙 的B 物种 化 D 物种的原因是。30. 下 展示了 代小麦的起源 程。据 回答下列 :- 6 -名校名 推荐(1)假如该过程表示一种育种方法,这种方法称为。(2)杂交种

23、F1(是或不是)一个新种,原因是。(3)杂交种F2 不育的原因是。(4)最后形成的小麦(是或不是)一种新物种,它与一粒小麦杂交形成的后代的生殖能力怎样?这说明它们之间已经形成了。- 7 -名校名 推荐【试题答案】一 .1 5 CACCB6 10 DDABA11 15 DDCDD16 20 BCDBA21 25 ABCAD二 .26.( 1)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和适应性( 2)说明生物存在着变异现象( 3)说明这些桦尺蠖是属于同一个物种,黑色是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4)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会产生影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5)自然选择使物种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24、6)不定向 / 是定向 / 是定向。27.(1)选择;不定向;前(2) 实验(一)将果蝇个体作为进化的单位来研究不能发现个体变异不定向的特点 实验(一)用 DDT直接处理果蝇,虽然看到的是群体变异,但容易误认为DDT对果蝇的抗性起“诱导”作用。而看不出“诱导”掩盖下的选择作用。28.(1)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2) A BC D(3) A B C D29.( 1)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2)B 与 C 之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3)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不能与B 物种自由交配。30.(1)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F 是不育的(2)不是; F 在减数分裂时不能进行正常的联会,因此11( 3) F2 的染色体组成来自不同的植物,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能配对( 4)是;高度不育;生殖隔离-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