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名师精选教案苏教版.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19672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名师精选教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名师精选教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名师精选教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名师精选教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名师精选教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名师精选教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名师精选教案苏教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教案苏教版教材分析本章“染色体与遗传”是必修2 遗传与进化的基础,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第一章孟德尔定律,重视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 要从遗传学上理解孟德尔定律必须系统的学习 “染色体与遗传”。这一模块的其他内容与本章息息相关,如生物的变异和生物的进化。同时本章还是选修模块的知识前提如人工授精、 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 都是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必要的知识基础。只有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 ,才能理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与其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理解“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为以后的生物的进化奠

2、定基础。总之,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是“遗传与变异”中的重中之重。学 情分析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完了 分子与细胞 模块,具备了比较强的生物学习的能力,学习过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于细胞分裂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虽然高中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抽象,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都比较强,而这一节的内容相对来说非常抽象,可能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挑战。 教师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尽量化抽象为直观、 具体,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成功感。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课件动画与图片,掌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态、数量、行为的变化, 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2.通过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使学

3、生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3.通过观看减数分裂的过程,提高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4.通过手工制作模型,在制作过程中设计构思、查阅资料、寻找实验材料、探索发现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5.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与遗传规律的联系明确探究性思维,在生物发展过程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于未知现象的探索、质疑精神。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各个阶段染色体行为、数量、特征的变化。2教学难点:掌握各阶段染色体数量的变化特点;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教学设计说明复习有关有 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 DNA、染色单体的行为、 数量变化。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4、回顾旧知有丝分裂分成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唤醒 学生什么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关于 细胞有丝分裂 DNA复制以后,染色体的数量加倍了吗?染色单体数分裂 的相量加倍了吗 ?关知识点1名校名 推荐有丝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跟亲代细胞染色体数量一致吗?有丝分裂的意义?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了染色体和染色质两种形态,它们存在怎么这部 分知样的联系?识在 有丝学生回答。分裂 中已教师总结: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经涉 及,他们之间的本质相同,存在形态不同。可以 让学学生自己看书,总结染色体的组成、种类的知识点?生归 纳,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板书:教师总结染色体结构:着丝

5、粒、长臂、短臂染色体类型引入新课端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中间着丝粒染色体可以 通过常见动植物的染色体。挂图 、投影、CIA 辅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生物体内染色体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生物助教学染色体数量不一样。教师提问:总结那么多生物的遗传物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可以用“ 2n”来表示,为什么呢?。假设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不是“ 2n”,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教师提示学生从生物的生殖这个角度考虑。 )引 入 减 数分裂教师提出本节课探究目标:为什么染色体数由体细胞的“2n”转一、减数分变为了“ n”?(这也是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提出 本课裂概念:学生讨论:主要 解决遗 传 物

6、质有丝分裂,复制一次,分裂一次(教师提示)的问 题。复制一次,减数分裂,复制一次,分裂二次在学 生讨细 胞 连 续减数分裂,不复制,分裂一次论时 ,教分裂两次。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得出,减数分裂应该是遗传物质复制一次,师提 示根是 一 种 特而染色体连续分裂两次的细胞分裂方式,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据有 丝分殊 的 有 丝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裂前 后染分裂。色体 的数量变 化来思考。2名校名 推荐讲述 减数1 、减数分减数分裂过程(出示减数分裂整个过程的挂图或者投影)分裂 内容裂过程1、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间期)前要 明确注意 DNA复制,有关 PRO合成这节 课的染色体呈

7、现染色质形态重点 “减复制后 DNA数量加倍,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数不变数分 裂过程中 的染色 体 行(1)前期( 1)前期 I为”。同 源 染 色教师提示学生观察染色体特点。体、四分体每条染色体都有 2 个 DNA, 2 条姐妹染色单体与有 丝分染色体 会出现两两配对的现象。裂间 期联配对的这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学生观察并总结同源染色系体特点 。)减数 第一配对的这一对染色体由于有四条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次分 裂前在四分体时期有交叉互换,适当讲解交叉互换的意思。期最 主要总结: 1 个四分体 =1 对同源染色体 =4 条染色单体 =4 个 DNA把握 同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同源染

8、色体的知识点(设计问题如下)染色 体的在生物体细胞中存在着同源染色体吗?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概念。色体吗?出不出现配对的现象?人总共有 46 条染色 体,那么同源染色体有多少对?能理解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吗?( 2)中期 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吗?同 源 染 色体 排 列 在( 2)中期 I赤 道 板 的特点:每一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两侧引导学生讨论:这样排列有什么样的生物学意义?为学习同源染。色体后期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做准备。(3)后期( 3)后期 I着 重 理 解特点:同源特点:纺锤丝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 源 染 色染

9、 色 体 分比较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行为的不同点。(特别要注意非同源染体 和 非 同离,非同源色体的概念和行为)源 染 色 体染色体自由图 示 : 分 析 细 胞 两 极 得 到 的 非 同 源 染 色 体 的 可 能 性 。的 行 为 ,组合才 能 从 本AB质 上 理 解孟 德 尔 遗ab传定律。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到两极的染色体可能性3名校名 推荐两种可能性1、 AB和 ab2、 Ab 和 aB拓展:假设现在细胞中有3 对同源染色体呢?比如人体23 对呢?学生总结:同源染色体为n 对,两极的染色体组合类型?(注意提问方法,一个细胞还是生物个体)(4)末期( 4)末期 I :细胞质分裂形成两

10、个次级精母 细胞, 着丝点没有分开。板书设计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减数分裂过程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第前期 I联 会、四分体一中期 I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分次后期 I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向两极移动裂末期 I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染色体减少一半期第前期 II中期 II同有丝分裂二后期 II次末期 II七、课堂分层练习右图为一生物细胞图a a b1)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为;2)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分离,1可进行自由组合;c c d23)如原细胞有染色体 a ,则 a是如何来的 , 两者何时分开?3八、课后反思通过学生在学海导航中解答减数分裂相关题目的

11、情况,反映出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掌4名校名 推荐握还是有一定的问题。我要求学生做的几道题目所考察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而其中学生答题错误率最高的就是非选择题中的画图题,全班没有一人答全对,大部分画的图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第一个显著问题是,曲线起点从“ 2”开始画,因为在讲课过程中,教师是以“ 2n” 为例讲述,而学生则没有深刻理解“ 2n”的意义,机械的就转化为“ 2”;第二个问题则是曲线在各个点没有连贯性, 各个时期间的数量变化是突变,而不是持续一段时间,这说明学生对于分裂期的各个时期是一个时间阶段这个过程没有理解;第三个问题,就是学生无从下手,就是不知道如何绘图。通过这一道题,就可以反映出学生对

12、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反映出这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Flsh直接给出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当时学生看的很有意思,同时也理解了。但是对于我们这种普通学校的学生,光是上课时给他们讲清楚是不够的,课下的落实十分重要。 在课堂上老师带着把图画的很清楚明白,但是如果不反复强调, 或者再次在课堂上让他们作为小测试测验的话,就很难让其对知识重视起来。所以, 通过这次的作业反馈,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对于这些自觉性稍差的学生,我们除了在 课堂上把知识讲解的很透彻很有意思之外,如何让他们真正的掌握知识,以达到能够在考试中应用自如的程度呢?我也尝试解决办法,以画图为例,教师不带着学生画图,不在 PPt 上展示, 而是让学生对着书上的减数分裂图像自己进行画图,这样还可以引入 “不同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那我们用什么来代表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呢?”,很自然的能让学生明白“2n”的意义。因此, 我认为课件虽然能够直观的给学生一些他们无法观察到的现象,使他们便于理解, 但是并不能一味依赖课件, 要能够把课件中动态的过程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应该是 flsh 和板画相结合,并且要使学生自己动手思考整个过程及其特点,才能够真正达到让其掌握知识的目的。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