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筝教案鄂教版1.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205411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筝教案鄂教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筝教案鄂教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筝教案鄂教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筝教案鄂教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筝教案鄂教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筝教案鄂教版1.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风筝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常用词语,了解课文结构,整体把握课文的主旨。2、理解并掌握描写人物言行和心理的方法与作用。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力,正确理解旧观念对旧时代儿童的戕害。2、理解全文的复杂感情,学习作者的自我解剖精神。三、过程与方法1、过程: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把握结构,解读“往事”包含的内容要点,突出重点的同时突破难点。第二教时,理解“往事”给我带来的遗憾和深刻影响,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理解文章组织材料的特点。2、方法:自学与点拨相结合,探究、导引与交流相结合。【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组织材料和表

2、达复杂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往事”所蕴含的旧观念、对小兄弟的伤害,以及给“我”带来的一系列心理负担。【学情分析与教学设想】1、在农村中学,学生小学基础薄弱,所以,教学起点要放低一点,速度不宜太快,容量不宜太大,要适可而止,恰如其分。2、要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写作指导,融入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在依据文本,以本为本,引领学生解读、感悟,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引申、联想。3、【教具】多媒体幻灯片(含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1、学生初读课文,疏通文意,给生字正音。2、了解文章结构,把握课文思路。3、概括“往事”,了解该事件的来龙去脉,理解当时作者和小兄弟的心情。【教学步骤

3、】一、学生初读课文,做以下工作:1、拿着笔,在似懂非懂的字词下面加着重号。2、请几位同学3、思考问题:课文写了几件小事,哪一件才是主要事件?这几件小事之间在时间上有什么不同?在因果方面有怎样的内在联系?根据这一点,再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联系,给课文分成若干部分。留时间给学生将思考题做成书面作业,写在本子上。等写完之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备案,全文写的事件包括:(1)在北京的冬季,看见风筝在飞,就联想到家乡春二月放风筝的情景;(2)回忆小时候“我”无端踩坏小兄弟风筝的全过程;(3)离别很久之后,学了科学才恍然悟出往日过失的严重性,于是心情沉重且难以释怀。课文基本事件与文章基本思路:北京的冬季

4、放风筝家乡的春二月兄弟间风筝往事中年复杂的感慨见到北京的严冬,故乡的春天仿佛再现(现在过去现在)二、学生朗读课文,回答问题。1、通过学生朗读,若读出错音,教师与学生一起正音。丫杈( ) 伶仃( ) 点缀( ) 诀别( )嫌恶( ) 苦心孤诣( ) 掷( ) 堕( )三、解读课文第34段(突出教学重点的“理解人物描写方法与作用”,了解一边叙事一边描写的写作技巧。)1、从第3段找出描写小兄弟外貌、神情、动作的句子。2、从第4段找出写“我”行为、心理的语句和描写小兄弟神情的词句,然后用一句话归纳本段的内容。四、给学生5分钟时间完成,然后交流。教师备案如下1、(1)外貌:“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

5、堪”简析:身体不好,值得同情。(2 ) 神情与动作:“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惊呼”,高兴得“跳跃。”简析:喜好风筝,心驰神往,童真无限。2、(1)“我”的心理和行为:“忽然想起”、“跑”、“推开门”,“很愤怒”、“即刻伸手抓断了”、“掷”、“踏扁”、“傲然走出”,“没有留心”。 简析:“我”自以为是,以为这样做是对小兄弟尽大哥的责任,是对他好。当时很无知,所以显得很霸道、很无礼,完全没有考虑到弟弟受伤害时的内心感受。(2)小兄弟神情是“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可见平时就很怕兄长。五、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主要事件。其中必

6、须掌握的是课文写作缘由,即少年时代因无知犯下的错误,到中年时代还记忆犹新、无法释怀,才写下来的。整个事情时间跨度大,前后延续二十年以上。第二点,必须掌握的是,描写人物的方法,即要通过外貌、神情、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六、课外作业:1、展开你的想象,写一段话描写小兄弟绝望地站在小屋里的心理活动或表情。2、描写本班一位同学的外貌。第二教时【教学要点】1、听写生词并交流上节课的片段描写。2、分析“往事”蕴含的生活意义。 3、理解“往事”与“我”的心情之间的关系。4、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步骤】一、听写词语并交流上节课的作业。二、分析“往事”蕴含的生活道理。请同学品读35段设计问题,让学

7、生思考、讨论,然后交流,教师提出个人的看法。1、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理由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把小兄弟“惊呼”、“高兴”当成是“笑柄”,是“可鄙”的?备案:喜欢,理由是有趣,让人放松心情。因为他认为只有一心只读圣贤书才是正经事,而“放风筝”是学生不务正业的行为。2、在读了外国讲论儿童的书之后,作者把“往事”看成是“精神的虐杀”,会不会言过其实?为什么?备案:首先,小兄弟靠自己的能力做风筝,一不偷二不抢,完全属于正当的自由和权力,与兄长没有任何关系。兄长根本就无权干涉。其次,兄长不尊重弟弟的劳动成果,不尊重他的兴趣爱好,而且还蛮横摧残,完全是一种缺乏关爱的非人道的粗暴行为,兄弟之间存在着不平等

8、的关系。三、理解“往事”与“我”的心情之间的关系。请同学品读69段作者二十年后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备案:“仿佛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因为找不到补过的机会和方法。放风筝取乐的年龄已过了,“早已有了胡子了”。而且,“我”曾经提起此事,但弟弟却已全然忘却。心地善良、对自己严格要求,是作者心情沉重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伤害过别人却得不到宽恕原谅,是他心情沉重的第二个原因。四、北京冬天和家乡二月是放风筝的时节,在作者看来有怎样的不同?这与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内在联系?品读1、2两段和结尾12段。备案:写了北京放风筝时节是肃杀的严冬,有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使作者看了之后,产生“惊异”和“悲哀

9、”的心情。映衬他满怀的沉重心境。作者由眼前的情景联想到家乡春二月放的漂亮蟹风筝、蜈蚣风筝和瓦片风筝,四周充满春日的温和,给人很美好的感觉,由此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结尾行文的感情基调依然很沉闷很压抑,恰好照应开头。其实,说白了,就是,作者一见到北京冬天放风筝就联想起家乡的旧事来,就觉得对不起弟弟,而且认为自己不可饶恕,反映了作者自我解剖的精神。五、总结文章主旨: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做了对不起亲人的事情,就要学习鲁迅先生努力拷问自己的思想:“我错了,又错在哪里啦?”这样,我们的家庭成员就能够和睦相处,共度美好时光。六、作业:写一则课文的读后感,300字左右。【板书设计】风筝鲁迅往事:“我”傲然踏坏了小兄弟自作的风筝今事:我耿耿于怀,苦闷压抑景物:衬托“我”的心情【教学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