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205637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内容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1学时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4.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学习重难点1.本文的第2自然段,写百草园里的生活情景,描写生动、具体、形象,应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揣摩而理解、掌握。导 学 过 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了解作者和朝花夕拾。2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确凿( ) 菜畦( ) 宿儒( ) 倜傥( )( )敛( ) 脑髓( ) 桑葚(

2、 ) 斑蟊( )攒在一起( )秕谷( ) 拗( ) 盔甲( )3解释下列词语长吟: 机关:鉴赏: 宿儒:同窗: 人迹罕至:4.朗读全文并概括内容。5.反复朗读第2节。6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二、课堂探究:(一)预习交流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2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骤: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主要以空间的变换为记叙顺序,大致包括两大部分,并且暗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二)课堂自学学生自由读第段到第段。学生质疑:学生可能

3、提出的共性的问题有:(以学生的问题来调整)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百草园中的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课文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组内交流学生分四组讨论,每组负责一个问题,要求人人发言。组际交流然后各组选代表依次进行全班交流,其余同学评价:(教师总结:这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百草园。作者抓住一个“乐”字来写,有乐景、乐闻、乐事,满溢着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5仿句练习: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写一句话。学生自读课文第一部分,加深印象,体味鲁迅先生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三)

4、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口头说说你童年时期听到过的最吸引你的有神怪色彩的民间传说或你小时候特别喜爱的一项游戏。学生任选一题作口头交流。其余同学评议,如体态是否自然大方,口齿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表情是否得当,有无感染力等。三、达标检测:.阅读课文第、段,完成下列题目:解释下列词语:鉴赏: 秕谷: 第段详写了捕鸟的时间、 、 、收获、经验等,这样写的作用是 。第段的中心是()。、写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写冬天雪地捕鸟的乐趣。、写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的体会。请用原文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在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原因。(不超过个字)第八段回忆闰土父亲关于捕鸟的答话,对答话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5、.告诉“我”捕鸟不能性急。.告诉“我”捕鸟要有耐心,要等鸟雀走到中间去。.闰土父亲的话启迪“我”遇事要沉着冷静,这也是一种朴素的启蒙教育,所以作者难以忘怀。把课堂上的口头训练整理成一篇短文,收入成长日记中。阅读我的乐园,回答文后题目:直到现在,我还是常常想我的外婆家。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我又梦到了那座梅溪镇上的古老的屋子。曾经消磨了整个童年的那间“藤花书屋”,依旧没有改变一些样子,一种不知名的藤科植物,从窗槛外爬起来,带着那些绿得可爱的叶片,一直爬上了屋檐,窗外便好像张了一个绿色的帷幕;有时开出几条小小的淡红花来,更是美丽得叫人不忍离开。春天,书屋前面花坛上的大理花开了,红的、紫的、黄的、白的

6、一丛丛,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一间新娘的洞房似的,一群群的蜜蜂,从墙外飞来,盘旋在这些花上,不住地唱着颂歌。书屋后面,是一个大竹园,一竿竿的翠竹,不时发出飒飒的响声,仿佛它们在絮语着。当我们走进这林子去的时候,脚下踏着那永远照不着太阳光的泥土,软软地,真比踏着富人们厅堂上珍贵的地毯还舒服。夏天,我们常常摊下一条席子,带着一壶凉茶,躺在那里读故事书,要是沉沉地睡去了,不妨来一次“午倦抛书昼梦长”。墙外人家,尽有搭着瓜棚、豆架的,秋天到了,晚上明月如水,从那些棚架上的绿叶丛中,不断地送过络绎的歌声来,“沙沙!沙沙!”很容易地,把我带进了甜蜜的梦中。冬天是最寂寞不过的,但是,在这书屋的火炉边,我曾经和表姊妹们烤过山芋吃;在这书房外的一片大雪中,我们曾经张起一个竹篱,捉过麻雀玩。一切的一切,在昨天晚上的梦中我又到过一次外婆家。用自己的话来概括第二段的大意。用“藤花书屋”代指古老的屋子有什么含义? 怎样理解“午倦抛书昼梦长”的意思?学习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