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三棵树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206736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棵树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棵树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棵树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棵树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棵树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棵树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三棵树教案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三棵树教案 新人教版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准备课上发言、交流。2.本文的作者是 ,其中篇小说 被改变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蜚声海内外。3.写出阅读本课时遇到的生字词;积累文中对树拟人化描写的语句。相关课程标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评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

2、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词。2.理解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3.体会并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倾诉;理解文章蕴涵的深厚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难点: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文中诗意的语言和感伤的情感基调。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具;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评价任务:1.进行朗读,明确“三棵树”在文中究竟指什么。2再次阅读课文,分析“三棵树”的特点,理解其象征意义。 3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情感,理清其情感脉络。4捕捉文中关键词句,让学生学出语文味。5.理解文章主旨,思考作者为何一直在寻找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展示1.导语:大家知道,树是人

3、类的朋友,树与人类有着共生的关系。古人有诗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些诗句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古人内心对“树”的独特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苏童的一篇关于“树”的文章三棵树,看看他借树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板书:三棵树 苏童)2.认识作者:苏童,原名童中贵,江苏扬州人。 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妻妾成群、井中男孩、你好,养蜂人等。其中小说 被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当 妻妾成群)二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要求: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并结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解决,不能

4、解决的,用笔标注出来。师多媒体出示字词,检查自学情况。学生回答,随机评价。 1.字词正音。(师强调这些字词的读音或写法)乌桕ji 白桦hu 黄桷ju 苦楝lin 石埠b 残垣yun 枇杷pp瓦砾l 一抔pu 紫槐hui 摇曳y 榉树j 怅惘chng 悲悯mn2.词语释义。蓝图:_ (比喻建设计划。)夷为平地:_ _ (毁掉建筑物等使成为平地。)郁郁寡欢:_(形容闷闷不乐。)局促:_ _(狭窄,不宽敞。)(二)再读课文,概括主要情节要求:把你认为关键的词句、重要语句勾画、标记出来,并选择性地进行评点,把存在的疑难问题写在文白之处,加上批注。以下五个问题可采取学生提问或由学生提出教师归类后投影出来

5、,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的方式逐一解决。1三棵树在文章中究竟指什么?明确:“我”生命中遇到的三棵树,作者是由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引到对这三棵树的叙述上的。2三棵树是指哪三棵树?明确: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3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 结合文中语句分析。生概括:苦楝树幼小无依 枇杷树含蓄深沉 石榴树热烈奔放分析:由第三和九自然段可知其特点。苦楝树是一棵没有什么可爱之处的“幼小的苦楝树苗”,它居然是“种在花盆里的”,在这样土壤里,就是生长起来,也是可怜的。“石榴树的表达很热烈,它的繁茂的树叶和灿烂的花朵,以及它的重重叠叠的果实都在证明这份情怀;” “枇杷含蓄而深沉,它决不在意我的客人把它错当成一棵

6、玉兰树”。4作者在对果树的描写中还提到了孩子和鸟儿,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却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的付出,无边无际的奉献。那么两相对比的话,我们在果树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什么精神?(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5在作者的一生中,这是他拥有的三棵树,但是应该说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他没有得到树,那么关于树的其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明确: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三交流研讨,把握情感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品味诗意的语言,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以小组为单位,抓住重点语句,交流研讨。互动一:“我” 最终有没有树?预设问题:1.文章开头“挺立在原野上的三棵树”是作者的吗?(是作者的想象,说明“我”对树

7、的迷恋)2.“我”不是种了一棵苦楝的树苗吗? (那是作者从工厂移栽的,且最后也是被狂风刮到水里)3.后来“我”不是拥有了两棵果树吗?这最终是“我”的树吗?(但是它们还是失去了)4.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作者把拥有两棵树的住处称为什么?(居所)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家”,“家”和“居所”有何不同?(“家”是有情感的,有亲人的,有温暖的,给人归宿的感觉;而“居所” 给人的感觉只是暂时的容身之处。)5.为什么说名山大川、森林公园里的树不是“我的树”?(这旅途中偶遇的“擦肩而过”的树,不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树,不是自己生活环境的必然部分,不是自己情感的寄托、精神的象征,所以它不是“我的树”。)小结:可见

8、在作者生命中出现的树都必将失去,文章最后以苦楝树苗在水中挥手示意的幻觉结尾,呼应开头,作者依旧苦苦追寻自己的树。互动二: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思考“我”对待树的得与失中的情感是怎样的?提示:回答问题时,可以抓住最根本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来分析,回答的角度是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感情是什么。预设与点拨:1.最早在作者的想象中,树是怎样的?(很高很挺拔的挺立在原野上的,有着绿色的冠盖和褐色的树干)2.在现实中作者多次提到“我”没有树,“我”的心情如何?(怅惘、隐痛)3.成年后“我”见过了很多树,但那是“我”的树吗?(不是)那么作者的树到底在哪里呢?(在迁居新居之后,“我”得到了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两棵

9、树。)4.看作者这一生,他种过树,但是苦楝树只能种在花盆里,并且被他偶然的疏忽和难以抗拒的天灾毁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生存的无依、无奈) 5.后来他拥有了两棵果树,但是七年之后,它们依然离我而去,作者连续使用哪两个词表现对逝去的一种哀悼?(埋葬)可见他情感的悲伤与凄凉,那种得而复失的感觉不是简单的“伤心”两个字可以形容的。6.幼小而无依的苦楝和两棵果树各因何而离开?结果如何?(因我的疏忽和天灾而离开;被城市的建设所毁。结果“我”的树消失了,“它们原来并不是我的树”。)生归纳:怅惘无奈自责悲伤、隐痛与缺憾快乐与欣喜哀伤与缅怀四反思总结生:学了本文,我觉得人与树的关系,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

10、系,爱树护树,其实就是爱护人类自己。师:这篇课文抒写了作者伴随着思树、种树、丧树、失树而展开的一段真切感人的情感与心路历程,倾诉了对“树”的渴望,呼唤对“树”的珍惜与感恩我们通过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梳理了作者的情感脉络。五达标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榉树 乌桕 黄桷 苦楝 一抔 残垣悲悯 怅惘 瓦砾 枇杷 紫槐 摇曳 2.你是如何理解“我不仅是你的树,也是过路的孩子们的树”的含义的? 3.为何文中说“一九八八年对于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描写三棵树的语句,理解三棵树各具有的特点。 2.写出三句关于“树”的名句。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请尝试举例

11、说明。附达标测试答案1.j ji ju pu yun mn chng wng l p p hui y 2.“我”驱赶孩子,果树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著地付出,体现了果树无私奉献的精神。3.因为那一年“我”得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礼物两棵树。板书设计: 三棵树 苏童苦楝树幼小无依 在狂风中夭折 三棵树 枇杷树含蓄深沉 石榴树热烈奔放 被城市建设所毁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侧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课上,学生能认真阅读,互动交流,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 请用简洁的语言作者与树之间到底发生过哪些故事?2.作者与树之间的故事概括成怎

12、样的情节?导语: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的主要情节和情感脉络,那么这节课,我们来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进一步探讨作者在对待树的情感中挣扎这个问题。二、交流研讨研讨一:品读课文1-5段,体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一种深深的忧伤。学生品读课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交流逐一解决。预设问题:1.你觉得作者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里?明确:无绿的家、无树的家、冷清的家(可能没有得到亲人的关爱,渴求拥有一棵来寄托一种情感)、贫困的家(买不起火车票,买不起树苗,可见童年的生活状况差)2.作者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你觉得作者此时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

13、里出现,然后绝情地抛下我,向北方疾驰而去。我看着车窗里那些陌生的处于高速运行中的乘客,心中充满嫉妒和忧伤。) 3.从第三自然段可看出作者的心情怎样?你应该以什么语气来读?本段四次说“我没有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怅惘、伤感 反复、排比,渲染出“我”没有树的无尽怅惘,表现“我”对树的向往和渴望之情。)4这个世界有树,这个城市有树,这条小街有树,他们都有树,而唯独剩下我一人没有树,作者说“这也怪不了城市” “也怪不了这条没有行道树的小街”,你能说说到底该怪谁呢?(可能会答:命运 命中注定我没有树,但我的一生都在追寻我树。我的树在哪呢?) 5. 作者为什么要写移种苦楝树苗的经历?明

14、确:是作者少年寻梦的难忘经历,伴着他的隐痛与自责;引出点题句“没有树是我的隐痛和缺憾”,作者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将没有树存在的生活看做是不完美,不完整的人生;与后文写到的两棵果树构成对比。研讨二:研读课文614自然段,深入分析文章,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苦苦地追寻树? 提示:抓住每段的关键句和重点词语,深入理解领会。(学生畅所欲言)生1:我对第六段中的“没有树是我的隐痛和缺憾”,是这样理解的:没有树感觉人生(生命)有了缺憾,因此作者还要不断的寻找下去;有缺憾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作者渴望完整,因此还要苦苦追寻。生2:第九段后面有这样几句“我是个郁郁寡欢的人,我对世界的关注总是忧虑多于热情,怀疑多

15、于信任。我的父母曾经告诉过我,我有多么幸运,我不相信;朋友也对我说过,我有多么幸运,我不相信。现在两棵树告诉我,我最终是个幸运的人,我相信了。”从这些句子我们感到“两棵树”对“我”的人生态度、性情心态的巨大影响。它可以让“我”改变父母、朋友都不能让我改变的态度。 生3:我对第十段中的“我是个幸运的人。两棵树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是这样理解的:小时候作者没有树 ,所以要不断地去寻找来填补童年时没有树的空白。树是作者的导航,不断驱使作者向前,使其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至于停滞不前,迷失方向。树是作者的梦想,是他不断追求的梦想。师:第八自然段中“一切都有了答案,我也有了树,我一下子有了两棵树,奇妙的是

16、,那是两颗果树!”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反复。突出表现了“我”得到两棵树后的惊喜与激动的心情。) 点拨:作者苦苦追寻的树可能是他童年不曾有过的幸福和关爱,树也可能是困境生活中的阳光,也可能是他未来的美好希求。对树的追寻正是对缺失的童年的追寻,对生存困境的抗争,对命运的摆脱。研讨三:理解文章主旨。预设问题:1.作者在文中多次询问“我的树在哪里”,请思考为什么作者一直在寻找树呢?结合作者的情感脉络来分析,没有树会对“我”有怎样的影响?(没有树让作者怅惘、觉得缺憾,有了树让他觉得“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关于果树的描写也是本文最为欢快的章节。这说明他觉得没有树的人生是不完整

17、的,作者渴望完整,因此不断寻找,也因此作者在文中说“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只有这样才有完整的生命形态。)2为什么作者认为有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呢?你如何理解?(树是自然的物化,是自然的代表,因此呼唤“我的树”也是呼唤自然与人共生和谐的环境,呼唤对树(自然)的珍惜和感恩。)点拨:树的意象,并不仅仅是树,而是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人类要改善自己的生存质量,就不能不牺牲一些植物;而植物的减少,又降低了人的生存质量。这是人类生存的困惑。这种困惑在作者看来,是很难解决的。正是因为这样,当作家找寻他那第三棵树的时候,那棵已经死亡的树,却在冥冥之中呼唤着他。这种呼唤,从客观上来说是悲观的,从主观情感上来

18、说,则是一种不懈的追求。3在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中,你觉得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明确:伤感、无助、无奈。关键是结果“我”没有了树,可见基调的主旋律是一种无助的呼唤与渴望,对完整生命形态的热切的期盼。三达标检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树令我怅惘。 我出门回家踩在石榴的花瓣上,对石榴的离情别意毫无察觉。 城市建设的蓝图埋葬了许多人过去的居所。 推土机将一个名叫上乘庵的地方夷为平地。 2.你如何理解“没有树是我的隐痛和缺憾”? 3.“树”的意象,仅仅是树吗?作者通过写对树的眷恋究竟想表达什么? 4. 联系全文看,“三棵树”的含义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人与树的依存关系、对生命

19、的思考。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五延伸作业1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认识?请说说你的看法。2.学完本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你以告诉我们的为题,写一篇读后感。附答案与点拨:1.惆怅迷惘;心中有事,没精打采;分离前后惜别的情谊;比喻建设计划;毁掉建筑物等使成为平地2. 隐痛很显然不是锥心的痛,也不是生生的痛,似乎只有在想起的时候才会痛的感觉,原以为自己并没有因为树的离去而有太多的悲伤,但是只有在经历之后才发现苦楝树的离去是“痛”是缺憾。3. 树是自然的

20、物化,是自然的代表,因此,呼唤“我的树”也是呼唤自然与人共生和谐的环境,呼唤对树(自然)的珍惜和感恩。作者要表达的实际上是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4. 表层看“三棵树”指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一棵苦楝树苗,两棵果树,而这恰好构成作者人生经历的三个重要环节,它是作者生命与情感的某种寄托和外化,是作者生命历程中心心念念的“珍爱之物”,因而它在文中,从头至尾被赋予了一种优美的诗意,一种深刻的象征,成为开启作者的童年记忆之门与沟通人的现实生存状态之间的一把钥匙。板书设计: 三棵树 苏童思树种树 丧树 得树 失树 怅惘 无奈自责悲伤、隐痛与缺憾快乐与欣喜哀伤与缅怀人与树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树寻梦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侧重引导学生捕捉文中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情感得失,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我觉得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