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上上枢密韩太尉书同步测试.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206858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九上上枢密韩太尉书同步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鲁教版九上上枢密韩太尉书同步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鲁教版九上上枢密韩太尉书同步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鲁教版九上上枢密韩太尉书同步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鲁教版九上上枢密韩太尉书同步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教版九上上枢密韩太尉书同步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九上上枢密韩太尉书同步测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上枢密韩太尉书 段(2003、四川)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 希望 B、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俸禄C、然幸而得赐归待选 幸福 D、将以益治其文 钻研 2、下面语句中与“偶然得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B、辍耕之垄上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河南乐羊子之妻者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故愿得观贤从之光耀B、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C、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知之D、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苟富贵,无相忘4、对下面句子的意

2、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多而何为即使学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B、闻一言以自壮听您一句话来激励自己C、未能通习吏事还不能彻底掌握做官的事情D、偶然得之,非其所乐偶然得到官职,正是我所高兴的事5、下列说法与所选文段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见到了名山,见到了黄河而没有见到韩太尉是一种遗憾B、作者认为韩太尉高高在上,文中表达了自己想求见又非常害怕见面的心情C、在第二段中作者表明自己不是醉心功名之人,回家等待朝廷选拔是一件乐事D、文末再次表明志向,自己将进一步钻研学问,并且学习治理政事,希望太尉能够屈尊指教。答案:1.C 2.A 3.A 4.D 5.B 上枢密韩太尉书 段2004、天津

3、、作者在这段文字开头通过对()和()关系的论述,提出的见解是: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分)、气可以养而致()、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下面与“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一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B、公将鼓之C、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D、居庙堂之高、将“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译为现代汉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孟子善于提高()和司马迁善于丰富()的事例,说明两种不同的养气途径,都可以达到文气充沛的效果。文段中表现孟子和司马迁的文章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的一句话是:答案:1.为文养气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4、2.获得,得到在相当,配合3. 4.这二位前辈,难道曾经拿起笔学做这样的文章吗?5.内在修养生活阅历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上枢密韩太尉书 段2004、云南、选文作者与其父( )同兄( )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2分)2.对下列加点的词,注音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辙生好为文(ho 喜好,爱好) B、今观其文章(q这样的)C、称其气之小大(chn称赞,赞美) D、然文不可以学而能(rn这样)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4.本文以孟子充满“浩然之气”的文章,及太史公周览与交游的例子,证明了“ ”、“ ”的观

5、点。(2分)5.作者认为,写文章的关键之一在于加强内在修养。对此,你有何体会? (2分)答案:1.苏洵(苏老泉)苏轼(苏东坡)2.C 3.难道(他们)曾经拿起笔来故意学做这样的文章吗?4.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5.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和段落,丰富自己的语言;博览群书,汲取精华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多观察,多体验;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力求创新上枢密韩太尉书 段 2004、南昌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致: 称: 恃: 3.句子翻译:(4分)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而后知天

6、下之文章聚乎此也。4.联系本文及所学过的课文,写出与文中“燕、赵间豪俊”相关的句子。(2分)5.作者用孟子和司马迁的事例论眀了什么观点?答案:1.壮/与 也/而2.获得相当,配合依靠3.难道(他们)曾经拿起笔来故意学做这样的文章吗?然后才知道天下的(好)文章都聚集在这里。4.慨然想见古之豪杰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5.文者气之所形(或:文章要有“文气”,写文章的人要善于“养气”上枢密韩太尉书 段 2004、昆明1.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A、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 ) B、闻一言以自壮( )C、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 D、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2、请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见解

7、的一句: (2分)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4.读完这段文字,请联系全文说说,苏辙的这番慷慨陈词能否打动太尉,为什么?(2分)答案:1.A希望B勉励C景象D从前2.且夫人之学也,不忘其大,虽多而何为?3.太尉(您)如果认为我可以教育就请(您)屈尊教导我,那就太幸运了。4.能。“书”中言辞恳切,感情真挚,表现出苏辙虽然年轻,但才华不凡,勇气超群,颇有见解。上枢密韩太尉书 段、2005、兰州1、本文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苏辙与其父苏洵、兄( )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2分)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仰观天子宫阙之壮 闻一言以自壮B、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C、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D、求天下奇闻壮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下列“其”字指代对象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A、不足以激发其志气B、听其议论之宏辩C、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D、观其容貌之秀伟、根据文意填空。作者为了获得韩琦的召见,称颂他出将入相“才略冠天下。”、在()方面贤能如(、)二人。、在()方面能干如( 、 )二人。答案: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轼2.D3.A 4.政治 周公 召公军事 方叔 召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