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九下长征word教案.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206882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语文九下长征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教版语文九下长征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教版语文九下长征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教版语文九下长征word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语文九下长征word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语文九下长征word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七律 长征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能正确书写2掌握全诗关键词句的含义以及饱含的深情 3. 联系诵读欣赏诗人 领袖及其他作品,更加了解作者毛泽东。【学习重点】1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饱含的深情2. 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习难点】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前学习】1. 常识填空:律诗是由 句组成,两句一联,依次是 联、 联、 联、 联。七律 长征的颈联是 ,韵脚是 2.读诗歌三遍,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逶迤( )磅礴( )云崖( )岷山( )3.解释

2、词义等闲:逶迤:细浪:磅礴:开颜:4. 结合课下解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有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五岭的山脉弯弯曲曲,就像奔腾的细流,乌蒙山气势磅礴,就像滚动的泥丸。金沙水拍着高耸入云的山崖,大渡河上的铁索令人心寒。走过了岷山的千里冰雪,三军过后都笑口颜开。5. 资料链接长征背景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央召

3、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等十一个省。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难,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课中学习】一、目标导入:从单元主题导入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长征之歌”,(可让学生读一下单元提示)我们将循着文字,去“重走”一遍长征路,更加深刻地理解长征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二、自主探究:1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险阻可想而知。诗歌中哪些词句表现出红军“远征难”?(明确:颔联接“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以“逶迤”、“磅礴

4、”极言其巍峨险峻,突现征途之“难”。颈联接“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描绘了两个经典战例。还有尾联“岷山千里雪”,论环境之艰险、跋涉之艰难、处境之险恶,莫过于“雪山草地”。)点:为什么选取这几个地方和事件来表现“远征难”?(明确:这几个地方都是著名的天险,诗歌选取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万水千山”,只选择这几处,便能使人感受到长征中所历经的自然险阻,想像到长征中所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辉煌战绩。讲一讲渡金沙江、大渡河的故事)2. 诗歌除了记叙长征的艰难,它还在表现什么?你可以从哪些细节中发现?(明确: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首联中“

5、不怕”“只等闲”。颔联“五岭”、“乌蒙”,以“逶迤”、“磅礴”极言其巍峨险峻,突现征途之“难”。又以“腾细浪”、“走泥丸”极言其渺小些微,因为“不怕”、“只等闲”, 逶迤千里的五岭、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在红军眼里,不过是“腾”起的一道道“细浪”,滚动(“走”)的一颗颗小泥团!那还有什么可“怕”的!怎么不叫人“等闲”视之呢!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概!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表现出红军不畏艰险、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颈联同样运用了对比手法。“金沙水拍”一动,“大渡桥横”一静。“巧渡金沙江”,是“智取”,显示了红军的机智灵动,“金沙水拍云崖暖”形象地

6、写出了金沙江两岸悬崖高耸入云、江面水势奔腾激荡的景象,描写出红军巧渡金沙江时险恶而神奇的景象。“暖”字,既写出5月金沙江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 “飞夺泸定桥”,是“强攻”,经历了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斗,红军战士以血肉之躯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一暖一寒,相对照,状写了红军战士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两种异乎寻常的艰难险阻,突出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抒发了红军把万水千山视为“等闲”的豪情壮志。尾联_“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

7、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突现。(听歌曲长征,在歌声中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朗读三、小组展示: 1. 各小组分别展示,教师引导深入,做好笔记。 2. 各小组朗诵竞赛四、巩固拓展:1. 仿写:请你一句上联,结合七律 长征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里踏破; 下联:巧渡金沙夺泸定,

8、万水等闲 2. 是怎样的人写出这样磅礴的诗篇?结合“诵读欣赏”了解作者。 朗读诗人 领袖 回忆背诵沁园春 雪卜算子 咏梅五、小结检测: 1.默写七律 长征2. 课后练习二1.2两题【课后学习】 阅读毛泽东词,回答问题清平乐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1. 诗中哪一句与七律 长征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表达的意思和写作意图相类似? 2. 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莫道君行早”一句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不辞劳苦,奋发干革命的精神面貌。B“风景这边独好”,主要是因为远处有碧绿的田地,近处有青翠的松林和峰

9、峦起伏的群山。C“踏遍青山人未老”,透露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忍不拔、顽强战斗的精神。毛主席率领着工农红军,踏遍祖国大地,经历了一次次浴血战斗,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无产阶级革命家显得更加精神焕发,斗志昂扬。D“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战士指着广东那边树木茂盛的地势,那儿正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这里边表达了革命者的雄心壮志。十六字令三首其一其二其三山,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倒海翻江卷巨澜。刺破青天锷未残。惊回首,奔腾急,天欲堕,离天三尺三。万马战犹酣。赖以拄其间。1下列诗句意思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快马加鞭的翻山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

10、了。B“山,倒海翻江卷巨澜”:骑着马在山中奔驰,感到一座座高峰像倒海翻江般卷起巨大的波浪。C“山,刺破青天锷未残”: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剑没有半点残损。D“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就是天塌下来了,山也能把它顶住。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三首词都是写山,第一首是写山的崇高,第二首写山的雄伟浩大,第三首写山的坚强。总起来都是写长征的红军。虽是三首,如同一首。B把山比喻为狂涛巨浪、奔腾的战马和刺破青天的利剑,极准确生动,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像余地,最有力地歌颂了伟大的红军战士。C毛主席诗词无论是咏雪的、咏梅的,都是通过物来咏人。这三首十六字令通过山来反映一个伟大的主题,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歌颂了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D第一首中“惊”字,不但表现了红军对山的高险的惊讶,更主要的还是表现红军战士征服了险阻的自豪心情。第二首描写的景象只有坐在奔驰的汽车上的人才能看到。第三首中,毛主席用坚强的山来比拟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工农红军。【学习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