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621825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现代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特征码 LMtOdCXOrLFNLMCHWPcO * 序:一个典型案例 某外贸集团公司下属 10 多家子公司,集团内部审计师对 这些子公司 1998 下半年业务合同签订与执行情况进行了审核, 发现在 1000 万元以上大金额进口商品合同中,仅豆粕一种商品 就占 16%,涉及金额 5 亿元。按照国际惯例,购买豆粕须提前 半年签订期货合同,各子公司不约而同地进口豆粕,对整个集 团来说,占压在某个商品上的资金过多,势必会增大经营风险。 内部审计师立即向集团管理层提出建议:豆粕进口须做套期保 值以避免价格下降造成的经营风险。果然,1999 年国际市

2、场豆 粕价格一路狂跌,内部审计师的建议使集团避免了近 2 亿元的 损失。 一、 现代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 风险管理监督和风险承受部门必须有效分离,这已成为现 代经营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在部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 计正逐步担负起风险管理的职能,在许多世界知名跨国集团, 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职能正逐步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有效的发 第 2 页 挥。 1、内部审计师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生 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 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查错纠弊,对既成损失提出应对策 略等。例如像经理离任审计这样的综合性内部审计,要对离任 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进行综合评价

3、,包括业务经营、财务管理、 费用控制、制度建设等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透彻地了解公司 的资产质量和该经理在任期间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情况,进而对 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作出评价。 2、内部审计还可以深入到企业管理的极细微的环节上查 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除了像经理任期审计或企业诊断等综 合性的内部审计外,内部审计师更多的是以风险发生可能性大 小为依据,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和行为,查找并防范风 险。 3、内部审计在部门风险管理中还起着协调作用。不仅各 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各管理部门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 内部审计师作为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这一投资决策 带来的风险。 第 3 页 二、内部审计有助

4、于识别组织风险 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对风险的识别。内部审计正是以风 险敏感性分析为起点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人员通常关注的风险 主要有:财务和经营信息不足;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标 准贯彻失败;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不能达到目的 和目标。在决定所要审计的内容之前,内部审计师不仅要评估 和备选内容相关的风险的类型,还要评估当前有多少风险。按 照各待审内容风险水平的顺序排列,然后首先审查高风险的内 容。风险的计算公式为: 风险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涉及的金额。 例如,某外贸公司内部审计师调查了公司的五项工作:(1)应 收款的收取,涉及金额 3700 万元;(2)境外市场开拓,涉及前 期投入资金 4

5、60 万元;(3)配额商品大蒜的出口招标管理,涉及 金额 1500 万元;(4)豆粕进口业务合同签订,涉及金额 800 万 元;(5)某食品加工厂投资立项控制,涉及金额 14 亿元。根 据以前的审计情况和所调查业务的性质,结合内部审计师的经 验判断确定:第(1)项出现坏账的风险为 32%;第(2)项市场开 拓不理想的可能性为 63%;第(3)项未中标的可能性为 43%;第 (4)项执行合同出现的损失可能性为 15%;第(5)项投资立项没 第 4 页 有客观可行的可行性分析,有可能造成投资损失的概率为 11%。 按照前述的公式,五项调查内容的损失风险排序为第(1) 项(370032%1184 万

6、元);第(3)项(1500 万元43%645 万 元);第(2)项(460 万元63%2898 万元);第(5)项(14000 万元11%154 万元);第(4)项(800 万元15%120 万元)。 由此可见,第(1)项业务可能造成损失的金额最大,应当优先列 入审计日程。当然,这种风险识别是最初级的,随着审计工作 的深入进行,对风险程度的识别还会有所改变。 三、 内部审计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并防范风险 1、环节中内部控制审计。在生产环节中内部审计识别并 防范的风险主要是生产计划和实际生产脱节造成的产品积压和 供不应求产生的损失。采取的方式是审查业务流程的合规性。 如:某集团所属食品加工厂可生产

7、12 种食品,其销售部 反映,尽管销售部按月向生产部门提供销售预测,以便于他们 安排生产,但产品不是延迟发货,就是产生积压。而生产部门 报送的生产月报中,却反映每月实际完成生产计划数的 98%。 第 5 页 工厂管理层请集团内部审计师查明这种供销脱节的原因。 内部审计师调查了工厂经营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情况:经营 计划管理人员每月中旬从销售部接到下月度产品需求预测并据 以确定每类产品的产量,同时还收到以后 3 个月的产品需求预 测,据以订购下阶段生产所需原材料。每类产品的产量和生产 周期都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系统中还存有产成品所需的原材料 和包装物的耗用标准。由计算机输出库存原材料余额、生产领 用材

8、料数、需订购原材料数等。当计划管理人员被问及为何不 能按时发运产品时,他们认为,有时原材料或包装物供不应求, 有时生产计划超过生产能力,有时质量控制部门的检验时间过 长而造成积压。内部审计师实施了如下测试:(1)生产计划完成 情况。内部审计师阅读了工厂产量数据的汇总及报告过程,发 现产量低或超产时,随时调整计划,然后用实际产量和调整后 的计划数相比较,得出完成率。可见生产月报上 98%的完成率 存在水分。另外,完成率是由 12 类产品的实际产量和计划数相 比,经常有这种情况:总体计划完成情况不错,但各类产品未 完成计划或超额完成计划的差异相当大。(2)生产计划执行情况。 内部审计师抽查了 5

9、月份 12 个品种的生产计划,并按照销售部 提供的上月市场需求预测重新编制生产计划,发现 4 个品种需 增加计划产量,2 个品种需减少计划产量。据此估计这可能是 各种产品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原因。(3)存货水平。一是原材 第 6 页 料。在 5 月份的生产计划中,有 8 项产品比计划要求晚了一个 星期以上,计划管理人员反映,其中 6 项产品是由于订购的原 料未按时到货所致。内部审计师抽取 10 例原材料进货情况进行 检查,发现有 5 例未按时到货。原材料交货时间是由计算机确 定的交货周期确定的,因而内部审计师抽取本年度 20 笔定货单, 将其中每一种产品的计算机储存交货周期与实际交货周期进行

10、比较,以检查计算机确定交货周期的准确性,结果发现 7 种原 材料卖方要求的交货时间比计算机得出的时间要长,同时有 4 种材料则相反,这说明计算机对交货时间的确认有误,这是生 产部门未按时完成生产计划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包装物。包 装物也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当产成品报告输入计算机系统后, 计算机自动按标准用量扣除所需包装材料。但内部审计师了解 到,实际包装物用量并未输入计算机进行调整,而由于浪费等 原因,实际用量与标准用量之间差异往往很大,有时还会发生 额外的用途。例如,包装用瓦楞纸常被用来填充包装箱,而这 一用量并未从存货数量中扣除。内部审计师抽取 3 种包装物库 存,发现有两种账实不符,因此

11、,计算机反映的包装物充足, 但实际上已短缺,进而延误了产品的按时发运。(4)质量检查时 间。根据规定,质量检查时间为两周,但这段时间未列入生产 计划,内部审计师抽取了 5 月份 8 种产品的检测记录,发现 2 种产品是按时生产,但由于质量检验延误了发货。(5)生产能力 因素。车间的生产能力是根据计算机系统的生产预测程序确定 第 7 页 的。内部审计师抽查了 5 个月来 6 个主要品种,将计算机确定 的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进行比较,发现差异从50%到30%, 造成 1 个品种生产计划规定的时间不足,而未能按时完成计划; 同时造成 2 个品种生产计划规定的时间过分充裕。 经过审计,内部审计师提出

12、如下建议,以避免生产计划和 实际脱节造成的损失:1.生产计划按需求预测确定,不得随意 调整;计划完成进度按每类产品分别统计。2.定期调整计算机 系统中供方交货周期的有关数据,以保证材料及时到货。3.定 期盘点包装物,包装物实际用量应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以保 证计算机内反映存量的正确性。4.把每种产品的质检时间安排 进生产计划中。5.至少每季度要检查影响生产能力的各因素, 并据以调整计算机系统有关生产能力的数据,保证计划按时完 成。 两个月后,后续审计发现工厂按照前次审计提出的建议进 行改进后,有效地避免了生产脱节造成的损失风险。 2、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审计。许多大型跨国集团包括 众多的成本利

13、润中心,这些成本利润中心有相对的独立性,它 第 8 页 们的负责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集团的效益。对一 些关键岗位人员聘用的失误,往往给组织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造成灭顶之灾。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高级管理人员岗位轮 换、解聘、重新聘任、提拔的前提。在任期审计中认为业绩不 佳的管理人员不能得到职位提升,大大减少了人员聘用不当带 来的风险。某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师对所属子公司进行任期审计, 效益审核中显示该经理在三年的任期内每年都完成了总部下达 的利润指标。但在管理审计中审计师却认为该公司制度不健全, 资金缺乏有效的控制。在进一步的资产界定审计中查证核实在 应收账款中有 760 万元呆死账;存

14、货中近 50 万元的罐头食品只 有账面数,实际已不存在。如果考虑这些潜亏因素,该经理在 三年任期内公司实际是亏损的,从内部审计师的角度来看,该 经理不应得到提升。 当前,人工费用依然是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 大型企业如果管理措施不得力,董事会的控制力没有遍及企业 的各个方面,企业内某些独立核算业务单元的管理者就会违反 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巧立名目,通过截留利润,私设“小金 库”等手段,私自提高薪酬水平。内部审计师通过财务审计和 薪酬制度合规性审查,往往能发现滥发薪金的问题,避免所有 者权益受到损害。内部审计师对集团所属贸易公司进行财务收 支审计时发现, “短期借款”科目有如下疑点:(

15、1)借款该公司 第 9 页 进口医用棉纱的国内合作客户而非信贷部门。(2)款项归还次数 多,金额零星,不符合整笔还贷的一般原则。(3)审计人员索要 贷款合同,会计人员不能提供。为此,内部审计师对涉及此客 户的棉纱进口业务从签订合同到进口报关、货款结算的整个业 务流程进行了详细审核,发现会计人员对于从客户汇来的收入 款中,部分未记入“销售收入” ,而是记入了“短期借款” 。显 然,该公司截留了部分收入形成“小金库” ,所谓的零星还贷实 际用于了公司内部员工薪酬制度规定之外的福利。内部审计师 建议将体外循环的资金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纳入账内核算,避 免了资金失控造成的损失,有效地制止了小团体利益甚至个人 利益侵害整个组织利益的行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