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肝脏分段及读片.ppt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221029 上传时间:2020-10-0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T 肝脏分段及读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CT 肝脏分段及读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CT 肝脏分段及读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CT 肝脏分段及读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CT 肝脏分段及读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T 肝脏分段及读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 肝脏分段及读片.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CT 肝脏分段及读片基础,肝脏的分叶和分段 CT片上肝脏的分段 CT读片基础 肝癌肝血管瘤的CT诊断,一、肝脏的分叶和分段,过去,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左右两个半肝。 现在,肝脏灌注方法确定五叶八段。,肝脏的三个主裂(正中裂,右叶间裂,左叶间裂) 两个段间裂(左段间裂,右段间裂) 一个背裂,国际上,Couinaund分段,五叶八段是根据门静脉和肝静脉在肝内的行程划分,二、 CT片上肝脏的分段,通过肝静脉和门静脉的分支判断 肝静脉:左中右 门静脉:左右 右:右前 5,8段 右后 6,7段,第二肝门下方层面CT横断面,第一肝门层面CT横断面解剖,胆囊窝层面CT横断面解剖,三、CT读片基础,平扫,动脉期

2、,静脉期 观察:位置,形态,密度,肝脏CT正常表现,1、肝大小、形态、轮廓 2、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上腹部其它脏器如脾脏等。 3、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现为肝内条状、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粗大。 4、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5、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4,二 CT 正常腹部,肝,胃,胸主动脉,奇静脉,贲门,半奇静脉,脾,5,门静脉,胆囊颈,二 CT 正常腹部,肝圆韧带,胆总管,肝总A,肝尾叶,下腔静脉,胸主动脉,右膈脚,左膈脚,6,门静脉,胆囊体,二 CT 正常腹部,胆总管,胰尾,脾静脉,脾动脉,肝总A,腹

3、主动脉,7,二 CT 正常腹部,门静脉,胆囊体,胰 体,脾静脉,右 肾,左 肾,腹主动脉,二 CT 正常腹部,8,胆囊底,胰 头,十二指肠,左肾上腺,脾静脉,9,二 CT 正常腹部,胆囊底,胰头钩突,肠系膜上动脉,肾周脂肪囊,肠系膜上静脉,11,二 CT 正常腹部,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右肾静脉,十二指肠,四、肝癌肝血管瘤的CT表现,肝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与病理 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无症状。 女性:男性4.55:1。 大小不一,可单发或多发,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0cm; 扩张的异常血窦单层血管内皮细胞,影像学表现 CT:平扫时呈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较大病灶其中心密度更低;增强

4、时,A期可见边缘呈结节状强化,渐向中心扩展,整个血管瘤被对比剂填满,V期及延迟10分钟扫描仍有对比剂,故有“快进慢出”(早出晚归)特点,不同于肝癌。,肝癌 血供主要由肝动脉供血,90为富血供。 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 肝外血行转移肺、骨、肾上腺和肾等; 侵犯胆管阻塞性黄疸; 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CT 平扫:病灶呈低密度 增强: A期: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 V期:对比剂密度下降,肝实质强化 肝实质期:病灶密度低于正常肝 符合“快进快出”特点,不同于血管瘤,肝转移癌 CT表现 平扫: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光整或不光整,可有坏死,少见有出血或钙化 增强:多数病灶有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密度低于正常肝。典型表现为病灶中心低密度,边缘环状强化,最外缘密度又低于正常肝,称为“牛眼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