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622996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推进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进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推进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 方案 特征码 cQsshdnaTbxbLqrpVORN 各行政村,各乡(镇)、街道、农(茶)场,市直及驻武各单 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是 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 “十一五”是推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扎实推进海峡西岸 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 省人民政府关于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纲要 、 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绿色腹地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纲要 、 市国

2、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 一五”规划及 2020 年规划纲要 ,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按照“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大局,突出发展、突出基础、 第 2 页 突出保障、突出和谐、突出创新,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 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持续拓展以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 中心的思路,持续拓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举措,持续拓展 重农支农的氛围,立足农民满意、农民需要、农民自愿、农民 为主,围绕“产业互动、政策覆盖、服务延伸、设

3、施对接、改 革配套、队伍保障”的运作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建设海峡西岸 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而奋斗。 (二)基本原则。扎实推进海峡西岸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 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握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加快发展。以农民增收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 发展农村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提 高农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融入全局,整体推进。把新农村建设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大局、融入海峡西岸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建设的全局、融 入我市经济发展的布局中去

4、谋划,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 的进程紧密结合,在海峡西岸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建设中加强 “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新农村建设支撑海峡西 岸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建设。 立足多予,统筹协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研 第 3 页 究“多予”的办法,拓宽“多予”的渠道,按照予在公平、予 在机制、予在活力、予在可持续性的原则,从人力、财力、物 力上向农村倾斜,从发展战略、规划布局、政策导向、资源配 置、服务保障上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 机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规划,注重运作。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因村 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段推进”的要求和步骤,科学 制

5、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 20XX 年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和 2020 年远景目标分步实施,根据各村基础和实际情况,分类指 导抓好新农村建设,突出实效目的,分阶段细化和推进新农村 建设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工作机制,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形成部门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以人为本,重在实效。从解决农民最迫切,最直接、最关 心的实际问题入手,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 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不提不切 实际的目标、要求、口号,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防止形 式主义。 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尊重农民意愿,

6、发挥农民群众的主 体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生 产发展以农民自我创业为主,政府组织推动;生活富裕以农民自 立为主,政府扶持帮助;乡风文明以农民自我教育为主,政府宣 第 4 页 传引导;村容整洁以农民自建为主,政府支持奖励;管理民主以 农民自治为主,政府依法监管。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新 农村建设,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成为 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三)分析形势。近年来,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 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基层经济细胞更 加活跃,农民增收幅度连续多年位居南平市前列,社会事业取 得了长足进步,乡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为

7、新农村建设奠定 了较好的基础;随着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支援农村、工 业带动农业的能力逐步提高,新农村建设具备较好的条件;中 央、省和南平市连续出台强有力的惠农扶农政策,海峡西岸国 际性旅游度假城市建设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 多的支持,新农村建设有了较好的机遇。同时,也应清醒看到, 我市农业农村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我市 综合经济实力不够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有限,农民 持续增收的途径和支撑还有待拓展和深化,乡村集体经济薄弱, 加快发展的任务艰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还比 较落后,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足, 统筹发展的难度较大

8、;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人 居环境和生态保护有待进一步改善,和谐发展的压力不小。这 些难点问题必须有效破解,才能壮大农业农村经济、提高农民 生活质量、改变农村面貌,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从而保障全体 第 5 页 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目标要求 (一)2020 年远景目标。海峡西岸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新 农村建设总的目标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村服务保障能力、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农村生产力进一 步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社会面貌进 一步改变。经过 15 年奋斗,到 2020 年,农村经

9、济结构明显优 化,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城镇人口比重较大幅度提高, 城乡差别逐步缩小;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 分,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基层民主更加健全,法制更加完善, 社会安定和谐,农民安居乐业;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 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农村基础设 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可持 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建设有 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特色的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二)20XX 年主要目标。海峡西岸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新 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

10、、渐进的、动态的过程,贯穿于现代化 建设的全过程。 “十一五”期间,要确保实现以下阶段性目标: 产业有新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加,产业特色优 第 6 页 势更加凸显,产业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 长,乡村财力明显增多。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 16.4 亿元, 年均增长 7.1%;以“茶、竹、烟”为主导产业的格局形成,茶 产业在全省发挥支撑作用,全市茶、竹、烟三大产业增加值在 农村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达 60%以上;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 25%,农产品优质率达 90%以上;全市基本实现初级水利化,耕 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达 85%以上;每公顷耕地农机总动力 10 千 瓦。 生活有

11、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 收入达到 6632 元,年均增长 8%以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 在 43%以下,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公共服务加强,农 村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初中教育阶段入学率达 98%以 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 90%以上;农民看书难、 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基本解决;农村低 收入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低保标准。 文明有新进步。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 素质逐步提高,农村社会风气正,稳定和谐秩序好。80%以上的 农村后备劳动力受到职业技能培训;30%以上的村建成市级以上 文明村,40%以上的农户成为文明农户,

12、95%以上的乡村达到平 安标准;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在 7以下,农村出生人口政策 符合率达 95%以上;农民文化生活消费支出比重达 12%;农村殡 葬火化率达 100%。 第 7 页 环境有新变化。农村生活设施明显改善,逐步实现“六通 三治”: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广播电视,通商业网点, 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行政村通水率 100%,自来水普及率 80%,饮用水合格率达 90%以上;实现户户通电;基本实现通行 政村公路硬化,95%的行政村通客运班车;行政村通电话率达 100%,农村信息化程度达 50%以上;20 户以上的自然村通广播 电视;乡镇级农家店覆盖面达 90%,村级农家店覆盖面达

13、70%; 农村居民居住质量指数达 67%;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 50%以上;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50%。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下 降到 6%,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控制,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南平市先 进水平。 管理有新机制。60%以上的乡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目标 要求;乡村治理机制逐步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 理和民主监督等制度进一步健全;村务决策听证和村集体会计 委托代理制度全面推行,积极探索完善村级财务管理“七公开、 两到位”制度,农民对村务公开满意度达 85%以上;农村改革 和农村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 各乡(镇) 、街道、村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全市性目标,根据 各自的自然资源条件

14、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地确定建 设目标;结合实际,选准切入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 工作,有条件的地方,步伐迈得快一点,建设内容多一点,标 准高一点;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地方,先办有条件办的事,逐 第 8 页 步增加建设内容。经济发展较好乡村,重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促进城乡产业的对接与互动,加 快城市公共设施和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力争先行一步,走在前列。中等发展水平乡村,重点培育主导 产业、特色产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积 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整治人居环境,建设体现乡村田园风光、

15、生态和文化特 色的新农村。基础薄弱乡村,重点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 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 贫开发,着力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 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与其它乡村的差距。 三、重点任务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逐步实现生活宽裕,是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物质体现,是不断夯实农村发 展基础、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首要前提,是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根本目的。为此,必须把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 中心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围绕“产业互动、政策覆盖、服务延 伸、设施对接、改革配套、队伍保障”的运作重点,全面开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6、 (一)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充分挖 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加 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积极拓宽农民非农收入渠道。特别是要 第 9 页 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壮大区域特色规模经济,从 而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 机制。 1、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即“一个产 业、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抓到底” 。在继续抓好粮食产业的 同时,集中力量发展“茶、竹、烟”三大优势主导产业。茶业: 在培育品牌、提升质量、拓宽市场上狠下功夫,积极与高校、 科研单位联姻,大力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进一步提高茶叶 附加值。加快推进一批带动力强的茶产业龙头企业建设步伐, 整体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竹业:深入开展竹业擂台赛,在科 技兴竹、提高单产效益上寻求突破。财政 1 2 3 4 5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