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族音乐 二人转 秧歌.ppt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231638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民族音乐 二人转 秧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东北民族音乐 二人转 秧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东北民族音乐 二人转 秧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东北民族音乐 二人转 秧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东北民族音乐 二人转 秧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民族音乐 二人转 秧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民族音乐 二人转 秧歌.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3.4.10,东北秧歌、二人转,什么是东北二人转?,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特点: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主要地域: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又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东北二人转发展历程,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

2、头。 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后来各流派取长补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转。,东北二人转主要演出方式,分四类:,“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双”: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出跳入。,“群”: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由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二人转产生之初,民间艺人给寂静的山村带来欢乐,也带来大山外的消息。田间地头,随意一片空地,不需任何布景 、道具,只凭一男一女,又

3、唱又说又舞又耍。两个演员与剧中角色的对应关系不稳定,可以“跳出跳入”。根据演出需要,演 员“转”个身即可由年愈半百的婆婆变成年方二八的妙龄姑娘;不需幕起幕落,不需当场换装,就可以生动形象地演出多时空 、多场面、多人物。正如艺谚上说的,“千军万马,就是咱俩儿”。,东北秧歌,欣赏:东北秧歌 满堂红,东北秧歌音乐的来源主要是东北地区的一些唢呐曲牌;当地民间器乐曲的片断;东北民歌和地方小调;音乐工作者新编的乐曲。此外,它还吸收了一些“二人转”和“单鼓”的音乐。,起源与分类,东北秧歌分类:,地蹦子又称地秧歌,流传面较广。,高跷盛行于辽南,特别是营口(大石桥)、海城和盖县一带。,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

4、泼辣的特点,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动作既哏又俏,既稳又浪(浪,即欢快俊俏之意),而且稳中有浪,浪中有稳,刚柔结合,不能扭扭捏捏缠绵无力。 东北秧歌音乐的传统乐曲十分丰富。其美学原则可用三个字加以概括,即顺”、“活”、“韵”。“顺”意为通顺。旋律的各种变化,乐曲的连接,调性、调式的变换都要“顺”。“活”即要具有高度的即兴演奏的能力,使音乐灵活多变。“韵”即韵律感及风格味道。,特点,东北秧歌传统乐曲:,(1)跑场音乐,(2)走场音乐,(3)清场音乐,(4)小帽音乐,东北秧歌音乐的调式以宫调式、微调式较多,羽调式、商调式次之,角调式的乐曲较为少见。宫调式、微调式较为明亮,这两种调式较多的原因与东北秧

5、歌音乐中很多乐曲的情绪热烈、欢快有关。此外,在同一首乐曲(曲牌)中还常出现调式交替现象,这种交替主要是在同宫系统内的交替。,调式,“浪头”又称“浪子”,意为以某一音为轴,音乐在轴的两侧波动,气氛火爆热烈。除东北的民间器乐曲常用“浪头”外,河北吹歌,陕西鼓乐等民间音乐中也经常使用。 “浪头”用在曲牌联缀时的开头、结尾和中间换乐曲时,前首乐曲的尾部可接一个小的“浪头”再接下一首乐曲。如某一首乐曲单独使用,这首乐曲的尾部甚至乐曲的中间都可以接浪头,它是民间艺人即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浪头”的篇幅长短不拘,根据场面的大小临时决定。 每个艺人演奏“浪头”都不尽相同,但它有一定的规律性:“浪头”由长音(可自由延长)和流水板音乐组成;速度较快;中间套有对句;用长音作过渡或通过它转调。,浪头,欣赏:东北秧歌小看戏,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