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进城务工员及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思考.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6234841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障进城务工员及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保障进城务工员及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保障进城务工员及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保障进城务工员及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保障进城务工员及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障进城务工员及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障进城务工员及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及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思考安陆市财政局/朱斌文从2008年起,我国将全面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向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推进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工作。这项政策深受全国人民的肯定和欢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个特定的群体农民工及外来子女就学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不能便利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就农民工及外来子女享受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在我国,当前存在着数量宠大的农民工,他们在外务工,为流入地经济和

2、社会发展默默奉献,而他们的子女却只能留在家乡,成为留守一族。据统计,全国已有1.4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孩子的父母,他们把子女留在了农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2007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与2000年相比,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已占到全部农村儿童的三分之一。1.农民外出务工非常普遍。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一直落后于城镇居民。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逐渐过剩,外出务工是当前经济条件下外出谋求生计、拓展个人发展空间的相对理想选择。在一些地方,鼓励农民外出打工早已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资料显示,2007年,湖北省外出打工的总人数达

3、到682.61万,并形成了潜江、麻城等十大“打工之乡”。2.相当一部分农民子女被留在老家,沦为“留守孩”。在全国数量宠大的外出务工人员中,青壮年居多数。 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为留守儿童。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5800万人,虽然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是很大,却相当于澳大利亚2007年全国总人口2100万的2.76倍。3.农民工子女能够便利入学是广大农民工的共

4、同愿望。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同未成年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亲自关爱和培养。调查显示,98%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很重要。子女达到入学年龄后,许多有技能农民工关心子女的教育,不忍心将子女继续留在老家,不得不辞掉在外面的工作,回家务农,或就近寻找其他工作机会。还有一部分年轻夫妇,不得不一人在外务工,一人在家带孩子,全家分居。 4.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教育专家和广大教师指出:儿童时期是身体发育、性格养成和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往往会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长期生活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与父母较少接触和交流,家庭教育缺

5、失,代养人的教养方式存在某些不足,使他们形成性格孤僻,情绪淡漠、自卑、学习兴趣不高、情绪自控差、优柔寡断、害怕与人交往等心理问题。二、当前农民工子女在异地就学的面临的主要困难在城里上学难,是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国家规定,城里的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应给农民工子女“市民待遇”,但在各地执行中差别很大。1.在异地入学相对较难。虽然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距,使城市根本没有为农民工子女教育建立起便捷的服务渠道。根据新华社记者、中国青年报记者2007年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联合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占62.4的农民工表示,通

6、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信息,占12.8。“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学校主动上门”,分别仅占4、1.6和0.8。 2.异地就学往往不能享受免费政策。近年来,因为随父母到外地上学,一些本来可以享受免费政策的农民工子女,反而享受不了。如北京市海淀区振兴打工子弟校,2007年,该校共有1200多名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方,而其中应该享受两免一补却享受不到的孩子占了一大半( 资料来源: 2007年03月06日CCTV经济信息联播)。另据报道,浙江省教育厅规定,农民工子女要在浙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必须符合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其父母在流入地(

7、县级)已持有浙江省居住证等要求,并能提供户籍证明及其他相应的证明材料(见中国教育报 2008年2月20日第2版)。客观事实是,农民工子女往往不能和流入地孩子一样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收费高、没有城市户口,往往会成为农民工子女求学路上的两大“拦路虎”。 3.相关转学手续办理繁琐。农民工属流动性较大的劳动群体,如果带上子女在外就学,当工作地点发生变化后,子女就需要一同变迁。由于各地在学生的档案和学籍建立上不尽统一,学生在转学时,手续办理很繁琐。基于这一点,很多农民工不敢将子女带在身边,只有眼睁睁地让子女沦为留守孩。调查显示,有的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到拒绝,有的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

8、。4.农民工子女在外求学时,得到各方面的关怀不够。主要表现在一些子女虽然同父母一起在流入地接受教育,但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不如当地学生,包括参加校外活动,校外教育,参与社会实践等等。三、对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的几点思考无庸置疑,保障公民平等接受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当前农民工子女就学出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1.树立教育一体化概念,地方政府主动破除划地为牢的思想,充分履行政府职责,全面提供基础教育服务。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9、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政府的责任更是不容懈怠,全国不论任何地域,各级政府都要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承担起保证农民工子女入学的责任。在我国,农民工流入较多的地方往往经济较发达,如珠三角、长三角、各大省会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地方可用财力相对有保障,更应该主动承担责任,作为相对发展地区,只接受劳务输入,不提供相配置的教育服务于情于理不通。相关公办中小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坚决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加快建立学籍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动态迁移机制。地方教育部门要适应

10、新的形势,改变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和方法。要全面执行教育部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落实中小学生学籍全国统一管理。全面做好学生学籍规范登记工作,加快学籍信息化系统开发,为实现全国范围的中小学学生学籍数据共享和分析利用奠定基础。争取早日在全国实现统一的学籍管理,推进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使各学校教育实现对接,农民工子女无论到哪里,都可以及时、便捷地进入学校就读。确保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义务教育。 3.科学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为义务教育提供经费保障。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建议由省级财政对本地区的义务教育全面负起责任,切实解决义务教育经费问题。要积极建立健全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11、经费筹措保障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对接收农民工的子女较多的公办学校,予以适当补助。每学期结合学生学籍变化,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供财力保证。各级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标准拨付经费,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逐步增长;对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得收取学费,并逐步免收杂费。财政部门对相关学校财务管理要实行校财局管,对学校经费管理实行部门预算,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适应义务教育基本需求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和工资标准、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4.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着力推进人文关怀,积极为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就学环境。各地

12、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学校要对农民工子女学习和生活上进行优待。针对农民工普遍无暇顾及子女学习的特点,学校要建立进城农民工子女家庭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学习和生活情况,增强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办理农民工子女转出转入手续时实行优待,实行即来即办,特殊情况实行先入学后办理手续,切实保证农民工子女不因转学而影响学习。在农民工子女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和初中升高中时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对待,统一发给相应的义务教育证书和毕业证书,享受同等的指标生和加、降分优惠政策。5.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收费监督检查,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合法权益。教育、财政和监督检查部门要对各地各中小学校工作落实情况经常进行督导检查,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要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对待,一视同仁,只交杂费,不收取借读费、赞助费。F责任编辑/莫之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