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试题.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6237126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试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试题江苏丰县初级中学戴松方一、选择题1( 2014 年青海中考题)某校组织学生体检,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数据是()A 体 温37 B 身 高16mC 质 量40kgD 1min 心跳 75 次答案: B解析:试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物体的估测能力,对自己身体的一些数据更应该关心。中学生的体温在37左右,所以A 正确;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 6m,所以 B 错误;中学生的质量40kg 左右,所以C正确;中学生1min 心跳 75 次,所以D 正确。2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A测量

2、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C小明的身高为1 68D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 18答案: D解析:题目考查对长度单位的认知和常见物体的估测能力。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不到1 厘米,所以应该约为9 毫米;教室宽约为6米,合 60 分米;小明的身高应该为168 米;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厘米。4在通常情况下,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A 0 9sB 10sC 1minD 1h答案: A解析:要对脉搏的跳动有所了解,通常情况下, 正常人的脉搏为每分钟 60 70 次。5我国对纳米技术的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长度为1 76109nm的物体

3、可能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答案: A解析: 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测量必然存在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7用较厚的刻度尺测量一物体长度,如图 1,正确的是()图 1答案: D解析: A 项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B项图中的刻度尺没有放正;C项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 的一侧未能紧贴被测物体; D 项图

4、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而且放正,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答案: D解析:要从刻度尺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方面去分析。测量前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要先观察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观察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观察零刻度, 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以上都是测量前必须做的。3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厘米()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B 教室宽约为 60A 一 个 人 的 高 度B 物 理 课 本 的 长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度8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是指人的脚跟到脚尖的距离的厘米数。C一座山的高度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白雪同学请

5、林圆圆帮她买一双鞋,林圆圆使用了一把受潮膨胀了的木答案: A刻度尺测出白雪的脚长230cm,则林圆圆应该买的鞋的号码是()解析: 176 109nm这个数值太大,而单位太小,把它换算成大A 22B 22 5C 23D 23599答案: D单位。根据 1m=10nm,所以 17610 nm=1 76m,显然这是一个人的高度。解析: 受潮膨胀的木尺,分度值变大。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其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读数比真实值小,因此脚的真实长度比23 0cm 稍长。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第 1页共4页9在相同条件下,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因此用同

6、一把铜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的长度,夏天和冬天的测量结果比较是()A夏天测得的数据大些B 一样大C冬天测得的数据大些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物体热胀冷缩后微小长度变化的判断比较能力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夏天由于铜尺的分度值变得更大,所以测量值偏小;冬天由于铜尺的分度值变得更小,所以测量值偏大。10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 小明测量的结果为 1229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 1228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B小明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C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D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答案: D解析:

7、精确测量时, 要求 估读 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把给出的数据换算成小数点后有一位数字的数值,那么,其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cm,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 1228m=1228cm,因此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也是 1cm。结果不一样只是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不同的测量者,估读的数字可能不同。两人的读数都是正确的。11测一张报纸的厚度,下列方法可行且正确的是( )A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B将报纸连续对折5 次,测出总厚度再除以10C将报纸连续对折5 次,测出总厚度再除以32D上述方法都不正确答案: C解析:报纸的厚度是比较小,用毫米刻度尺是无法测

8、出的,所以采用积多算少法,将报纸连续对折5 次,这样报纸的厚度就变成了32 张报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其厚度,再除以32,可求出一张报纸的厚度。二、填空题12(2014 年泰安中考题)(1)如图 2 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cm,机械停表读数是_min, _s 。图 2答案: 2 853383解析: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刻线对齐,右侧在 47cm和 4 8cm 中间,估读为4 8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 85cm200cm=285cm;观察表盘可知,机械停表的大圈1 整圈是 60s,1大格是 1s,每大格又均

9、匀分成10 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 1s。小圈 1 整圈是 15min,每一小格是0 5min。小圈指针指示时间超过35min,大圈指针指示是38 3s,因此读数是3min、 38 3s。13如图3 所示,小明测量的A、 B、 C 三个物体的长度分别为_cm、 _cm、 _cm。图 3解析: 测量长度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图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被测木块 A 长度准确值为 3 2 cm,估读值为 0 07 cm,所以木块长为 3 27 cm( 326 cm 、 3 28 cm 也对)。被测木块 B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3 4 cm,估读值为000 cm ,所以

10、木块长为340 cm 。被测木块C 的末端恰好落在长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4 0 cm,估读值为0 00 cm,所以木块长为 4 00 cm。答案: 3 27(或 3 26、 328)3 404 0014如图 4 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_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不正确。用A 尺测 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_。图 4第 2页共4页答案: AB2 20 cm(或 220 mm)解析: 刻度尺 A 分度值是 1mm,刻度尺 B 分度值是 2mm,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 因此刻度尺 A精确些。 刻度尺 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 使用方法错误。 被测木块的

11、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 22cm,估读值为 000cm,所以木块长为 220cm。15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图 5 测一枚纽扣的直径,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mm,纽扣的直径是 _cm。图 5答案: 1 1 10解析:刻度尺上最小格表示的长度是1mm,所以其分度值是1 mm;纽扣的准确值是: 11cm;估读值是: 000cm;纽扣的直径是: 11cm 0 00cm 1 10cm。三、综合题16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 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 尺子 ”。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

12、量步距的方法。( 2)小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 0 5m,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 84 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米?答案:( 1)先测量出走 10 步的距离, 再折算出一步的距离; ( 2)42 米解析:步距是指人正常步行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为了准确测量步距,可以用测多算少的方法,比如先测量出走10 步的距离,再折算出一步的距离;已知一步的距离,可求84 步的距离,进一步求出教学楼的长度。17如图 6,一块砖头,如何测出它内部对角线AB的长度?说18挂在弹簧下的物体在位置O 处于静止状态,如图9 甲所示,出你的办法。将物体拉到A 处,松手后,物体会在A、 B 间上下振动,如图9 乙所

13、示。小盼、 小汉和小宁已经知道物体每振动一次(由 A 经 O到 B 再回到 A)所用的时间相等。为了精确测定该物体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图 6小盼的测量方法是,当物体运动到最下面的位置A 时,用停表开始计答案: 方法 1:取三块砖按图3 方法放置,量出CD间的长度即时,当物体再次运动到位置A 时停止计时, 直接测量出物体振动一次为所求。的时间。 小汉的方法是, 当物体运动到最下面的位置A 时,用停表开始计时,当物体振动30 次,再回到A 处时停止计时,用测得的时间除以30,求出物体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小宁的方法是,当物体运动到位置O时用停表开始计时,当物体振动30 次,再回到位置O 时停止计时,

14、 最后求得物体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你分析他们三个人的方法谁的最好?并简要说明理由。图 7方法 2:取三块砖按图4 方法放置,两端的砖块不动,抽去中间的一块,然后量出EF 间的长度即为所求。图 8解析:刻度尺无法进入砖块内部测量,把要测量的长度转化到砖块外部就好办了,怎样实现这个转化,确实需要动动脑筋。第 3页共4页图 9答案:( 1)小宁的方法最好。( 2)小盼的方法误差最大,小汉进行了改进, 但小汉选择的测量位置不如小宁,小宁选择的测量位置处,物体运动的速度最大,时间的测量会更准确。解析:小盼是直接测量物体振动一次的时间,由于物体是运动的,人的眼睛不可能对物体是否已在A 位置做出准确的判断

15、, 即使眼睛判断准了, 手也不可能使停表及时走动和停止,人在读表时还会有误差等。如果测量物体振动30 次的总时间,再求出物体平均振动一次的时间,方法就要好一些。 这不是说上述误差不存在,而是说上述操作产生的误差只有一次,但被平均到30 次里,每一次的时间误差变小了,所以更精确一些。显然,选择物体振动的次数越多,测量结果越精确。小汉和小宁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呢?注意到物体在AOB之间的振动情况, 物体在 O点振动最快, 由 O向 A 运动速度越来越慢, 物体是否已到 A 点呢?这极易使人的眼睛做出误判断,从而增大了测量误差。以 O点作为计时的开始和终止,可使上述原因产生的误差减小。2014-08-13人教网第 4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