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2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2篇.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62399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2022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习2022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习2022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习2022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习2022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心得体会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读懂乡村振兴的“一”密码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读懂乡村振兴的“一”密码,就是要坚持组织“一条线”、治理“一张网”、服务“一盘棋”,让力量凝聚、发展见效、幸福生根。坚持组织“一条线”,让力量凝聚。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筑牢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只有坚持组织“一条线”,在建强党支部、配强“带头人”、党员“齐聚力”上下足功夫,才能在强化党建引领中发挥

2、组织优势,切实激发组织活力、增强干事动力,让各方力量在乡村振兴一线凝聚。全面建强基层党组织是需要每个基层党支部共同努力的事。要紧跟上级党委步伐,主动担负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不断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机制,把各类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导组织建起来,把各类能够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提供支撑的干部人才选用起来,确保组织体系严明清晰、干部人才力量充足,真正使得战斗堡垒强起来、干事劲头鼓起来、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坚持治理“一张网”,让发展见效。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与用好用活治理“一张网”息息相关、紧密相联。若想发展有进展、振兴有成效,就要做好改进乡村治理的“结合文章”,坚持治理“一张网”,切实推动治理

3、精细化、立体化,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具体说,必须健全机制促治理,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把“四议两公开”落实好,把“接地气”“带露珠”的村规民约建立好,把村民说事、议事、主事的场所建设好。做实网格促治理。充分发挥现有网格作用,突出网格在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中的作用,用好“网格长”,实时掌握工作动态、存在问题,发现情况、及时破解,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强化平台促治理。在强化平台搭建上下功夫,积极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依托“每个有劳动力的党员都有致富项目”“每个村都有一批党员致富能手”“每名党员致富能手都能

4、结对帮扶一户群众”等活动,让党员研究项目、发展产业有依据、有抓手、有支持。坚持服务“一盘棋”,让幸福生根。群众满意是衡量工作好坏的首要标准,也是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关键指标。服务精准不精准、到位不到位、暖心不暖心,直接关系到能否把推进乡村振兴的“辛苦指数”变成“幸福指数”,能否用优质高效到位的服务换来群众的交口称赞和满意笑脸。坚持服务“一盘棋”,就是要多关注多了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深入群众身边察民情、晓民意。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聚焦重点问题、盯紧关键环节,做优做强服务。无论是群众关注的村屯环境卫生的整体提升,还是群众盼望的产业兴旺、

5、乡风文明,都逐项研究解决方案、破解办法。既充分发挥后村屯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齐心协力打造更优更美的人居环境,又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产业项目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提质”“增效”,真正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乡村旅游既要“塑形”更要“铸魂”雨水”时节刚过,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的发布,这是本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要求,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当前,各地坚持以绿

6、色为底色、文化为灵魂、产业为支撑,打造一批优质乡村旅游目的地。但,一些地方发展乡村旅游由于缺乏规划,内容单调、品位较低,乡村体验产品附加值挖掘得不够。笔者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既要做好外包,更要注入发展灵魂,才能打造成为高品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注重统筹“塑形”,注入政策配套之魂。建设和发展山水田园风光旅游目的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农民利益和村集体利益。发展乡村旅游,重点要解决好特色和游玩体验这两个关键词,只有特色鲜明,才能叫响山水田园村游目的地这块金字招牌。陕西袁家村、浙江莫干山就是鲜明的例子,为什么各地很难复制,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规划先行,以特色立足。针对工作滞后问题,要以“

7、晾晒”成绩为手段,建议成立全州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采取专班专组相结合方式,逐项推进和攻克。对工作推进缓慢、难以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及时启动预警机制、发出提醒函,确保完成工作既定目标任务。针对土地问题,建议按照“一项目一方案”,用好“点供”用地政策,解决好重点项目的土地、林地等问题,避免出现项目开工就停工、建设迟缓甚至不了了之的问题。针对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建议秉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多渠道整合社会资本,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导向性投入,健全财经补给刺激机制,补缺资金短板。注重规划“塑形”,注入旅游品质之魂。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乡村振兴便是盲人骑下马,乱麻一团,永远理不清

8、头绪,也找不到突破口和切入点。意见指出,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同时,明确指出,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要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为主线,充分理解其内涵和要求,实施规划先行战略,因地制宜,挖掘编撰地域文化精髓,突出特色亮点,按照财政拿大头,农户出小头的方式,整体推进乡村旅游目的地项目打造。在打造过程中,应结合乡村振兴实施,把未来村庄建设作为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在保持乡容、乡愁、乡风本味不丢失的前提下,集成整合农村文化礼堂、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等职能,系统设计建设邻里、文

9、化、健康、生态、创业、建筑、交通、数字、服务和治理等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服务均等化、环境生态化、生活智慧化、文明现代化”的未来村庄。注重效益“塑形”,注入旅游产业之魂。针对目前各地山水田园风光旅游目的地还停留在粗放式格局,存在片面强调乡村自然的开发,忽视了本地乡土文化内涵挖掘利用的现象。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突出乡村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和产业特色等,做足“农”字文章,充分挖掘农村传统特色文化,赋予农事体验项目故事与灵魂。通过旅游传播具有文山特色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要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推动要素跨界配置、产业融入融合、业态丰富多样上动脑筋、想办法,大力实施乡村产业培育工程,不断壮大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养生养老、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提升乡村旅游的附加值,培育壮大乡村美丽经济。有形无魂如空壳,形神兼具方行远。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议题,它早已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的范畴,而乡村旅游恰恰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延伸。发展乡村旅游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只有促进农业资源景区化,让农民生活在景区,在景区里致富,把乡村独特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才能打造有形有魂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