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素质教育论文.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624198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学教学素质教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学教学素质教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学教学素质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教学素质教育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生物学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特征码 EdXgWLKvIxskudrnypAx 1 科学精神内涵的考察 科学(Science)一词于拉丁文 Scienitia,原意为知识、学问。 关于科学的论述有很多,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 (1987 年 版):“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 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 辞海 (1997 年版):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经验的总 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综合各家所言,广义的 科学就是以理性的手段对确定的对象进行客观、准确认识及其 成果。随着人类的发展,科学已经不能用定义来诠释,科学可 以取

2、若干形象,每一个形象都反映科学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本 质。科学是一种建制,科学是一种方法,科学是一种维持或发 展生产的主要因素,科学还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科学的本质不 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 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教育生产。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于 1986 年 12 月召开了第 40 届国际教育会议,会议通过的文 第 2 页 件面临科技挑战的中等教育里专门论述了科学教育的主要 内容:科学知识、方法、精神和价值等。 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 “科学精神 包括:怀疑一切既定权威的求实态度;对理性的真诚信仰,对 知识的渴求,对可操作程序的执着;

3、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弄 虚作假行为的憎恶;对公正、普遍、创新等准则的遵循。 ”“科 学精神包括: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批 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 ”“实事求是、开拓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与实质,科学精神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教育学生要具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2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科学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应当有科学的内容和合适 的形式。在内容方面,应当启发学生学会: l)全面地看待自然界、生物界和生物学知识,克服认识上的片 面性。 2)用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生命活动过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待 生命活动。 第 3 页 3)对生物和生

4、物学知识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相对地看 问题,克服认识绝对化。 4)通过观察、实验、实习、参观、采集制作标本和搜集整理资 料等实践活动来发现和认识事物和学习生物学知识,避免单纯 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知识的倾向。 5)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增强 现论与实际的联系。 6)把获得的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避免认识 仅停留在低级阶段。 7)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观察、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活动 中,积累、记录有关资料,有序地进行操作,善始善终地完成 全过程,克服实践活动中行动或行为的随意性。对观察、实验、 实习等的过程和数据应如实记载,不容篡改(即使与权威或教 材

5、相反也应如实记载,不容篡改) ,培养对理性的“真诚信仰和 执着”的科学精神。 8)正确使用生物科学术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来 第 4 页 掌握生物科学的概念、规律、原理和观点等,避免学习行为的 无序性,培养学生的“对真理的热爱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 憎恶;对公正、普遍、创新等准则的遵循”的科学精神。 9)渗透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由知识就是力量 向创新才有力量转变” 。 “知识就是力量” ,是英国科学家弗 兰西斯培根在 1620 年提出的,曾经风行世界。近 400 年的实 践,人们不难发现真正的力量,不是知识收藏者,而是知识创 新者,通过下列对比可以证实:英国人亚克敦,读遍藏

6、书 7 万 册,还做了大量读书笔记,却一辈子没有自己的科研成果;美 国科学家爱迪生,虽没受过正规教育,却完成 2000 多种发明。 千万个相似的案例说明:“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已经转入 创新才有力量的时代。在进行科学精神教育时,要重视学生的 思维科学化,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 3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科学精神教育的初探 31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的落实 按照中学生 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组织观察、实验、参观、讨论和实 习等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次序、有要求和 有结果,使科学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第 5 页 通过“科学界的弄虚作假”等反面教材的教育,培养学生对真 理

7、的热爱和对一切弄虚作假行为的憎恶。有些教师讲“变异是 不定向的” ,真的吗?教材上的原话是“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 , 引导学生挑战权威、追求真理,培养“怀疑一切既定权威的求 实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的科学精神。 l)观察: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可观察的事物,并 且是可以检验的。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只有可重复的 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应当使学生明确科 学知识是观察的基础。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人的染色体的制 片,一个毫无生物学知识的人,他除了看到密密麻麻的一团杆 状的小东西以外,什么也看不出来。如果让一位遗传学家来看, 他能看到很多很多。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

8、应当引导学 生从看热闹中逐渐深入而发现其中的“门道” 。无论是课内观察 还是课外观察,是观察标本、实物、实验,还是观察图表、模 型等,重要的是掌握观察的顺序和观察的记录。古人说“有道 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个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 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鱼鳖之藏也” (吕氏春秋慎大览 ) 。 例如,在观察叶芽的结构时,应当用刀片纵切开叶芽,按照由 外到内、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按照实物画出叶芽纵 第 6 页 剖面示意图(这是一种观察记录) ,再对照书上的图辨认各部分 的结构并记录名称。这一过程既观察了实物,又观察了插图, 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方

9、法,还受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 育。 在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时,应当先测量其头、前肢、后肢和躯 干的长度,并做好数据的记录。然后计算各部分长度的比例, 并记录数据。若条件许可还可以做蟾蜍的对照、比较实验。学 生通过测量、分析,较容易发现:青蛙的后肢发达是与善于跳 跃的运动方式相适应的;而蟾蜍的后肢不如青蛙的发达,进而 得出蟾蜍不善于跳跃(而善于爬行)的特点。这一过程将定性 观察拓展到定量观察、分析,使得出的结论更为准确,更能说 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更符合实际情况,这时教师适时地指出实 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意义,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时,引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由表及里的 顺序观察

10、自己的身体、人体模型或插图。观察后学生会发现人 体的形态结构可按观察顺序分成“四部分” (即头、颈、躯干、 四肢) 、 “三层” (即皮肤、肌肉、骨骼) 、 “两腔” (即颅腔、体 胶,体脏又包括胸腔和腹腔,腹腔的下端为盆腔) 、 “一管” (即 椎管) 。通过观察、总结和归纳,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有了一个 整体的、有序的认识,同时,也能得到“对可操作程序的执着” 第 7 页 科学精神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2)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的过程、数据不容篡 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精神。 实验包括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等。在 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教育要引导学

11、生明确:每一个实验 的目的,了解实验仪器和装置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材料的培 养和选择;了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解释 实验的原理和结果;学会绘制生物图和填写实验报告;练习 或学会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实验完成后,清洁、整理实验用 品和实验室,养成善始善终的习惯。 例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演示)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 在课外进行,然后请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的结果和理论上的结 论。还可以请学生按照实验原理,设计一些不同的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应特别强调“等量”的问题,只有条件相同、 材料相等,实验才具有可比性,才有可能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 结论,这是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关键之一。 在高中生

12、物 “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 验中,有两个“等量”的问题:一是把染过色的根分成两份; 第 8 页 一是蒸馏水和 CaCI2 溶液要等量。此外,还应强调将染过色的 根浸于蒸馏水中的目的是起对照实验的作用,这也是科学精神 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中生物 “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过程是较 复杂的,要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就应当实事求是地对整个实验 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引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研磨叶片时,为什么要加入少许 SiO2、CaCO3 和丙酮? 为什么要迅速、充分? 研磨液为什么要用棉纤维过滤? 滤液收集到试管中,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制备滤纸条时,为什么要将纸条

13、的一端剪去两角? 划滤液细线,为什么线条越细越好? 为什么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第 9 页 为什么要用培养皿盖在层析液的烧杯上? 实验结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是什么颜色、什 么色素? 色素为什么能在滤纸条分离? 移动最快与最慢的各是哪一种色素?各具有什么颜色? 最宽与最窄的各是哪一种色素?各具什么颜色?为什么各种色 素带的宽窄有异? 实验后的滤纸条经干燥后,为什么要避光保存? 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此实验来用的是什 么方法? 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说明什么问题?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方法,这对学 生形成科学的精神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 10 页 3)讨论:讨论是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很好的形式之一,一般包 括全班性讨论和分组讨论。为了使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 育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应进行充分准备和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