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上《4[越调]天净沙秋思》word教案(7).doc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246003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上《4[越调]天净沙秋思》word教案(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上《4[越调]天净沙秋思》word教案(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上《4[越调]天净沙秋思》word教案(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上《4[越调]天净沙秋思》word教案(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上《4[越调]天净沙秋思》word教案(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上《4[越调]天净沙秋思》word教案(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上《4[越调]天净沙秋思》word教案(7).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4 课 越调 天净沙秋思教案教学目 :(一)通 反复 ,能正确 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二)通 画面的 析,准确描述小曲表 的形象,体会形象中 涵的意境。(三)通 比 ,学 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四)背 并默写 文, 累古代描写“愁”的 文。教学重点 点:重点:理解天 沙 ?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点:体会意象并列的好 。教学方法: 法,小 合作探究法。教学 数:两 。教学 程:第一 (一) 情境,引 入 相信 多同学都十分熟悉 首脍炙人口的小 ,我 一起来 着背 一下。那么,古代的作品很多,但流 下来的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什么 的作品会 人 住呢?提

2、, :作者用心体 与写出来的作品; 言朴 不 非常 美的作品;通俗的老少偕宜的作品;境界高,内容丰富思想健康;表达一定的思想,反映 生活的作品能达到以上境界的作品就是杰作。我 再来深入学 首 ,探究一下它是怎 一种境界。展示 的不朽的失眠 ,同 重点指出 首古 之所以能 千古流 是因 : “我 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 我 一 道破” 。 致 的天 沙 ?秋思就是 一首一 道破“某一种心情”的作品。也正因如此, 首小令被称 “秋思之祖” 。(二)走 作者,了解常 1. 致 ( 1250 ?一 1321?),字千里,号 ,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 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

3、意境 美, 言凝 ,流 自然。后人把他和关 卿、白朴、 光祖并提,称 “元曲四大家” 。元末明初的 仲更称他是“ 文 ,曲状元,姓名香 梨园” ( 凌波仙吊词 )。所作 知有十五种,存世的 六种。他的散曲意境 美, 言清峻流 ,近人 府一卷。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 天净沙 ?秋思。2. 元曲的相关常识:散曲,是金元时期产生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是元代韵文的主体,它主要形式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又叫叶儿,是独立的一支小曲。每首曲都有

4、一个曲牌名,根据曲牌的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也不一样。马致远的秋思就是小令。套数,又叫套曲、散套,其体制特点有:一是由两首以上同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每篇套数的曲子,可多可少。二是同一篇套数的各支曲子押韵必须相同,即要一韵到底。三、每篇套数一般都有“尾声”,表示内容和乐曲的终结。散曲的兴起,促进了古典诗歌形式的解放和发展。曲和词体式相近,完整的标题由曲牌名和题目组成。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又叫散套、套曲)和小令(又叫叶儿)两种。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

5、义自见。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体会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枯藤 / 老树 / 昏鸦,小桥 / 流水 / 人家,古道 / 西风 / 瘦马。夕阳 / 西下,断肠人/ 在 / 天涯。小结: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 ”,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2. 再读古诗,理解诗意。词语注释:【西风】从西边吹来的风;常指秋风。课文指秋风。【断肠】肝肠断裂,形容极度悲痛或哀愁。【斑斑】形容

6、斑点很多。课文中指青草分布的状态。词义辨析:【古道】古道(热肠) 古道:课文中指古老的道路。“古道热肠”指待人真挚、热情。这里的“古道” ,指待人、行事具有古代的风格。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小令的画面:几根枯 着一棵棵 ,那凋零了的黄叶在 的秋 中瑟瑟的 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 ,声声哀 一片悲凉的秋景。在作者的眼前呈 出一座小 , 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 有升起 炊烟的 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 的人 。在 瑟的秋 中,在寂寞的古道上, 辛的游子 着一匹瘦瘦的老 ,在夕阳西沉的余 中,向 方踽踽( j )而行。 你想象画面, 首小令另 一个小 。【明确】断 人秋旅 、深秋郊野独行 、天涯断 人、古道

7、西 瘦 断 人(四)品 析,感受 情1. 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 渲染了怎 的氛 ?【明确】枯藤、老 、昏 、小 、流水、人家、古道、西 、瘦 。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 。 罩在 茫暮色中的枯藤、老 、 ,呈 出一派 瑟凄凉的景象。昏 巢反 出游子的漂泊无所 宿。小 流水旁的人家 然 陋清 ,却有 人 聚的天 之 ,透露出游子 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 出有家 不得的悲苦。寒 ,一匹瘦骨嶙峋的老 正在蜿蜒古道上 跋涉。 里 然没有直接写入,但已不 想 背上的游子疲 、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 不用任何 和关 作 ,只是分 并列三个名 性 就和 地构成一幅以“昏 ”“人家”“

8、瘦 ” 重点的意境深 的画 , 思旅愁借景物自然 ,使人 想无 。2. 你能 三句 一个小 ?【明确】深秋郊野晚景 、古道秋 独行客、凄苦 旅 3. “断 人在天涯” 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 抒情。“断 人在天涯”是 首小令的主 , 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 知道投 栖息,小 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 着瘦 的游子却只能在西 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 它照在老 昏 ,小 流水同古道瘦 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 暮 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 了“日暮途 ”的成 ,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 尽了千古 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 。4. 首小

9、令抒 了作者怎 的思想感情?【明确】 首小令寄情于物,通 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 了 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5. 秋思是如何运用 比映 手法的? 写有什么好 ?【明确】作品中 景与静景、暗淡的色 与明亮的色 、天 之 与 旅之苦,都形成 明的 比映 ,增 了 效果和感情色彩。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6. 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明确】 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 通篇只有短

10、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 个形象9 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第二课时(一)比较阅读,体验意境1. 范读白朴、张可久和无名氏的三首同题小令。2. 生自由诵读,理解这三首小令的大意。【明确】 越调 天净沙日头平西, 落霞满天, 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 远处是秋山和秋水,近处是秋天的植物:白草、红叶和黄花。 越调 天净沙江上大雁

11、嗈嗈地叫着落在水边沙地上,夕阳余晖之中,天边残留着一点晚霞,野鸭在空中轻轻地飞着,隔河远望,稀疏的树林里隐约有几户人家。再看河上,一条小船犹如一幅画,渔民的歌声飘进入芦花深处。 越调 天净沙溪边的细沙上长着斑斑的细细的青草,溪水蜿蜒流去,水声潺潺,塞外的秋天显得特别寒冷。一声新雁,南下避冬的雁儿声,开始掠过秋空,满眼望去,尽是黄云、红枫叶和尚未变青的山。3. 再读这三首天净沙 ,说说为什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似乎更能打动人?【明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之所以比另三首天净沙更为动人,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马致远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和诗中的一系列景物富有这类情调的特征而且妙合

12、无垠有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的“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使读者很难感觉到其情绪是悲凉的还是明快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句使全诗进入了人的心灵, 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的停留在视觉图景的表层。张可久和无名氏的作品,虽然都用“渔歌唱入芦花”、“一声新雁”来打破宁静的画面,但是,仍然停留在视觉和听觉的表层,没有心灵的深度。写的是羁旅愁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思乡绝唱” ),思乡愁绪往往更能打动人。因而,马致远的秋思对读者的感染程度,对读者心灵的触动都更大。当然,另三首天净沙也自有其好处,风景色彩明丽,

13、心境平和宁静,也有好些佳句,如“隔水疏林几家”等等。其中,张可久的又尤好。(二)迁移拓展,意境延伸1. 你能从课外阅读的古诗词中找到一些如天净沙 ?秋思一样采用意象并列写成的诗句吗?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示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的绝句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的燕歌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好处】意象并列,造成峰断云连, “语不接而意接”的美学效果,留给读者广阔的想像空间。把两中完全相反的意象陈述出来,形成鲜明对照,往往有强烈的艺术对比的美学作用。2. 你还

14、可以联想出一两句关于思乡主题 (或者与原作的意境相同, 或者表达的情感相同) 的诗句吗?你还知道哪些新诗?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新诗乡愁 ,表达台湾同胞盼望回归之情。还可联想到现居美国的诗人彭邦桢的新诗月之故乡表达在国外的华人、华侨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读了后我们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总结课文,感悟提高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令,将文字转化为画面,体会它的意象,从总体感受了小令的意境;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绘秋的思乡之情,进入它的艺术境界,提升了我们的文学素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欣赏一首诗(曲)的一般方法: 1. 从语言入手,再现画面; 2. 从画面感受意境; 3. 运用联想、想象,进行再创造,进入它的艺术境界,丰富诗(曲)的内容。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中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