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初中生物八上《第7单元第19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word教案(2).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247241 上传时间:2020-10-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初中生物八上《第7单元第19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word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初中生物八上《第7单元第19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word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初中生物八上《第7单元第19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word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初中生物八上《第7单元第19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word教案(2).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思维导航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的供给,而能量又来自于太阳。那么,地球上的各类生物是如何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的呢?我们人类能够直接利用太阳的能量吗?显然是不行的。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总是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千万年来变化不大,为什么会这样呢?绿色植物不停地通过光合作用,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为什么二氧化碳没有减少,氧气也没有增加呢?实际上,在生态系统中伴随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我们每天摄入各种食物的同时,能量就流进我们的体内。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在反复循环的。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知识点梳理生态系

2、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来系统中的能量最初来自于 太阳 ;生来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是含碳的主要气体, 也是碳循环的形式之一。 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是光合作用。随堂反馈1.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从固定开始的。2. 流入植物体内的能量, 一部分以的形式散失 , 一部分则用于植物体的、 _和繁殖。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4.大气中的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5.生物富集常伴随着而发生。博士网站水体富营养化

3、是指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由于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藻类、浮游生物、植物、水生物和鱼类衰亡甚至绝迹的污染现象。水体中氮磷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天然的,如从天然降水中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从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淋溶中得到氮磷物质;二是人为的, 如城市中人们排放出的含有大量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进入水体,农业施用化学肥料和牲畜粪便经雨水冲刷和渗透,最终进入水体。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时主要表现为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不同而水面往往呈现出蓝色、红色、棕色和乳白色等。在江河、湖泊

4、和水库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称为“赤潮”。总体上说, 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若水体中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的速度与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速度基本相等时,藻类在水体中有机物的生长远大于其消耗, 使有机物积蓄起来。 这将造成: 1. 促进细菌类微生物的繁殖,一系列异养生物的食物链都会有所发展, 水体中耗氧量将大大增加。 2. 藻类只在水体表层能接受阳光的范围内生长, 并排出氧气, 在深层的水中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出现耗氧,在夜间或阴天也耗氧。藻类的死亡和沉淀都把有机物转入深层或底层水中,那里将聚集大量待分解的有机物,但却没有足够的溶解氧供应,则变为厌氧分解状态,使大量的厌氧细菌繁殖起来。3. 无机氮的富集,开始使消化细菌繁殖,大量消耗溶解氧,在缺氧状态下,又会转为反消化过程。这样在底层将出现呼吸消耗有机物速度远远快于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速度的腐化污染状态,并逐步向表层发展,严重时可使一部分水体完全变为腐化区。参考答案随堂反馈:1. 太阳能2.热能生长发育3.物质循环4.二氧化碳5.食物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